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章 竹简(1 / 2)

这事情的发展方向越来越诡异了。

只不过瞿秋离这次没有那个好运参加甲骨文的复原和研究。

他被尹老派去研究那些竹简了,竹简在瞿秋离穿越的运作下,在青铜器箱子里保存得十分完好,所以上面的文字需要翻译,需要知道里面讲的是什么。

舟朝的文字,与普通人想象中的繁体字是不同的,可以说几乎完全就是另外一种文字了。

当初瞿秋离在现代,都只能在各个地方找资料,网上跟着学,才算是有了点基础跟那些舟朝人打交道。

也正因为他有了这基础,当初找人教他的时候,除了书籍不好找之外,其他的还算顺利。

也就是那段时间,尹老当初无意间撞见过他在研究舟朝文字。

当时尹老还夸他有天赋来着,所以现在才给他安排了这么一个工作。

可是瞿秋离感觉有点头秃。

现代人里面最熟悉舟朝文字的,非瞿秋离莫属,哎…但他也不能说自己拿着竹简就能通读一遍,更不能说他都认识。

就连对舟朝文字研究最深的苏延卿老师都做不到,他这个毛头小子就更不可能了。

毕竟,里面还有许多文字都是不曾考古发现的。

那他该怎么办?

所以只能假模假样的再从网络或者各种书籍论文上找资料,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至于之前都没出现过的那些文字,那就联系上下文,先连蒙带猜,定个大概的意思。

瞿秋离做这个工作做得很辛苦啊,同组的同事各个都是人精,他偶尔会不小心跟着竹简读出来。

这是他在舟朝养成的习惯,一时半会儿还改不掉啊。

就算是读得再小声都被被人听见,然后就会围过来一大群人,七嘴八舌的问。

“为什么这里要这么读呢?”

“这个字,我觉得跟之前有一个字特别像,几乎是一模一样,为什么你现在又是读另外一个音呢?”

“这个字要这么翻译的话,这句话的意思都变了,你确定吗?”

“会不会跟现代一样出现多音字的可能性?”

“没有标点符号,你确定这里断句没错吗?”

……

瞿秋离脑壳都麻了。

你问他这个字为什么要这么读?

因为他在舟朝找的先生就是这么教他的啊。

就好比,你问人家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这个问题你要人家怎么回答你?

所以每到这时候,瞿秋离都只能含糊其辞,可这些都是大佬,他也不敢随便糊弄。

“我的意思是,我先根据我的概念,一一将文字对比翻译出来,至于断句,解释,我们押后再讨论,老师们觉得如何?”

就像读书一样,全文通读之后再来讲解文中的意思嘛。

说得有道理,大佬们都同意了。

这这次挖掘出来的竹简很多,每个人都分到一部分,有了瞿秋离的建议之后,基本上就是各自为政,遇到实在是无法解决的难题,大家再围在一起互相讨论。

这个竹简研究中心,学术氛围相当浓厚。

就连那些兵哥哥都喜欢来他们这里站岗,就是喜欢听他们各种争执讨论。

这些可都是文化人啊。

这是建国以来头一次挖掘到如此多,还保存得如此完善的古代书籍和文字。

上报之后,国家上层领导都已经惊动了。

要不是他们这里力排众议,估计又得要加入很多工作人员了。

职位总共就这么多,来几个专业研究这个朝代的大佬还行,但人多了就不行了,这座古墓是他们从一开始就挖掘的,总不能让别人来占了他们的位置。

他们也想要从头到尾的参与整个古墓的挖掘,想要亲眼见证这些遗失的古代文化逐渐浮出水面。

没能多来些工作人员,但媒体还是来了不少。

都是国家的媒体,要么是地方卫视的,要么是央视的,至于其他媒体想要来采访,他们一概没有接受。

这座古墓实在是太大了,还有许多未曾挖掘,也未曾发现的地方,不可能让太多的外人来这里打扰考古工作。

就算是官方媒体,都只能在固定的地方进行拍摄以及采访。

但尽管是如此,最近这山里依旧是迎来送往的,估计这座山从来就没有这么热闹过。

除了媒体,还有各个地方领导要来参观。

特别是这里省的领导,他们这里隶属西北,发展本就比不上中部省城。

墓地在他们这里发现的,未来大概率都会开发成景区,这多多少少都能拉高整个省的gdp了。

所以现在问题就来了。

因为墓主人的身份还没有确定,上头对建景区这件事的态度比较暧昧。

建景区不是一件小事情,也不是一笔小数目的投资,这里太偏僻,而且这周边又没有其他景区,人流量也上不来。

所以上面原本的意思是将文物全部移送到省博物馆进行展览,然后这块墓地圈起来,做个小景点,收个小门票,接待一下周边县城的中小学生春游秋游,平日里再接点散客应该就差不多了。

