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5章 第 135 章(1 / 2)

一九六六年的春天, 天气温暖,和煦。

池县南区76号屋。

“奶奶,我吃饱了。”一个身穿绿色军便装的男孩, 着急忙慌的咽下最后一口粥,抓住自己的斜挎军绿色刺绣小书包,跑到等候在大门外的妇女身边。大概知道自己又犯错误,男孩“嘿嘿”笑两声, 然后抓着妇女的手晃她胳膊, 求饶意图明显。

“你啊,一点都不省心。奶奶不是经常给你说要学习, 你爹不能学习你小叔。”妇女给男孩整衣领,明明早起几分钟就能避免很多问题, 但是这孩子不长记性, 总喜欢赖床。“如若再有下次,我得和你杨叔叔提意见了,叫你俩晚上不准出去。”

虽然着急,双方说话的时候还是下意识把声音压得很低。

不用说,大家肯定才到了。刚跑出来的男孩是李家康,虽然又过去两年, 他长到六岁,个头却不见变化, 目前正在池县小学正在读一年级。妇女当然就是李招娣, 她身边站着的是从年后开始抽条长高的叶聪,他和李家康读同一所小学, 是一名三年级生。

“奶,这话你昨天已经说过了。”叶聪把李家康手里的挎包接过来,口出提醒。

李招娣一噎, 却没像往常一样听见李家康附和。斜眼瞧去,对方正在啃鸡蛋,跟仓鼠似的,腮帮子一鼓一鼓,瞧这挺可耐。就这还被噎的不轻,不过就算没办法表明观点,他也选择跟叶聪站在一个战壕里,跟着拼命点头,表达意思也很明确:“我小聪哥说的对!”

“事情再一再二不再三,再有第三次,你看我找你们小叔谈话去不?”李招娣瞥了眼俩孙子,这个时候当然不能认怂,她可是长辈!

听到这话,李家康和叶聪偷瞄对视,均从对方眼里看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那就是无论如何不能让奶奶和小叔抗议去,不然他们好不容易求来的教学机会就得夭折了。小叔最听奶奶的话了。

两个小家伙眼珠转的飞快,很显然正在想应对之策。

李招娣把俩孩子的反应看在眼里,险些笑出声。她膝下现在就只有这俩孙子,再加上李卫国的缘故,所以格外看重些。

把俩孩子送去上学,是要他们学知识考大学去的。看看现在这叫什么事?李家康精神萎靡,早上赖床,把人拉起来,坐着就能呼呼大睡过去。叶聪精神不济,眼下的青黑怎么也掩饰不住。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自从去年俩孙子被送到县城来上学,就开始跟着杨文也开始练拳,说是有利于强身健体。李招娣当然没有意见,就算是在家,俩孙子早起晚睡也从来没落下基本功。

这件事,李招娣是到县城来小住之后才知道的。

沈家沟食品加工厂需要扩建,地址选在了沈家东墙外。沈卫民就提出想趁机把家里房子推倒重建,重新规划。李招娣和沈新强没有意见,然后李招娣就被送到县城来住了。

这时候,李招娣才知道老儿子把俩孙养的有多糙。让俩小孩自己去上学不说,还要自己解决吃饭问题,李招娣来的那天看到俩孙子拿干馒头当晚饭,眼泪“簌簌”往下掉。她当然知道老儿子在金钱上亏待不了俩小孩,但是这么小就开始自力更生,是不是太早了点?

这些天,李招娣是变着法的给俩孙子做好吃的。没奈何,双方作息时间相距甚大,就像是早饭,她都做好了,他们也没有时间吃。

“奶奶,小叔叔这段时间可忙了,咱们就不要给他添乱了。”李家康谄媚的凑到李招娣身边,语气中带着讨好。

“我们毛蛋还会给小叔着想啊。”李招娣皮笑肉不笑。

“那是,那可是我亲小叔,我以后会孝敬他的。”李家康陡然大声,跟宣誓似的,郑重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

李招娣:“……”她还在这站着呢,就有人上赶着孝顺她儿子了!

祖孙三个一路有说有笑,等到学校,李招娣目送他们进去教室,才转身离开。

李招娣回到家,没出意外,老儿子儿媳妇房间里还没有动静。

别看刚刚她和俩孙子说的挺果敢,但论起纵容儿子,谁也比不上她这个当娘的。孙子是亲孙子,儿子也是亲儿子,这两年儿子过的啥样她能不知道?那就是忙得脚不沾地,往往前一分钟还说着话,后一分钟就得去处理公务了。

有付出就有回报。去年年中交公粮,食品加工厂贡献巨大,承担了村里半数公粮交涉。最后,每家每户每个人分到的粮食是之前两倍之多。

这些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儿子儿媳妇和工厂所有工人奋斗来的。

李招娣敢断言她儿子绝对是娇养出来的,从小到大没干过苦力,没做过苦工,幸运的不像是农家孩子。不过,虽然三柱子是从她肚子里爬出来的,李招娣却最担心他未来养不活自己,但是现在他不仅养活了自己,还惠及身边人。

俩小孩被接到县城之后,沈卫民又多了一个任务,白天在工厂办公,晚上陪伴俩孩子,忙厉害的时候,他从沈家沟出发的时候都五六点了,接下来又要马不停蹄的出差,昨天半夜才回来。如此,他们做父母的怎可能口出苛责?

