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男配炮灰逆袭> 第65章 第 65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章 第 65 章(2 / 2)

不过谢俞也没有卖关子,他转身拱拱手:“谢某此举是为天下百姓。大将军以假太子蒙蔽世人,窃盗帝位固然是错,但当时昏君在位,奸臣当道,朝纲败坏,大将军此举既有私心也有大义,是想为天下人谋一条出路,只是大燕积弊已深,并非大将军一力便能挽狂澜,是以论功论过,大将军当是功大于过。天下百姓得王氏一族庇护百年,安居乐业,只是朝纲败坏,民不聊生,老百姓不得不反,但王氏为天下老百姓做过的事,天下百姓永远都会铭记于心,希望能够给大将军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王守北眼眶忽地一阵发热。

他原以为走到这一步,他王氏能留下一丝血脉,已是谢俞的仁慈,他万没有想到,谢俞竟也记得他王氏的功劳。

他们王氏一族这百年来为大燕付出的一切,并非白费。

“大将军不想亲眼看看,这天下在谢某手中,最后会变成何种模样吗?”谢俞再下一个诱惑。

“哐当。”

王守北手中宝枪坠落在地,他人也单膝跪下:“王守北,愿降。”

谢俞忙将他扶起:“大将军不必行此大礼。”

他笑了笑:“谢某并非帝皇,无需任何人跪在谢某面前。”

“谢某只希望,天下人人皆可抬头挺胸,骄傲的活着。”

王守北初步感觉到了谢俞的魅力:“王某拭目以待。”

王守北一降,谢俞拿下京城就更加容易了。

而后王守北再书信一封送往西北,西北将军率十五万西北军归降。

谢俞对此十分满意。

他青冈军虽然无惧战斗,但是能不打仗还是不要打仗了。

毕竟一旦打起来,难免死人。

还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倒是东北和西南傻了眼,暗骂王守北是没骨头的孬种,竟然率西北军给投降了。

谢俞拿下京城之后,可不会跟其他人一样还供着那些侯门贵族,官绅氏族,他大手一挥将这些人全都给下大牢了,因为人太多,刑部的大牢都不够关了,连大理寺,东厂和锦衣卫的诏狱天牢多给塞满了。

王守北也进了大牢,除了他王明珠也被抓回来了。

不过他们王家人的待遇还算好,住在一个比较宽敞的监牢里,虽然没有高床软枕,但床铺是干净的,平时的饮食当然不会大鱼大肉,但大米饭是有的,不至于像其他一样吃的是馊了的饭菜。

谢俞还让人准备了一盏油灯以及笔墨纸砚给王守北,让王守北没事干可以琢磨琢磨军事理论。

王守北:……就没见过这样的人。

除了王家得到礼遇外,也有一两家名声颇佳的官员得到了优待,但大部分都吃尽了苦头。

谢俞入主京城之后,就一直忙着接管京城诸事,还有就是筹备立国大典。

因为谢俞并不称帝,所以立国大典不在太极殿举行,而是改为承天门外的广场,这样立国大典这一天,京城的老百姓就可以一起参加了。

等一切筹备妥当,谢俞在程燕青等新民党和青冈军骨干的簇拥上登上承天门,面向下方近十万军民,面向天下百姓郑重宣布,新华国成立。

同时宣读宪法:第一,宪法是至高无上的根本,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第二,永远彻底废除帝制。任何□□的个人或者组织都是人民的敌人,必须彻底消灭。

第三,新民党为新华国唯一执政党。

……

最后谢俞以新民党主席的身份出任新华国第一任主席,以及军委会第一任总书记。

程燕青是第一任总理。

这绝对是一个千年难得一见的场面,即使很多老百姓都不明白这一刻的意义,但是过去很多年后,后人重温历史,都会情不自禁的生出向往。

新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奠定的。

王守北参与这一场盛典。

他无法述说这一刻自己心里的感受,但是他能够感觉得到,有一股豪情在他心中激荡。

新华国立国之后,各级国家机关也开始成立,谢俞之前培养的人才到底是有限的,所以还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填充位置,考试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谢俞废弃了之前各个朝代所用的科举制,他采用现代的考公制,统计各部门所缺乏需求的人才之后,面向全社会公开举行招聘考试。

考试之前会先贴出各个机关单位的招聘人数以及岗位要求,只要你符合岗位要求,你就可以参加报考,不过每个人最多可以填报三个岗位,到时候会按照你的成绩进行录取,如果你成绩实在是太差,三个岗位你都考不上,那你就下次努力吧。

因为这是新华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公考,所以暂时只在京城举行,如果京城的公考顺利举行,那么以后就会在全国统一推行。

公考遴选的都是基层干部,高级干部都是由国家直接任命的。

你要想做县长做市长做省长甚至去京城做大官,那就好好的在基层磨炼吧,只要你在基层做出成绩,你就可以不断的往上升。

再想像以前的官员一样,考上进士就直接授官,甚至直接进翰林院熬过十几二十年进内阁掌握权势的,再不可能。

而且这样一改之后,也没有胥吏之别了。

只要你在机关单位,你有编制,你就是公务员,不会再有进士举人在你面前高人一等了。

至于祖传世袭,更是不用想了。

新华国的公考改革引起了士族强烈的反对,这严重的触犯了士族的利益。

毕竟以往只要考上秀才,就可以不用见官下跪,考上举人名下就有不少的免税额度,不想交税的老百姓会自动将手里的田地投到他们名下,还有商人给他们送银子,他们从此不仅拥有了财富,才拥有了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可谢俞改革成公考之后,这些优待全都没有了。

这叫他们怎么接受?

