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采薇(15)(2 / 2)

没办法,权力作为顶级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些掌握权力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寻租,自然也就不是很稀罕这些保护费了除非是做到顶级的商人,他们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容易被替代,价值也高一些。

不过,这也不是说这个时代钱就不管用了。恰恰相反,两汉时期钱都是非常有用的东西!其实历朝历代的钱都有用,只不过掌握话语权的人不说而已,毕竟说出来有点儿掉逼格——大家都是读圣贤书的,总是说钱怎么怎么重要,好像不太对吧?嗯,还是‘视金钱如粪土’‘阿堵物’等等说法好得多!

这方面两汉时期相比起后面的朝代稍微实诚一些,他们喜欢钱这一点至少会说出来,不会动不动就要往‘钱’上吐口水,然后踩上一只脚,以显示自己阶级的纯洁性

这个时代,大家会直截了当的告诉你,钱是能够买官的,叫做‘赀官’!所以觉得东汉末年‘西园卖官’很荒唐的不用嘲讽了,那也算是老刘家祖传的!怎么老祖宗做得,我们后来人就做不得了?

实际上,卖官是在靠后一些的朝代才由正常事情,转变为实际存在,但大家都不说,最后成为人人唾弃的存在的。但这一传统始终没有灭绝,直到清朝末年,捐官依旧是朝廷很重要的财政来源。不过这个时候捐到的官身已经成为一种虚衔,没有实际职位了。

对于有钱的商人和地主乡绅来说,大概等于一个颇有价值的装饰品吧。

这个时代不止能够买官,还可以靠钱开路,免除死刑!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一条人命多少钱呢?虽然随着行情变化有一些波动,但在古代社会,大家都是用的硬通货,贬值比较少,再加上汉代人比较重视信誉,所以大概都是五十万钱上下。

对于穷人来说,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数字,但对于有钱人来说也不是出不起。

另外,类似徭役什么的,都是可以花钱买的!

其实类似花钱避免死刑、徭役,后面的朝代也依旧存在,只不过都转入了地下或者半地下,逐渐成为一种大家似乎很难宣之于口的‘社会黑暗面’。完全不像是汉代,大家觉得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大大咧咧就直接喊出来了!

花钱干这些事并不会比花钱买一匹布、一瓶酒更引人注目了。

另外钱的力量还体现在方方面面,最典型的一个,读书人应该羞于谈钱,至少表面上要表现出一副不在乎钱的样子吧?其实不然,在汉代,读书人谈钱也没有丝毫压力。而且有钱的鄙视没钱的,这是正常操作!

那些没钱拜师、没钱买书、没钱准备文具、没钱支撑游学总之就是没钱的读书人,并不会被标以‘宝剑锋从磨砺出’‘吃苦耐劳’‘意志坚定’等等正面性的标签,反而从老师到同学,都对他们可以正大光明地鄙视。

只有一种例外,就是这个穷学生是个不折不扣的公认天才。做到这种程度,又不会有人将他们等闲视之了。但这不是因为大家又忽然看得起穷学生了,只是因为天才这个标签压倒了其他标签,成为其他人标定他们位置的评判标准了而已。

话说人们嫌贫爱富并不是一时的,而是从古至今的,现代社会也一样。但即使是高度金钱化的现代社会,大家也会不会直接说‘没钱就该受歧视’这种话(不管心里怎么想,至少表面不会这么表达,如果有人这么表达了,这就是万中无一的奇葩,会被认发布到网络上,然后成为年度沙雕新闻的有力争夺者)。

但是在汉代,这却是真正发生的事情!大家习以为常

啧,这还真是有钱人的黄金时代——非要说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大概就是光有钱还不够,光光只是有钱,佷容易不能保护自己,所以商人阶级这个时候挺倒霉的。这个时期混的好的是贵族商人、地主商人,也就是本身就有政治地位的那些人。

不过对于有钱人来说,这个不好的地方在东汉也被抹除了东汉开国时借助了地方豪强的力量,所以之后投桃报李,对地方豪强、商人就有了很多优待。甚至有俗语说,宁愿做东汉的卖油郎,也不做西汉的大豪商,也是因为这种地位变化很大吧。

在这么个时代,光光只是有钱或许不算什么,甚至可能成为别人觊觎的对象。但是如果是有个本身就很有身份的人有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陈娇的身份足够,所以当她炫富炫的足够,其他人自然不会多说废话甚至多说了什么还会被别人当成是说酸话。

那些看陈娇风光就不敢表现出自己的嫉妒,就想等着她落魄,好上前踩上一只脚的家伙也就是这点儿本事了。他们会的是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柿子捡软的捏而已,一切的前提是让他们觉得想要下手的那个人好欺负!