只要不亏本就行。

但问题是,现在挖出来一整箱的竹简古籍,历史研究价值非比寻常,更别说后面又在棺材夹层里发现了甲骨。

古墓的价值太高了。

所以现在上头在考虑要不要选择私人注资,与国家联合开发。

但还是个老问题,商人重利,这里太偏僻,投资高,回报小,就算这消息传出去了,目前也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总之这个事情还得慢慢研究了。

瞿秋离这里整整在山上待了两个月,这两个月的时间都花在了翻译竹简上面。

对他来说,属实有点浪费时间了。

好在经过这段时间的共同努力,竹简已经全部翻译完成,现在就剩逐步考据了。

因为除了瞿秋离,谁也不敢肯定自己的翻译是准确的。

考据的事情就跟瞿秋离没多大关系了,瞿秋离在尹老的建议下,准备发表一篇关于此次古墓考古的论文,这几天他都忙着这事情呢。

他们这边进展还算顺利,但甲骨文复原那边就遇到难题了。

甲骨碎片总共挖掘出来两千多片,想要拼图就很复杂了,非常考验人的耐心和修复能力,可关键是有些地方碎得太厉害了,碎片找出来就小指甲盖这么一点。

这要他们怎么拼?

除了根据龟甲上的纹路还有所刻文字的笔画,一次又一次的尝试,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

世界上最复杂的拼图也不过如此了。

尹老又找到了瞿秋离,“这边翻译已经到一段路了,你的论文也不急,所以,老师有件事情找你跑个腿儿。”

瞿秋离已经习惯了,他这个编外人员能参与竹简的翻译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跑腿儿而已嘛,应该的。

再说了,他都两个月没有下山了,他都感觉自己都快要成变成野人了。

环境太艰苦了,别的都还能坚持,都还能忍耐,但前段时间他电动剃须刀坏了,他又有洁癖,根本没想过找熟悉的人借用一下,所以他已经几天没有刮胡子了。

虽然他体毛本身就比较少,但身为一个正常男性,长胡子是必然的。

所以瞿秋离现在的形象,配上他半长又凌乱的头发,星星点点的胡茬,再加上在山里的穿着都很随意,现在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颓丧艺术家的气息。

嗯,还是因为脸好。

换成别人,那可就不是什么颓丧艺术家了,是流浪汉。

所以一听可以下山了,瞿秋离还有点小激动。

“老师,这次又需要我去送什么东西?还是去接什么东西过来?”

“嗯,是这样的,确实需要你帮忙去送东西。”尹老严肃地说,“这次要送的东西可比上次送的木盒要贵重得多。”

瞿秋离已经有了猜测,“是甲骨?”

尹老点点头,甲骨复原是必然要进行的工作,可是他们目前的人手和能力都还有限,做不到尽善尽美,也担心复原途中出什么意外。

而且,耗在这上面的时间太多了,现在古墓里还有很多文物都没挖掘出来。

这深山老林的,万一下一场暴雨,万一再出一点什么别的意外,那可能就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现在现在的首要工作就是先将古墓全部挖掘,保护好文物,至于甲骨复原,那就交给别人。

两方同时进行。

所以他们通过慎重考虑和讨论之后,决定了要请一个特别牛逼的外援。

这外援,就连尹老都要称他一声老师。

只不过这外援身份贵重,再则年事已高,没办法亲自到现场,需要有人将甲骨送过去。

这人也就非瞿秋离这个编外人员莫属了,瞿秋离人品靠得住,再说了,再加上一路也会有专业安保护送。

绝对不会出什么问题。

“这是老师其实也有私心的。”尹老看着瞿秋离,“你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能耐得住寂寞,在山上住这么久,真的也是很厉害了。”

瞿秋离笑了笑,“我是自己也喜欢这些,不是有句话说,把爱好当成事业,那就不会觉得辛苦了吗。”

尹老拍了拍瞿秋离的肩膀,“你猜一下这次请的外援是谁?”

“是苏延卿老先生吗?”瞿秋离大胆猜测。

“啧啧啧。”尹老连连咂舌,“你说你怎么就这么聪明呢?我还想给你个惊喜呢。”

瞿秋离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老顽童。

苏延卿是国宝级文物修复大师,还对舟朝文字有着很深的研究,做这个外援,是在合适不过的人选了,只不过人家现在已经退休了,改刻印章了。

之前瞿秋离上那个综艺节目还捡漏了一个印章呢。

后来他还托陈智文送了一个青花笔洗过去,当作谢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