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6节(1 / 1)

赵岚上前,“禀圣人,工部已经在拟定修建的章程和计算费用,礼部已经准备好祭天仪式,户部……户部的招工也正在正常进行中……”这样大的事情,他自然不敢怠慢,兢兢业业,不敢出半点差错。但在说到户部招工的时候却犹豫了一下。户部尚书看了一眼赵岚,眉头皱了起来。有以工代赈,又有免税制,的确也招到了一部分。但远远不够,而且据他所知,问题还不小。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在难民中开始疯传,兴修水利这一提议是莫少珩提出来的。别看这样小的一个消息,但却在难民中炸了锅。莫少珩要修水利了,要千古留名了,而且还是用他们洵州难民来成就他的名声。凭什么?将他们害得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后,还要踩在他们身上来搏取这千古美名?没有这样的道理。加上莫少珩先前在他们面前游山玩水的一幕,到现在都让他们心绪难平。所以除了招收到的一小部分人,其他大部分人都是抵触的。甚至因为赵岚心中急迫,在招工的时候多少有些急躁,造成了不少……反抗和冲突。这些可不都是小问题。户部尚书也理解赵岚说招工一切正常,是想慢慢解决问题。但他有没有想过,一但解决不了,甚至难民的反抗再激烈一点,就会引起民乱……这样的后果他户部担不起这个责任。太子……不该没跟他商量就这么若无其事的述职。正要说话,这时,赵棣站了出来。“禀圣人,近日凉京城外,有难民不满招工事宜,多有聚众闹事。”说得……很简洁,但却和赵岚的招工一切正常恰巧相反。整个金殿都安静了。太子赵岚说招工一切正常,而燕王说有难民不满招工,聚众闹事?户部尚书都惊讶了一下,他虽然知道有不少难民心有不满,但聚众闹事?赵岚直接冷哼了一声,“燕王才回凉京,怕是对具体情况了解得还不清楚。”“自古兴修水利,百姓心中都会有劳民伤财,强迫修建的想法,遇到些许反抗和困难也是理所当然。”在赵岚看来,朝廷已经给了洵州难民诸多好处,他们暂时反抗,但真到了不修运河他们就无法获得救济的粮食,到时肯定就会妥协,他只需要一点点时间就能摆平此事。莫少珩看得津津有味,他原本以为他今日就是来点卯就完事,没想到能看到这么精彩的一幕。赵棣说了一句,“仅仅是些许反抗?”说完竟然没在说话。莫少珩都有些莫名其妙,发难的话要将对方往死里打啊,打蛇打七寸,不死也要让对方残。众人也以为这是燕王和太子之间的“日常”较量,若真有什么大问题,太子还真敢隐瞒不报不成。这是影响北凉千秋的大事,一个不谨慎,那个因为兴修水利而亡国的前前朝,就是前车之鉴。圣人对此事的重视,也容不得出半点差错。正在这时,突然有小碎步跑了进来,打断了朝议。“禀圣人,风向官梁让,有要事面见圣人。”众人一愣,凉京风向官梁让?凉京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了吗?都等不到下朝,现在就要来禀告。“宣。”上面传来圣人威严的声音。梁让走了进来,不卑不吭,“禀圣人,凉京城外,难民在城门之下喧哗,似有民乱之嫌。”“凉京卫左都卫袁付已经带人前去调谐,目前情况不明。”已经闹到城门下了?有人赶紧出列,“闹事之人有多少?”梁让答道,“百余。”众人松了一口气,难怪只说是有民乱之嫌疑,百人还构不成民乱。当然这种事情可大可小,毕竟民乱,就代表着圣人无德,逼得百姓走投无路反抗,对圣人的名声可不好。不过,众人一会看看燕王,一会看看太子,表情就有些微妙了。莫少珩也在看着赵棣,这样也锤不死赵岚啊,最多让对方恶心得要死。这时,小碎步又从殿外传了进来。“禀圣人,风向官余知晓,有要事面见圣人。”整个金殿鸦雀无声。似嗅到了一股不与寻常来的气息。第35章 他搭起了“帐篷”不过前后一盏茶的功夫,竟然有两个风向官入了金殿打断朝议。莫少珩都不由得看向了赵棣,不过赵棣一点反应都没有,看上去和他没有任何关系的样子。风向官余知晓从殿外走了进来。“禀圣人,凉京城外,难民不满修建运河招工之事在城门之下喧哗,数量已过三百之数。”嘶!三百,已经达到了民乱的标准了。明明刚才的消息还是仅有百余。民乱可不是一个好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是对圣人的问责。招工的条件的确苛刻了一些,工钱少得可怜,但无论是以工代赈,还是以工代税,都是现在最好的解决方式。难民不仅不用饿肚子,还能赚一些好处。这种特殊的时期,处理得当,难民应该心存感激才对,这是圣人的恩德。怎么会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赵岚也有些懵,他知道难民抵触的心理的确比想象的严重,但在他看来绝对没有到起民乱的程度。金殿上的气氛凝固了一般。赵岚不得不站出来,“禀圣人,儿臣……”话还说完,上位就传来圣人带着怒意的声音,“这就是你说的招工一切正常?”“若不是有人上报,你还要继续隐瞒下去?”本是一桩利在千秋的事情,却给办成了这样。赵岚脸都白了,“儿臣一时失察,还请圣人赎罪。”圣人现在估计是没空问他的罪了,道,“还不如实交代。”赵岚白着脸,一咬牙,答道,“本来招工的事情一切正常,但不知道为何在难民中开始盛传,修建水利乃是镇北王府世子莫少珩的谏议。”“难民心中有怨,开始抵抗朝廷颁布的招工文书。”“儿臣本想着派人疏导便是,我北凉的百姓也是知大义的,怎想到……”莫少珩皱了皱眉,虽然赵岚说的是事实,但这个时候将他推出来当挡箭牌,也太不厚道了。莫少珩站了出来,“禀圣人,招工的事宜本就该提前将我对洵州难民的影响考虑在内。”意思很明显,本就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你非得出了事再将他拉出来,你自己考虑不周还在这推卸责任。赵岚说道:“若不是你游山玩水引起难民不满,又岂会出现现在的问题。”莫少珩笑了,“我为北凉贡献制盐新工艺,在殿下眼中竟然是游山玩水?”赵岚一时间竟然有些语拙,有那制盐的新工艺,没人敢指责莫少珩的北海之行。莫少珩继续道,“殿下还是想想如何解决现在难民闹事的问题吧。”意思就是,这个时候了,你失责之罪是跑不掉的,还是赶紧将问题解决掉才是正理,和他在这相互指责也于事无补。这时,竟然又有小碎步的声音传了进来。连莫少珩都愣了一下。通传的公公直接道,“禀圣人,凉京卫左都卫袁付派人传来急报,城外难民闹事者已经超过了五百人,袁都卫请圣人示下。”事态竟然转变得如此之快。袁付这是在请求镇压了,怕事情越闹越大。金殿上,面面相觑。赵岚这事情办得,这还是圣人在位期间出现的第一起民乱,还是在天子脚下……赵岚也是心中巨震,怎会如此?事情似乎有些端倪,但又看不出破绽,怎么看都是他办事不力还故意隐瞒导致的,所以矛头都会指向他。莫少珩心中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不高兴,这次赵岚要倒大霉了,他应该是高兴的吧。不由得看了一眼赵棣,这事情他有没有做那背后的推手?当年的毛头小子,比他想象的要藏得更深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