这个时代,即使皇帝都可以被金钱收买,只要钱足够多!这种情况下,一个贵族有足够多的钱,当然也是一种另类的威势!那些人慑于陈娇的这种威势,也就会‘安分守己’了。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陈嫣打定了主意,对陈娇未来的居所要不惜工本!而这一切要从地皮上就体现出来!越稀缺的越好,不稀缺也体现不出‘炫富’的要素啊!

选来选去,最终陈嫣选定了上林苑周边。

这倒不是陈嫣故意的,选地这么久,最后却找了一个皇室色彩这么浓厚的地方。只能说当初选择在上林苑造园的人也不是瞎选的,这一片确实是好地方,山清水秀风景好,而且离皇城也很近!正是得城市便利,而又可以享受郊外安静生活的程度。

上林苑如今还在工程改造当中一切都是因为几年前刘彻嫌上林苑还不够大,他跑马都不能尽兴。所以他在这里搞了一个大工程,扩大上林苑。只不过问题是,上林苑周边的土地早就被开垦了没办法,最后是数以万计的农民大移民。

规模比后世的拆迁大多了,然而农民并没有拆迁补偿款这一切得以执行,依靠的就是皇帝的一纸诏书——这对于后世的人来说真是难以想象。

上林苑改造归改造,好消息是不太会扰民,不像后世的建筑工地周围,居民生活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毕竟古代施工用不到一些噪声很大的现代机械,另外古代的住户密度,特别是这种城外的住户密度实在低,隔得远了自然就影响不到了!事实上,别说是新上林苑周边的居民了,施工甚至不会影响到上林苑旧有的设施使用!皇室该来上林苑来玩儿的时候依旧会来。

如果不是这样,岂不是上林苑施工多年,皇室就多年不来玩儿了?

所以陈嫣在周围找地皮也没有什么顾虑,不然还要考虑未来入住的时候会不会受施工影响,那也是够了!

上林苑周边有很多田地,其中一部分属于普通小民,这个时候的土地兼并还不算严重,所以这里还能看到不少自耕农以及小地主(小地主也是会参与劳作的,只是自己耕种不了的多余土地会佃给别人耕种。主要是这个时候农作物收获率不高,土地不够多的话,像是小地主就无法脱产了)。另外,一些已经被贵族和大地主兼并的土地也能看到。

从这两方买到土地各有优劣,前者比较容易,只要开高价就行了,远远高出市场价的价格,即使是再在意土地的也会愿意卖的。得到的钱他们可以在其它地方买更多的土地,反而能够大赚一笔。不过这有一个麻烦,就是陈嫣要修建的是大豪宅,虽然她忍痛放弃了在长安周边搞个大庄园的想法,但大豪宅是最后的底线,标准不能再降低了——而如果要这样的话,一家两家的土地肯定不够,到时候各家去收,讨价还价拼拼凑凑的,说不定还会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波折

这种豪宅占地面积并不会小只是对于庄园要小不少而已。

找后者搞地皮倒是方便,随便个一家,最多不过两家谈一谈,事情就成了。但问题是,拥有这边土地的人会缺钱吗?为钱卖地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他们不会去想,远高于市场价值的价格可以出手了,得到的钱可以去另外买地,或者投资工商业,反正都很划算。他们想的是,工商业pass,至于别的地方买地,去哪里买?

小规模的土地交易是存在的,但是大规模买地就只能找同阶层的人了,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人是不卖地的。

这对于别人来说大概是一个挺棘手的问题,不过让陈嫣来解决倒是很容易土地难以得到是因为在这个社会中,它们是比钱更加稀有的资源。知道这个事情就很容易解决了,只要用更稀有的资源去换,就很容易操作了。

恰好,对于陈嫣来说,调配资源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