李招娣轻手轻脚的走去厨屋,添一把火,给儿子儿媳妇做早饭。

·

沈卫民其实已经醒了。

俩孩子就住在他们隔壁屋,虽然刻意小心着,但到底是小孩,“乒乒乓乓”很正常。再加上生物钟,他大概都是这个点醒。

低头看了看窝进自己怀里呼呼大睡的赵琪,沈卫民苦笑,他媳妇儿啊。

唉,所有话都化作一声叹息。

这丫头可真是要了他的命了!她还真是不撩拨到他不回头啊!

最难办的是对方有恃无恐,也不知道谁那么得闲,在赵琪跟前嚼舌根。明明两人都还没圆房,她却一心想给他生孩子,带着赌气,又带着委屈。

这一下子,弄得沈卫民哭笑不得。

天知道,赵琪俏生生说这些的时候,沈卫民心里有多无奈。自此,两人产生了结婚以来最大的分歧,到现在都还僵持……

自那之后,凡是和赵姑娘同床,沈卫民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也不知道这小妮子从哪学的那些手段。沈卫民不清楚自己的坚持叫不叫矫情,毕竟现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之下,多的现实夫妻并没有达到法定年龄,毕竟就连户口簿都可能是随手填上去的。

但是经过21世纪教育的洗礼,沈卫民以为成为夫妻,成年是最基本的条件。

然,虽然沈卫民内心坚定,奈何敌人太狡猾。

自己喜欢的姑娘窝在自己怀里,招招手仿佛就能勾走自己的魂儿,他拿什么抵挡?所到之处必定寸草难生。

沈卫民其实还挺佩服自己,换成这世上任何一个别的男人,他都不觉得谁能比自己做的更好。低头亲了亲赵琪粉白的额头,沈卫民觉得自己棒棒哒。

“哥!你醒了?”赵琪没有睁眼,双手却自觉的搂住沈卫民的腰,脑袋放在沈卫民颈窝上,可以说上边半个身子都挂在了沈卫民身上。

“嗯。”沈卫民应了一声,然后轻轻拍拍赵琪的背,“再睡会儿,等到时间我叫你。”

赵琪脑子还不清醒,只是小幅度点了点脑袋。

沈卫民觉得好笑,用手梳着她的发丝。

夫妻两个昨天半夜刚从省城回来。沈家沟食品加工厂这两年发展挺快,玩扎稳打,由此积累了一批稳定客户链,工厂账面上存款从零变成三个零到现在的四个零。

这不是自己的工厂,也不是属于个人的小钱钱。县城那边、公社那边和生产队这边,就没一个好惹的。与其大家伙都好奇,明里暗里打听,倒不如把有限的资源全数投入到无尽的工厂建设中去。

新建厂区厂房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当然与此次省城行有关系。

此去省城,主要任务是要和省食品厂谈合作。和省食品厂谈合作,当然不会是为了卖货,而是为了之后继续搞生产。

这边进行的还算顺利。完事之后,沈卫民亲自去省机械厂,预订了几台机器,涵盖生产、制作和包装,预计应该会在新工厂厂区建成之后送到沈家沟来。

本来这次谈合作是沈东林的活儿,像这种需要长期保持友好关系的合作,都是酒桌上谈出来的,交流感情亦然。若论交流,沈卫民当然没问题,但要说在最短的时间内,和对方交流出感情,他就不在行了。

奈何这段时间大爷爷身体不舒爽,身边离不了人,七叔只能留下。最后只能让沈卫民和赵琪夫妻俩顶上,他俩也是好不容易才移出来的时间,这段时间沈家沟这边非常忙碌,不仅是新厂房扩建问题,还有沈家沟通电问题,这些交给生产队当然可行,但离了沈卫民双方就不好沟通。

家里还有一摊子活,本来预计一周的行程,硬生生让沈卫民给压缩成了三天。

这三天里,夫妻两个马不停蹄来往各个办公室之间,接触了各个不同的人和事,索性最后让他们熬过去了。

好不容易回到家,赵琪摊在床上,动都不想动,就连持续了几个月的勾引计划都没能实行。念头至此,赵琪突然睁开眼睛,半途而废可不是她的行事作风,一次两次是懈怠,再有三次,可能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赵琪也算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什么画本子都看过。而且她自认为自己算是好颜色,怎么就对沈卫民没有吸引力呢?赵琪张嘴,隔着睡衣咬了一口。

