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李自成的明末游戏叫什么> 第31章 就好这一口孜然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章 就好这一口孜然味(2 / 2)

李自成嘴上客气两句,心里却说,你完全可以把李定国、孙可望那帮娃娃送过来。

特别是李定国,虽然没滑铲过老虎,可是单挑过缅军大象,一代猛将。

尤其他还在一年之内连续弄死了大清定南王孔有德、努尔哈赤之孙敬谨亲王尼堪。黄宗羲惊呼:“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自万历戊午(1618年)以来所未有也。”

其实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在于他们的过往成长环境,那是多少年历练出来的。

就如李来亨和张鼐,这回能不能继续当猛将?脱离了原本的成长路线,那可不好说了。

如果逮一个孩子来就好用,那李自成早把吕梁山的小学生于成龙请来了。不过用棒棒糖诱拐不行,人家是小地主出身。

还有姚启圣、周培公、施琅等等。至于李光地、张廷玉等人,那要先抓他们爹,可蝴蝶效应一干扰,谁知道还会不会再生出来“好儿子”?

这次,因为蝴蝶效应,张献忠的大结局应该也会换一个了。

原历史线,西营八大王先称“大西王”,之后建立了“大西”国,但用的年号却是“大顺”,就故意给李自成添堵。不知道是恨铁不成钢还是发泄怨气。

那是在李自成兵败山海关,退出京城之后的事。

在之前,张献忠勉强应该算是李自成部属,至少是哪怕不情愿,表面上也拥护的关系。张献忠早一步自称“西王”时,李自成还没开国称帝,但他当时就发信给老张表示了不满。然后张献忠进四川时就尊奉大顺“永昌”年号,李自成大概还给他封了个“秦王”。

因为包括夔州防御使等很多四川官是由李自成任命的,而当时那些地盘都被张献忠占据。如果老张那时就和老李对着干,那些官员似乎不可能到任。而在四川之外,大顺政权并没有在任何未占领区大规模设置官员、铸造印信。

直到老李不成器被清军杀的乱窜,老张反而攻占了成都,他这才跟大顺彻底一拍两散,自立国号,还打了起来。

张献忠又以“屠蜀狂魔”著称。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七·流贼传》记,亡灵法师张献忠在四川“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以至“千里如烟,空如大漠”。

这个有可能是真的,当时采访蜀中后人,都说张献忠用机关枪杀了不少人呢。

还有人说他爷爷12岁时就被张献忠残忍杀害了。

“(张献忠)命四路将军分路剿杀……平东一路,杀男五千九百八十八万,女九千五百万;抚南一路,杀男九千六百六十余万,女八千八百万;安西一路,杀男九千八百余万;定北一路,杀男七千六百余万,女九千四百余万……”

四川没有六亿人口,所以张献忠不可能杀掉“六万万有奇”。神踏马四路大军齐杀。

四川遂宁人、户部尚书张烺在给康熙问及张献忠屠川情况的回奏中是这么说的:“今统十分而计之:其死于献贼(张献忠)之屠戮者三,其死于摇黄之掳掠者二,因乱而相残杀者又二,饥而死者及二,其一则死于病也。”

说张献忠杀了三成。

明军和清军都是白莲花,不杀人?

“凡捉获贼徒,未奉职令正法,三军即争剐相食。本职若敢妄言,难泯官兵之口。”

明军军纪已经说得够多了,所以上面那是清军的德性。

还是加上明军的行为吧——“余初在曾营,每闻兵云某处饥人食人肉,某处某人被某人食。余不信其说。及奉抚军马公命往安居,忽一夜有人告余曰:‘我辈久无粮食,每藉人为食。渠等今且欲谋及县君矣。感公多盛德,愚心不忍负。当急从此导公同遁去。’于是余乃得夜脱逃回。”

所以张献忠杀的三成四川人里,首先要分出两成“功劳”给明军和清军。

至于“食人”的功劳则全是明军和清军的,被大西军掳掠而后逃跑的文人记载张献忠军里并无那种行为。

再一个,半兽人张献忠从没有完全掌控四川。

1644年六月张献忠攻克重庆打开四川的东大门,随后快速西进,八月攻克成都。但是七八个月后就被大顺军、明军、土司军挤压的只剩下成都、保宁二府还能有效控制。

换而言之,在巫妖王张献忠开始因为战局不利迁怒于民的时候,大西仅龟缩在川西一隅,又怎么可能在全蜀进行滥杀?

