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骄奢文豪 小说> 第82章 热潮(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2章 热潮(1)(1 / 2)

大众对媒体人到底有着怎样的想象?

种种揣测是两极分化的,有的人会将媒体人和帕帕拉奇、捕风捉影的文字编辑、掩盖大企业丑闻的帮凶主编、暗中操纵舆论的传媒大亨这些负面的存在画上等号。而有的人则会想到一些很崇高、很有抱负的媒体人,他们以一己之力去揭露被金钱、权势压制的丑恶。

于是,在这个信息化、大众越来越意识到自身正被媒体操纵的时代,大家对媒体存在某种本能的防备。但与此同时,‘记者’和其他媒体行业职位一般情况下说出来依旧是体面行业,是不少年轻人的梦想。

这种两极分化不止存在于对媒体人本身的揣测中,也存在于媒体人是怎么工作的想象中。

有的人想到媒体人的工作,就是邋里邋遢,一手端着纸杯咖啡,随时准备按下相机快门的娱乐记者。有的人则会想象长了一张高知脸,看上去就很聪明的男男女女在窗明几净的写字楼办公室里,对着电脑敲敲打打,然后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就被写出来了。

其实这种认知都过于片面了,帕帕拉奇当然是少数,而且他们在其他媒体人眼里根本就是小角色,甚至连小角色都算不上!

读者多,和影响力大可是两回事!就像美国销量最大的报纸是《今日美国》,一份主要关注娱乐、体育领域的报纸——而美国在外最出名的报纸,没有人会想到《今日美国》,大家想到的只能说《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这些。

都是严肃的、有内容的,时不时能发表真正影响政经领域文章的报纸。

娱乐性报纸,又或者帕帕拉奇,只不过是因为普罗大众那里知名度高,所以显得很有存在感罢了。

所以帕帕拉奇这样的娱乐记者形象是无法代表媒体人的。

不过,媒体人的工作起来,也很难像职场剧里那样西装革履、精英范十足。事实上,看起来可能和写字楼里的普通上班族没什么不同职业男性、职业女性,穿着随意(不是公关之类的行业,普通员工时间长了都是这样的)。

《纽约杂志》的编辑部就是这样的,一眼望过去多的是穿着打折服装,喝着速溶咖啡,根本谈不到‘精致’的雇员。

记者伊斯梅身在其中一点儿也不显眼,她有一头卷发,没怎么打理过,就随意扎着低马尾。戴一副棕色全框眼镜,脸上倒是化了妆,但她显然没时间仔细化妆,近看就会发现就连粉底都有地方没抹匀

完美地融入到了早晨的编辑部,根本不会有人特别注意到她。

伊斯梅喝完了咖啡,也看完了今天的《今日美国》,看到报纸上的大幅彩色照片,忍不住对旁边工位的同事说:“大家还是很喜欢我们的‘网球天才’和他的女友那个女孩儿叫什么来着?”

“好像叫‘艾普莉’你该看看时尚版面的,如果不是在体育版,那女孩儿可要比阿瑟·本廷克更吸引目光。”旁边的同事笑了笑,随口回答,还将之前那期法国杂志《嫉妒》扔给了她。

“我们订过法国杂志吗?”伊斯梅会法语,所以看一眼封面就知道这是什么了。

“没有,是我自己订的说真的,我挺喜欢那姑娘的,毕竟她是真的很可爱——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但就是会不自觉被她吸引,可能这就是天生的明星吧。”

做媒体的,虽然比一般的大众更明白宣传的作用,知道名人们是怎样被‘造就’的,知道大多数的名人不足为奇。但他们也更明白,真的有人就是天生很有魅力,毫无道理可讲。

所谓‘克里斯马’嘛美国还是个‘选举’为重的国家呢,经常看到总统候选人真情流露,以及‘表演’拉选票,已经很熟啦!

“e哈!我喜欢这张照片。”伊斯梅随手翻开《嫉妒》杂志,看到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里,是阿瑟将艾普莉从看台抱过来后,抱着她转了一圈。照片里的少女漂亮,少年英俊,就是天然的主角——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看俊男美女演电影电视剧?

