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我有三千大号> 第16章 送你进京拽乾隆的眼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章 送你进京拽乾隆的眼皮(1 / 2)

海宁也没有想到,在自己这么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之后,吴尚贤竟然还能继续在茂隆银厂坚持下去。

他本来就有离开这里前往京城,那句话早走晚走都是走,趁着这个早先就为大家所知的事端脱身离开,似乎才是他现在最明智的选择。

但显然,吴尚贤还不准备放弃。

这当然也不是海宁想要看到的本着原来的计划,所谓的结盟活动,就是将各方势力凝聚在一起。

但缅北地区的各路土司,无一不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家庭,他们之间的恩怨纠葛更是不胜枚举。虽然彼此之间通风棉音也是常态,但即便有婚姻的加持,也仍然有人不会忘记祖上的血海深仇。

而且,土地争夺一直都是他们最为热衷的事情之一,只要他们还生活在这里,无论海宁用什么样的方式,都很难彻底的阻止争端的发生。

所以,他只能从物质上尽量的用利益捆绑她们从心理上,尽量的让他们都畏惧自己,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看上去还算统一的整体。

不过这样的设计思路是有副作用的,它让海宁变成美帝国主义一样,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的典型殖民者。

海宁展示武力的过程,对吴尚贤来说当然是大爸,但对于那些土司妹来说,则基本上可以视为胡萝卜,至少海宁在宣传口径上是这么认定的。

他说,凡是加入联盟的土司甚至是个人,都可以受到集团的保护。而他手中的各类武器就是用作此类用途的。

这当然极大的安抚了那些早就想与他结盟的人,同时也敦促了那些还在犹豫不决的家伙,但早先对他心生反感的人,此时的心情恐怕就难免会有一些五味杂陈的痕迹了。

海宁当然知道这么一群人的存在,而且他已经丢出了胡萝卜,接下来就是要用大棒来进一步夯实原有的联盟基础了。这种时候,早先就怀揣着不满的人,肯定更容易心生不满。所以,吴尚贤必须在那之前就离开茂隆银厂,以免被他抓住任何反馈的机会。

可是腿长在他吴尚贤身上,海宁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海宁当然有办法了,他的办法简单而又直接——他直接找上门去,给对方送去了一大堆礼物,当然那不是孝敬吴尚贤的,而是托他一并进献给乾隆皇帝的。

这礼物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之前海宁一直在四处兜售的亨茨曼钢块,而且还是经过白山认真测量过大小的那种。

见到这份沉甸甸的礼物,吴尚贤的嘴角都忍不住抽了,抽这种没用的东西送到北京去,恐怕乾隆皇帝会以欺君之罪将他给当场查办。

不过他有言在先,而且,他心中还怀揣着一个小阴谋,这东西毕竟是海宁所产的,如今更是海宁托他进献给皇帝,那么如果皇帝要问起罪来的话,说不定可以顺水推舟的丢到海宁身上——虽然这个想法有些冒险,但如今他无上弦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于是他艰难地答应了下来。

海宁显然很高兴高兴的,甚至看起来有些忘乎所以,他直接提醒对方说:“所谓事不宜迟,这样的大好事尤其不能耽搁。吴宗主为什么还滞留在边境上不肯北上的,我看你不如赶紧出发,说不定明年一开春就能够到达北京了。”

吴尚贤对此不置可否。早几天晚几天的事情其实并不要紧,而且他和海宁不一样,是希望能够晚些出发的。

而且海宁进门的时候,吴尚贤的心思就已经产生了松动的痕迹。通晓利用这次机会弥补和海宁之间的关系,就是不知道海宁是不是给他这个机会。

琢磨了良久,他才言语模糊的问道:“贤弟,我们茂隆银厂虽然不是周边最大的银矿,但名声却是极响亮的。如今这么多头脸人物在我们这里举行盟会,更是给我们平添了许多声威。这都是你的功劳啊。可怜鱼兄是一点忙也没帮上。”

海宁也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他只知道,这家伙不是不想去帮忙,相反的,他也想结交那些大人物。但在那之前,双方的关系已经急转直下,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这主要归功于他那翻起来比书还快的老脸,但事情既然已经到了那幅田地,而且他也已经萌生了杀掉海宁的想法,那种情况之下,他当然也担心被海宁杀掉,所以从来不敢轻易到对方的地盘上去。

所以他就错过了那个大好机会。

结果土司老爷们对他这个事实上的话事人并不熟悉。甚至早早的就打听到了他和海宁之间的矛盾。结果海宁利用他们这方面的认识,成功的将之塑造成了潜在的敌人,并以之为假想敌展现了自己强大的无力,还顺带用一个简单的保护伞一类的承诺,就得到了许多人对他的认可,并最终导致了吴尚贤完全落入了被动局面之中。

整个过程当中,他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敌对的态度从更多的眼睛里喷射出来。这自然让他感觉到彷徨而又无助。