鲁迅先生说:“他其实是别有目的的,他开初并不想杀人,他何尝不想做皇帝。后来知道李自成进了北京,接着是清兵入关,自己只剩了没落这一条路,于是就开手杀,杀……他分明的感到,天下已没有自己的东西,现在是在毁坏别人的东西了,这和有些末代的风雅皇帝,在死前烧掉祖宗的书籍古董宝贝之类的心情完全一样。

他还有兵,而没有古董之类,所以就杀,杀,杀人,杀……但他还要维持兵,这实在不过是维持杀。他杀得没有平民了,就派许多较为心腹的人到兵们中间去,设法窃听,偶有怨言,即跃出执之,戮其全家(他的兵像是有家眷的,也许就是掳来的妇女)。

以杀治兵,用兵来杀,自己是完了,但要这样的达到一同灭亡的末路。我们对于别人的或公共的东西,不是也不很爱惜的么?所以张献忠的举动,一看虽然似乎古怪,其实是极平常的。”

张献忠也许杀了十万川人,也许二十万或者更多?但说他是唯一的“屠蜀狂魔”并不恰当。

他手下的刘文秀后来再次入川时,“蜀人闻大军至,多响应。于是,重庆、叙州诸府县次第皆复。吴三桂迎战辄败,敛军以奔,趋保保宁。”

如果张献忠把四川杀得鸡犬不留,为什么刘文秀打回来时,四川百姓不仅没望风而逃,居然还敢群起附逆,抗拒我大清的天兵?

明末四川人口锐减,其实从万历时期就开始了。

土司杨应龙、奢崇明、安邦彦之乱接踵而起,持续数十年,全川大乱,伤亡枕藉。“白骨山积,营垒丘墟,室庐空旷,夷氛独横。”余波直到崇祯年都没有完全平息。

而且张献忠死后,四川还抵抗了清军十几年。那可不是亡灵大军在抗鞑。

所以,顶多算一九开吧,天灾领主张献忠杀了一成,绝不能再多了。

可能被杀的其中又有半数是在古代那种形势下的正常死亡,两军交战,哪有不死人的?为了节省粮食,杀俘都正常。

所谓屠戮无辜也不是闲着没事杀着玩。主要目的有三:震慑反抗者;抢劫钱粮牲畜;抢女人。

当然了,这三条理由也没什么光荣的,不洗地。

最后,张献忠上前线观察敌情,被清军一箭射死。死的和李自成一样令人无语。

都是大帅级别的枭雄人物,手下仍然有数十万大军,你们死在两军阵上能理解,阴沟里翻船实在是……

历史上翻船的多了去了,看个国外例子——

迦太基大将汉尼拔大战骡马执政官马尔凯鲁斯,双方势均力敌。汉尼拔怎么整也打不败“罗马之剑”马尔凯鲁斯。(发生在秦始皇后面几年,阿基米德就死在那时)

马尔凯鲁斯之于汉尼拔,就好像卡尔大公之于拿破仑,打不死甩不掉。

有一天马尔凯鲁斯外出视察地形,遇上了汉尼拔的斥候,就……死掉了。

汉尼拔怎么也不相信那么大的对手就这么轻易被斥候杀死了,可事实胜于雄辩,就是死了。

后续,汉尼拔还是尊重对手的,把马尔凯鲁斯火化后盛在金盒,让手下给罗马军送去。

结果,手下们在半路上对金盒起了觊觎之心,互相争夺中把骨灰撒了……

……

回过头来再看下原历史线崇祯十二年(1639年)之后张献忠等农民军战绩——

1639年7月,张献忠、罗汝才VS左良玉,农民军胜。

1640年2月,张献忠VS左良玉、张令,官军胜。

1640年3月,张献忠VS贺人龙,官军胜。

1640年7月,罗汝才VS秦良玉,官军胜。

1640年10月,张献忠、罗汝才VS贺人龙,农民军胜。

1640年10月,张献忠、罗汝才VS张令、秦良玉,农民军胜。

1641年1月,张献忠、罗汝才VS猛如虎,农民军胜。

1641年8月,张献忠VS左良玉,官军胜。

1641年9月,李自成、罗汝才VS傅宗龙、杨文岳、贺人龙,农民军胜。

1641年11月,李自成、罗汝才VS猛如虎,农民军胜。

1642年2月,李自成、罗汝才VS汪乔年、贺人龙、左良玉,农民军胜。

1642年5月,李自成、罗汝才VS丁启睿、杨文岳、左良玉,农民军胜。

1642年7月,张献忠、革左五营VS黄得功、刘良佐,农民军胜。

1642年10月,李自成、罗汝才VS孙传庭,农民军胜。

1642年10月,张献忠VS黄得功、刘良佐,官军胜。

1642年闰11月,李自成、罗汝才、革左五营VS杨文岳,农民军胜。

1642年12月,李自成、罗汝才、革左五营VS左良玉,农民军胜。

1643年9月,李自成VS孙传庭,农民军胜。(转自项天鹰)

以上18次战役,官军获胜了5次,巧的是,这5次里有4次是张献忠指挥的。张献忠累计参战9次,与罗汝才合作的4次以及与革左五营合作的1次都赢了,自己单独指挥的4次都输了。

李自成参加了8次,全部获胜,前7次都是和罗汝才合作,只有最后和孙传庭的决战是自己独立完成的。

罗汝才参加了11次,与李自成、张献忠合作的10次都获胜了,自己独立指挥那次败给了秦良玉。

当然,并不是说谁的水平不行,只是粗略的罗列一下战局,不能轻率下结论。

其中表现出来的更普遍的规律是,农民军联合作战就打赢,单独作战就打输。

比如说郏县之战,李自成一开始被孙传庭打败了(不排除诱敌深入),但是罗汝才一增援,又反败为胜。

而张献忠不知道为什么,接连和两个合作伙伴拆伙了,独立作战的时间最长,所以输得也最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