对此谢俞根本就不在意;你要是想做官,那你就去考试,考上了你就有工作,工作好了你就能升官,你要是不愿意那就在家里窝着,没人在意。

他招的是干活的人,不是只会吟诗作对的废物。

可如果你想造反,那可就不要怪我刀下无情了。

士族不满意,但下面的人却满意极了。

像那些胥吏,他们其实大多数都是识字的,只不过他们的学问没有那么好,考不上举人进士罢了,有一些甚至因为职业被限制了,他们只能够从事祖先的职业,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没有别的出路,甚至他们大部分都不在公务员范畴内。

现在好了,他们只需要通过考试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公务员,以后再也不用低人一等了,而且子孙后代也可以去读书识字,长大后继续考公务员,且不拘泥某一个职业。

这简直是太棒了。

还有老百姓,因为读书需要的成本太高了,有的甚至供了几十年都供不出一个秀才举人来,反而把家底都挖空了,得不偿失,现在只要识字,符合年龄就可以去考公,那岂不是省事了?

这么好的机会,赶紧上啊。

当然,这只是立国之初,因为严重缺乏人才,再加上教育体制还没有进行改革,所以才会要求这么低,等以后教育体制改革,想要考公可就不会再像现在这么容易了。

总之,士族你高傲你千万别考,嘿嘿。

在京城举行第一次公考的时候,对王守北等人的定罪也很快下来了。

王守北和王明珠在明知萧祁钰已死,还让人假冒萧祁钰窃盗皇位的事情被公告天下,一时间天下哗然,那些还想接着王明珠之子复辟大燕皇朝的人都傻眼了。

因为当初王守北领军入京后杀害了不少无辜,特别是谋害了假萧祁钰,因此按照律法被判死刑,但是因为他有自首情节,也诚心悔过,因此得到了两年缓期,家产抄没。

因为王守北将谋害假萧祁钰的罪名都揽在自己身上,王明珠没有明显的大罪,最后只判了三年有期徒刑。

其余王家人也都是按照各自的罪行判了不同的有期徒刑,至于那些年幼的孩子以及内宅的女眷因为没有参与其中,被无罪释放,遣返老家。

其他侯门贵族,官绅士族受到的惩罚可就严重多了,但凡欺男霸女鱼肉百姓,剥削百姓造成人命的,都直接被判了死刑,很快执行的那种。

罪行轻一点的也都判了有期徒刑,无辜的孩子和女眷则是和王家一样都无罪释放,发送回老家。

家产罚没。

而后谢俞就让人在各地建了劳改农场,按照各人的罪名轻重分送到各地进行劳改,表现好的可以减刑提前放出,像王守北这样身份重要的劳改犯,就都送到京郊的劳改农场,有重兵把守,想跑是不可能的,如果表现得好,也可以跟其他人一样减刑,像王守北,虽然判了死刑,但是只要他积极改造,立下功劳,他是可以改为无期的。

说白了,这个缓期执行是给他表现的机会,只要他表现得好,他就不用死了。

当然,以他的岁数,估计他这一辈子都要在劳改农场度过了。

但是吧,劳改农场是军事化管理,跟他以前在军营的生活差不多,只不过以前是练兵,现在种地罢了,比起关在黑暗的牢房里,他还能够抬头看天空,有不小的空间可以走动,可以读书写字创作,甚至家人隔一段时间还能来看看他,如果他表现得好,甚至还有可能获得批准请假出去几天,这待遇简直不要太好。

王守北对此非常的满意。

心里又觉得谢俞过于仁慈了。

不过想想谢俞明明对帝位唾手可得,却放弃了登基为帝,而是选择了彻底废除帝制,他会这样做也情有可原。

三年后,新华国完成了新的政治体系,新的公考和教育体系,新的军队体系的改革,进入到高速运转中,老百姓安居乐业,粮仓充足。

于是谢俞在再次招降东北无果之后,直接派遣青冈军出征东北,耗费两年时间收复东北,而后继续收复西南,终于在建国第六年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而后谢俞在发展农业和教育之外,重点发展重工业,除了西北以外,也将东北几个矿藏丰富的城市定为重工业发展城市。

不过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低下,到底还是限制了工业更进一步发展,为了促进科技发展,促进重工业的发展,谢俞在西北和东北分别成立理工大学,由国家财政扶持,面向全国招收理科生。

因为新华国成立后在各地都建了工厂,工人待遇高工作稳定,很多老百姓除了想考公务员之后,也削尖了脑袋想要当工人,于是听说读了理工大学可以直接进入工厂成为骨干,很多人都觉得这也是一条路,那些偏理科的学子都纷纷投考,最终大部分人都成为了精英人才,不仅才华得到施展,社会地位也都得到大大的提高。

重工业扶持起来后,谢俞又在江南以及岭南几个港口城市试点发展商业,很快这几个城市就成为繁华大都市,新华国经济的中心,后来更是成为全球经济的中心。

谢俞统治新华国五十年,期间经历过无数的波折,但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执政理念,将平等,自由,民主的思想传播给世人,当他去世的时候,他的思想已经深入民心,而他亲自挑选和培养的接班人也继承发扬他的思想,最终将新华国建设成东方最耀眼的明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