要不然他也不会在绝望之下说出这样模棱两可的话语。

但海宁终究是没有听到对方的坦诚相待。

说起来吴尚贤曾经是他内定的带路党首选。他原本还设想着通过此人的关系,交接周围的土司和云南官场上的人物,就此做大自己的生意。

而他吴尚贤也不必像今天这样陷入绝望的境地,反而会像那些吐司一样,拥有一次发大财的机会。其规模就算无法达到所有吐司之和,但恐怕也会超过半数。

然而那终究是过眼云烟了,掉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哪敢得上沐浴在大森林里畅快。

带路党,是那些步步为营的扩张领土或扩展事业的前辈们才会喜欢的一类人。但海宁既然决定依托于商业去迅速扩展供应链和利润渠道,那自然也就不再需要他吴尚贤了。

原本,不被需要的人也并非全无价值,但就在刚才,整个茂隆银厂都知道的问题钢块,竟然仍旧可以通过他不上前的手进献给大庆的乾隆皇帝,难道海宁就不知道他的心里究竟转悠着怎样的算盘吗?

都到了这个份上了,难道就不能在服软的时候拿出一点点诚意嘛,真的认为他今天来送礼,就是想找人给乾隆皇帝带个好吗?

呵呵,所谓山高皇帝远,在这横断山脉的深处更是如此。何况,海宁眼里的乾隆皇帝一直都是个好大喜功的虚伪之徒。这样的人,他是不准备亲近的——即便是亲近,恐怕也是本着逗弄一下为君子的想法,尝试一下将那位十全老人的出乖卖丑,转化为海宁的生平乐事而已,所以,敬献礼品这一说纯属就是顺手而为的闲散布局而已。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吴尚贤自然不可能被海宁寄予厚望,也因此而不可能从海宁这里得到任何多余的好脸色,所以即便他那番模棱两可的话里,已经有了赞美的意味,但海宁仍然平静如故的说道:“吴东主这是哪里话?我只是私底下做了点东西,想要卖个好价钱而已,东主您也是这方面的受益者呀。”

海宁在矿物生产方面的改良,确实是从吴尚贤这里开始抓起的,但他们两个签署协议的时候,从来没有规定海宁不能将这些方法用在其他人的矿区里。

而且,吴尚贤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也已经看到了海宁改良方案的诸多好处,银矿的产量已经提升了40%还多,更何况还有许多改良措施没有落实呢?

照这样下去的话,等到所有的改革措施落实下来,恐怕银矿的产量会增加80%左右,这是一个让人始料不及的数字。简单的来讲,虽然吴尚贤给了海宁一些股份,但他那经过稀释的股份,在年底分红的时候,依旧会比原来的收入增加很多。

其实他的这个估算还是相对保守了的,不过不管怎么说,这都不会影响接下来的一个简单的逻辑链条,那就是在众人都得知他掌握了如此神奇的方法之后,肯定会有人凭借手中的权力和实力来向他索取。那个时候吴尚贤就更加无法应对了,因为他本来就感受到了周围势力的虎视眈眈。

届时,他又能怎么应对呢?

他是无法应对的。最好的选择也不过是像海宁一样将这些方法卖给那些人。

当然,方法是海宁的,所以相关的收益与他无关。他只能白白经受一场惊吓。

可今夏又能值几个钱呢,相比起真金白银的收入增幅,吴尚贤只觉得,同意海宁加入自己的银矿是个无比正确的决定,即便他们现在已经从视同属于火走向了杀招迭出,他也没有改变过这方面的判断。

一切,都只能归罪于他当初那些多余的担忧。

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他确实是那些改良措施的受益者,他确实也无法阻止海宁将这些措施卖给其他人。所以,因为矿产合作或者其他什么领域的商业事项而聚拢过来的那些人,确实也都和他一样。

为什么和他一样呢?这是一个不需要多多思考的问题,因为海宁想用他们来替代他吴尚贤。

这个问题当吴尚贤怀揣着羡慕嫉妒恨的心态,去审视那些人从海宁那里拿到的合作协议之时,其实就已经拥有答案了。

说破大天,他无上弦是被淘汰的那一个。

而这个结论正是对他那番模棱两可的话语的最后回答。

这也意味着,双方的关系从此再也没有走上回头路的可能。

接下来就是海宁发动实质性打击的时候了。

夜里,他又一次翻看起了小视频,不过不是在他的小房子里,而是在电影院里。以类似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观看。

小视频是另一位远航者发来的,现在他正朝着非洲东海岸进发。

海宁之所以会关注他,当然不是因为他枯燥的漂流生活有什么意外之喜,而是因为他今天要以此为背景会见一位重要的客人。

在紫金的带领之下,那位重要的客人,东吁王朝的使者,不久之后就出现在了海宁的面前。

海宁站起身来迎接客人想要和对方握手,但又怕带有太过浓重的殖民色彩,因此只是按照古代汉族的礼仪向对方致意。

对方则按照当地的传统予以回礼。

双方的这次会面从这时候开始就充满了外事斡旋的意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