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64 章(2 / 2)

啧啧称赞,弄得连翘放弃再解释什么。因为她发现,对于‘乔琏吹’来说,无论知道她什么,都能自动脑补,然后吹捧起来

好不容易吹捧完毕了,梁百岁才道:“不过乔琏先生这未雨绸缪确实做的对,前些日子白兄还与我抱怨过胳臂劳累过度,每每伏案超过一个时辰,便会酸痛不已!为了治这个,他家里常年养着一个极精通按摩、热敷、针灸的医师,专门在他胳膊疼痛时稍稍消解痛苦。”

说着他还下意识地按了按自己的脖子,道:“可别说,不提的话不会多想,一旦提起来,喏,我这脖颈也留了一些毛病,常常疼痛难忍。唉!案牍劳形、案牍劳形,我们这是真正体会到了啊”

“以往不知道为什么前辈们到了四十岁往后走就写的越来越少,五十岁之后基本上就封笔了。当时觉得不解,不就是写么,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就如那些老书生,读书到老不是好多么!现在才知道,年纪上来了之后,不要说脑子远不如当初灵活,总能想到新鲜点子写本子。就是体力、精力也会大不如前!现在熬个一夜不睡,赶出文章来登载,能做,那个时候决计不能做。再加上年轻时积累的病痛”

梁百岁对此感慨良多!不过这也正常,他今年说是三四十岁,实际上已经很接近四十岁了。这个年纪虽然正是一个作者的好时候,有名望,作品日趋成熟完美,达到自身的最高峰,同时精力是比较充沛的,还能够支持丰产。

但其实这个年纪也是黄金时代最后的尾巴,随着进入四十代,出产就会逐渐降下来,各种力不从心都会出来。

如果是梁百岁这种知名作者还好一点,即使作者生涯早期吃过苦头,后来却是享福的。没有再过那种一日十二个时辰,有九个时辰都在书案前的日子——最开始的时候作者迫切需要提高自身水平,又需要养活自身。就只能不断练习,同时多写一些,靠大量的投稿找机会。这样一来,工作量就非常可观了。

一般的作者,甚至在四十岁左右的时候就必须得考虑封笔的事情了。

而梁百岁这种知名作者,一方面,他们的身体情况大都好一些。另一方面,他们到底知名,报馆方面、书社方面,甚至他们自己,也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能够带来的收益。所以不到最后关头,他们很难说封笔,最多就是慢慢减产而已。

连翘对职业病这些的了解还要更甚于梁百岁,这也是为什么她那么热衷于保养的原因。她可是有一肚子要写的人,可不能轻而易举地败给身体!

“你若是脖颈后面脊椎骨头疼痛,我倒是有一些建议以前,我是说以前在苏州的时候文华——我是说‘西湖客’许文华,他有差不多的事儿,我也是出了这个法子,总之是极有效验的。”连翘中途顿了一两次,但之后又觉得没有什么。

连翘并不是医生,但类似于脊椎疼痛、坐骨神经痛之类的常见职业病,她没有办法根治,却是在日常生活听说过很多临时稍减疼痛的法子。这种对于后世普通人来说等同于生活小常识的东西,在这个时代也是不折不扣的知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

慢慢说起这些,连翘觉得有些恍惚突然由自己提起这个好像很久没有主动对人说的名字

而在此时,连翘是想不到的,被她提起的许文华,已经抵达了京城!

就在一天前,许文华乘坐的海船在天津港登岸了!在船上飘荡了这许久,再次踏上坚实的土地,这一次不再是船只补给时短暂的停泊,而是真正的上岸!心情还是挺不错的。而且其中还有一丝激动——这个时候他已经离她很近了!

许文华这是第一次来到天津,或者说他根本是第一次来到帝国的北方,接近这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天津港开始,就已经能够感觉到和家乡苏州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如果说是平常时候,他肯定会对这些世风世情相当有兴趣,非得好好观察一番才是。

但是这一次,他没有那样的打算。他没有多看一眼天津,只是看着天色已晚,不便于赶路,于是勉强让小厮寻了一个住处。只是暂住一晚,然后明天就赶去京城,而不多做任何停留。

实际上,从匆匆忙忙住进天津的客栈起,他始终处在一种心神不宁当中。先人对这种情绪有一种很好的形容,近乡情怯,精准到位,不得不感叹当初造词者的精妙。

当然了,许文华的家乡在苏州,他现在北上京城完全可以算作是背井离乡。

但,有的时候,对于一个人来说,家乡不止可以是自己从小生活的地方,也可以是指另一个人。他所在处,便是心安,而心安处便是家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