喜欢好看的事物就是天性啊。所以神明里面要有‘美神’,所以文艺复兴运动,一个重大内容就是要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审美’。而古希腊古罗马对‘美’的追求可以说到达了一种极致,那可是‘美’可以改变一切的时代。

所以才有‘弗里内审判’嘛

“所以大家才那么喜欢他们。”同事伸头瞥了一眼,知道伊斯梅在看哪一张照片就笑了笑。

说起来,大众对明星情侣的追逐,都怀有差不多的心情。看好看的人和好看的人谈恋爱,有点儿像看真人偶像剧。

就在伊斯梅和同事无所谓地闲聊,趁不算特别忙的时候摸鱼时。有一位同事急匆匆地跑进来:“新一期的《名利场》你们谁看过了?”

《名利场》是绝对的大刊,虽然生活杂志的定位注定了它无法和《时代》、《新闻周刊》等刊物比拼影响力,但它依旧是第一梯队的杂志,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新闻性、娱乐性、深度、文艺、生活,《名利场》是一本不走极端,多方面兼顾的杂志。

这让它既不可能像那些‘官媒’一样地位超然、影响政经,也不可能像八卦小报一样人手一份、销量惊人。但同时,它也得到了广大‘中间读者’,所谓能俗能雅,是一个‘最大公约数’一样的存在。

这样一份刊物,《纽约杂志》这样的同行肯定是要关注的不说别的,《纽约杂志》的高层肯定是有要求下面的人阅读的。只不过话说回来,高层的要求对于下面的人来说,往往是‘薛定谔的要求’,能不能被落实从来都说不好,落实又会打多少折扣,也说不好。

虽然纸媒的衰落是肉眼可见的,当初广播、电视的崛起已经蚕食了大量市场份额了。而且当下,有眼光的人都能看出来,随着互联网的全面崛起,纸媒新一次的被鲸吞又要开始了。

但是,不可否认纸媒依旧是一个很庞大的存在,只以美国来说,每天就有大量的报纸刊物发出。哪怕只算有一定影响力的,那也不是一个小数字。如果《纽约杂志》的雇员都要看,那每天也不用做别的事了。

所以,大家对市面上的竞争对手的关注是有限的,会看哪一份报纸杂志,看的时候有多上心,很大程度上还是看每个人自己的情况。

所以即使是《名利场》这样的著名刊物,品类上和自家《纽约杂志》还比较重合,大家该没看过的还是没看过。

伊斯梅就没看过,摇了摇头:“没有怎么了?难道新一期的《名利场》报导了外星人攻入地球的消息?还是又来了一次911?”

这当然是玩笑话,说的是当初《名利场》靠报导911进一步名利双收的事情。《名利场》不只是报导名流故事,也会做新闻报导。当初911之后,嗅觉灵敏的《名利场》立刻派人做了现场跟踪报导,报导内容翔实又有深度,那篇报导还得到了国家级的新闻奖。

从此《名利场》才在新闻报道领域也有了一定地位。

“当然不可能是911!”同事翻了一个白眼,将手里新一期的《名利场》塞给伊斯梅:“看看吧,这一期的重磅报导《玫瑰玩家:‘玛丽·伦敦’的真相》。”

“‘玛丽·伦敦’?我们的天才作家?当代奥斯汀或者大仲马?哈哈,《名利场》出了什么新闻?”伊斯梅笑着翻开了杂志。

“听着,这可真是个重磅消息,我真的没想到‘玛丽·伦敦’就是我不想在你看完杂志之前说什么,但是——但是现在都传遍了,这篇报导引发了公众狂潮!从昨天《名利场》发布到今天,不只是‘玛丽·伦敦’的读者”

“好吧,我直说吧,‘玛丽·伦敦’的真实身份,她算是我们的熟人”

“熟人?哦,不会吧,我们之前还谈论过,这是个很低调的作家,玩儿神秘啊”

作家能不能被大众了解,很多并不是看名气,和他们本人的选择也有关。如果打定主意要低调,平常过普通人的生活,那是能够做到的。哪怕是当下这个大众传媒无孔不入的时代,也有机会做到。

所以一直以来玛丽·伦敦的真实身份都没有暴露,大家就认为她不是一个愿意成为公众人物的人了。

“你们怎么都不会想到的——还记得那个如今炙手可热的姑娘吗?艾普莉·海多克,那个网球运动员的女朋友,就是她。”

“what??!?”伊斯梅旁边工位的那位同事露出惊讶的表情,愣了几秒钟,又追问:“是我想的那个意思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