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女配的七十年代> 第41章 第 41 章(捉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章 第 41 章(捉虫)(1 / 2)

两个人钻进了林子, 又拉开几步距离。

见杨渝渝一直看着林子外面的方向,石二宝笑她太过胆小了。

杨渝渝神色不虞,问:“你找我什么事情?”

“不是说了没什么事情就不要找我了吗?”

石二宝撇嘴,当他愿意找她。

“无事不登三宝殿,没事我也不登你的门了。”石二宝乐呵呵地笑道。

杨渝渝皱眉:“什么意思?”心里却是一跳, 总觉得有什么不好的预感。

“你别说你不知道?”石二宝目光一冷, 恶狠狠地盯着杨渝渝:“我这些年在外面混,可也不是白混的。”

杨渝渝面色一僵,滑开视线:“我不懂你在说什么?你有话直接说。”

“好啊。”石二宝直起身子往后一仰靠在树上, 从口袋里掏出一根皱巴巴的散烟夹在手中:“我要回城名额。”

“你别想用什么话蒙骗我, 说你不知道, 就你和张学亮的事情,我也清楚。”石二宝的目光从杨渝渝的脸上一路下滑, 到了她两股间的时候怪笑一声。

有些话不用说的太直白。

石二宝是个混子,物以类聚也跟这些人混在一起, 别的不说, 同类人之间的小道消息还是能打听到的。

那张学亮说好听点是革委会的, 可谁不知道那里面的人都是一群流氓,不过是披着官皮,实际上没比他们好到哪里去。流氓混子在一起, 可不就爱吹牛打屁, 特别是酒意上头什么话都说出来了。

杨渝渝愤怒地动了动脚, 垂眸不语。

“怎么样, 你帮不帮?你若是不帮, 我想这种八卦大家都挺喜欢听的。”

“我哪有那么大的本事?”杨渝渝不得不抬头,自嘲地笑了笑:“你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不自己想办法。”

“我不行。”石二宝脸色难看,他并不认识张学亮乃至革委会其他人。可他已经一点也不想呆在农村里了,日子过不得过去去不说,他也是听到外面一些风声,想赶紧离开这里回到城里去。

他这样的人,有关系还好,没点关系,类似回城这样的好处断然不会到他身上。石二宝倒想过在自己身上动点手脚,可听说其他生产队的知青一不小心用药过度,没救回来,再没了去冒险的意思。

但杨渝渝不同,他听到过孙虹和杨渝渝的对话。

“我帮你把孙虹处理了,你给我回城名额。”石二宝说。

杨渝渝嘴唇翕动,须臾后点了点头。

石二宝看着杨渝渝,笑着说道:“不如你给我写张条?”

杨渝渝惊恐地怒视着石二宝。

石二宝道:“我总得防着你一点不是吗?”

杨渝渝仿佛觉得被羞辱了一样,却是眼睁睁地看着石二宝从口袋里拿出纸笔,他这样的人一年不见写过一个字,显然是早有准备。

杨渝渝脸色变好几变,终于沉默了下来。

石二宝把东西贴身收好,在杨渝渝看着他的时候,还挺了挺胸,吹着口哨溜达出了林子去。

他也不是白做工,两个人事先约定过,等杨渝渝那边差不多要成了,他才会动手。与杨渝渝这样的人,基本上也是与虎谋皮了,石二宝可不想成为韩春梅、孙虹那样的蠢货。

杨渝渝留在林子里,神色瞬息变换着,一直等到双腿站麻了,才从里面出来,正好就和带着粮食回去的舒曼一行人碰了头。

陈德生瞅了一眼杨渝渝身后的林子。

杨渝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刚才好像看到野鸡了。”

陈德生哦地一声,一手一个布袋,继续往前走。

他身后是跟着的舒曼、白玉英和杜鹃还有郭世宝三个人,张光明则是要备课没有过来。反正每个人提一些也不算多,陈德生也没有特意叫他。

有了四个男知青的帮忙,除了舒曼背着个箩筐,杜鹃和白玉英都是两手空空地走在中间,经过杨渝渝的时候,看也没有看她一眼。

杨渝渝忍着羞恼,默默地走在了最后面。

……

三月份的上海,还是有些寒冷,冬天是过去了,可依然处于倒春寒的阶段,但比起东北那边虽然湿冷了一些,可肯定好过许多。

趁着今天大太阳天气不错,舒母把衣物搬出来缝缝补补地,偶尔想到舒曼心里又酸又疼。她的女儿小时候就懂事,家里为了给舒安看病买药,几乎都没有怎么给她买过什么东西。舒家父母也不是真的偏心人,钱财上不足在生活中就尽能力地去宠爱女儿,却是把舒曼养得天真不知事,更不会做家务。

这要是还在城里,读完书,慢慢开始教导个几年,再找个和气的婆家,日子也过得去。可没想到这小妮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直到现在舒母每每想起胸口就一抽一抽地痛。舒父也是一宿一宿地睡不好觉,大家都担心舒曼一个人怎么在农村生活。