沈卫民正在琢磨他如何自然的起床,还能不让赵姑娘发现他的异样。接着就感觉媳妇儿在咬他,她没有用力,莫名有些痒。“我们琪琪这是饿了,我的肉可不好吃。”沈卫民轻点赵琪的额头。

赵琪撇撇嘴,手也不老实,伸到沈卫民睡衣里面乱动,乱摸。

沈卫民无奈的叹了口气,按住乱动的小手,语带警告:“祖宗,大清早的就饶了我吧。”

赵琪眼珠滴流滴流乱转,突然意识到什么。她稍稍挪动腿,然后倏然顿住,老实窝在沈卫民怀里,动也不动了。通红的耳尖昭示着她现在的窘迫,刚刚的胡作非为仿佛都出自另一个人干的,和眼前的赵姑娘没有任何关系。

沈卫民伸手揉了揉她的脖颈,低声在她耳边说了几句话,最后一句最是温柔缱绻。

“……嗯。”赵琪最终还是应了一声,微扬的尾音让人动情。

沈卫民和赵琪从房间里出来的时候是半个小时后,沈卫民神清气爽,赵琪却有些扭捏,耳尖的通红还没有完全消下去。

听见他俩有动静,李招娣从屋里走出来,“起来了?赶紧洗漱吃早饭。”

“好。”沈卫民应了一声,“娘,你不用起这么早。他们两个知道上学的路该咋走,不用刻意去送。”

总共也就五百米的距离,出了巷口经过公司合营饭店、蔬果店、电影院和供销社,都是白天饭点的时候有人在的场所。

早在决定让他们俩结伴去上学的时候,沈卫民就带着两个小家伙儿把途经门店的店员认了个全乎,现在大都是能称兄道弟的关系。有时候沈卫民赶不及回来,他们俩出去逛逛都饿不着的那种。

两侄子聪明又难缠,且身手不凡,普通成年人根本不是他俩的对手。当然,年龄是硬伤,和成年人硬碰硬,他们肯定不占优势。不过和周围人混熟一点准不会吃醋,有人能帮把手,谁想动俩孩子都挺难的。

“知道,知道,我这不是没事儿吗?忙忙碌碌这么久,突然停下还有些不适应。”这两年,李招娣一直跟着工厂帮忙,每天起早贪黑的跟着年轻人一起忙活,自己也越活越年轻。

这次要不是家里房子推倒重建,老儿子又怜喜她劳累,直接把他她从家里接了来,悠闲倒是悠闲了,就是有些不适应。

“娘!就算回去,你也不能待在一线了。”

倒不是沈卫民他们苛待厂里员工,让他们一直劳作,没有休息时间。主要是李招娣年龄在那摆着,到底比不上三十多岁的妇女,精力旺盛,灵活技巧。

沈卫民一直奋斗,从不轻言放弃,除了想抓住机遇之外,就是想让沈父神母有很好的生活条件,叫他们不用为他担心。现在他获得了一些成就,首先当然就是孝敬父母,沈卫民不会阻止他们继续发光发热,为社会、为自己做些什么,毕竟什么都不做,对老人家来说也不是件好事。

但是,食品加工厂的一线却不适合了。

“听你的,都听你的,到时候让赵和随便帮我在厂里安排个活儿,你娘都能干!”老儿子这样做,李招娣本来是不同意的,但这个世上哪有父母拗得过孩子的。

三柱子站在她跟前装装可怜,李招娣根本坚持不了多久。既然是会让孩子担心的事情,那就不做了吧。

“那行,”沈卫民点头应道。

“再过几天新屋就能住人了,晾晒晾晒,咱们就能回家去了。再加上琪琪生日也在这几天,要不要请大家伙儿吃个饭。”凑着赵琪去厨屋,李招娣和儿子打商量。

“就咱们家和舅舅那边儿的亲戚一块吃个饭吧,其他的就算了。”进入今年,局势只会越来越严峻,虽然说沈家沟是个和外界交流不多的山村,但万事都小心着准没错。

“行,娘知道了,我给张罗。”之前沈卫民下结论做决定,他们做父母的还问个为什么,到后面就随了儿子去了。他们老两口子一辈子在地里刨食,没有什么出息,但有一点,他们有自知之明,知道不给老儿子拖后腿就是对他最大的帮助。

今天沈卫民和赵琪需要回沈家沟,早饭后缓冲了一阵儿,就准备出发了。

“等琪琪过生日的时候,娘就把当年你奶奶给我的手镯送给她。”赵琪回屋拿包,李招娣小声和老儿子嘀咕着。

沈卫民面上一哂,随即笑道:“嗯,到时候我帮您拿给她。”

回头看走出来的赵琪,那是哪哪儿都长在了他的心尖尖上,不急,不急。

再等几日,春意更浓。

·

沈家沟和两年前相比差别不大,就是从村口到车棚这两里路经过拓宽加固,现在能直接供小汽车通行了。这是红池公社全体社员的功劳,完美迎合了那句话“人多力量大”。

春天万物复苏,整个池山都蒙上一片绿,远看近看,皆有风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