就是缝补个衣服,总不能找别人帮忙吧,更别说其他事情了,也不知道她现在过得好不好,真怕她只报喜不报忧。

要不是条件不允许,舒母都想过去看看,甚至留在那里照顾舒曼。

正胡思乱想的时候,楼下传来喊叫声。

“舒家的,有你的包裹,齐齐哈尔市来的。”声音一听就是楼里那爱八卦的人,这些人天气好了一些,都喜欢聚在楼下。

舒母从窗户口探出头应了一声,就急忙从楼上跑下。

舒家住在三楼,舒母心急地差一点就从楼梯上滚落下去。

“是不曼曼寄过来的。”

“东北来的,肯定是啦。”

“这么大的包裹,舒家有福喽。”

舒母一到,几个妇女就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说道:“快打开看看。”

舒母勉强从包围圈里突围,看着两只手都抱不过来的包裹,心里又急又气,当着外人的面子上微红了眼圈,签了名字,叹气:“是我们家曼曼的,这孩子肯定又偷摸着节省了,我们哪要她省,你说说去农村哪几个日子好过的,也就是第一年。”

舒母说着声音就有些哽咽起来。

周围的人多多少少家里或是亲戚间有出去当知青的孩子,一听可不是这个理,等头年一过,怕是要舒家省衣节食地去补贴闺女了。

舒母就在这个时候,抱着包裹上了楼。

她不敢表现自己有多吃力,只是暗暗估摸着包裹里面是什么才这么重,又想着回头要怎么补贴舒曼。

等回了家,关上门,舒母迫不及待地拿了剪刀打开包裹。

里面东西不少,舒母打开信封,看了一眼,只认识几个字,看了看,又叹口气,心里埋怨舒父怎么还不归家,要不然她不就能知道信上说了啥。可让她这个时候出去问别人,舒母是一点想法也没有。

把信放到一边,舒母开始查看包裹。

除了给舒安的毛绒衣,狼皮、人参须外,舒曼又放了五斤的小米、两根哈尔滨红肠和几块晒干的野猪肉。

这么一个包裹差不多花去舒曼六十多块钱,这还是白玉英和杜鹃凑了分子友情赞助了吃食部分。

小米是白玉英硬塞过来地,说是对身体好,适合舒安吃。舒曼收了小米,也就没有拒绝红肠和野猪肉,心里想着往后多做一些肉食给她们送去当做还礼。其实也是她没有想到送吃食,以为大城市怎么也不缺口吃的。这话是没错,但也吃不上多好就是了。

舒母看着一堆东西,连连叹气,一时之间恨不得写了信回去好好说说舒曼,怎么可以浪费这些钱呢,有钱就应该自己吃好喝好才是。

门口就传来敲门声。

舒母下意识站起来走过去,忽得又走回去,把桌子上的东西收拾好,放到柜子里面锁好。

门打开,看到来人,舒母眼皮跳了跳。

“舒安妈妈,在干啥呢?”

“准备煮饭呢,这不等一下老舒要回来了吗?”舒母不想让开,但这人自来熟地走了进去,在屋里转了一圈有些失望地坐下。

舒母这下更不好走开,只能坐到对面。

“晓华妈妈怎么来了?是居委会有什么事情吗?”

董母笑笑:“这不是听说舒曼有消息了吗?我这是关心关心街道上居民下乡子女的生活情况。”

“舒安妈妈,舒曼在那边还习惯吧?要我说着下乡也是不错的,舒安年纪也不小了,往后总得腾个屋子出来结婚。对了,怎么没看见舒安呢?我上回路上看到他脸色好得很,可见出去走走上班还是蛮不错的。”

“哪有什么习惯不习惯。”舒母神色淡淡地:“要不是为了支援国家建设,谁不想呆在家里呢,我们家虽小,但住个女儿还是可以的。”她从没有想过以后儿子结婚就要把女儿赶出去,不能制造好的条件,那是他们做父母的没本事。可现在谁家里不是这么过,她们家条件还算好的,也有家庭十几口人住的屋子还没她们家大呢,照样不是儿孙几代结婚生子。

反正董母这话她不爱听,也不想听。

至于董晓华这个人,舒母以前没什么想法,但现在一想到要不是她,自己女儿也不可能去东北那地方,心里更是淡淡的。若非因为抱着和舒安同样的想法,觉得舒曼说不得有回来的机会,这个门,她都不想让对方进来。

“是这么个理,现在讲究男女平等。我们家就晓华一个女儿,往后小两口结婚住不开也可以住我们那。”董母看着舒母说道。要是以前,她真看不上舒家,可前几天在路上见到舒安,脸色红润许多,那周身的气质看着就和别人不一样。再者舒母现在说再多,舒曼还不是去农村了,往后舒家的一切不照旧是舒安的。比起别人家里好几个累赘,儿子女儿一大堆,舒家是在简单且舒父舒母脾气又好。董母也知道女儿被自己宠得有点坏脾气,琢磨了几天,也打上舒家的主意。刚才在居委会听到辨认说舒曼寄了老大的包裹过来,心里琢磨着东北那地方好东西也不少,往后舒曼若是在那边结婚了,兴许还能帮衬舒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