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小货郎百度云> 第132章 第 132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2章 第 132 章(1 / 2)

第132章

纪彬人都要傻了,但再看太子跟谢阁老的眼神,明显是在调侃。什么纪先生,太子喊这个简直要吓死人。

纪彬连忙解释∶&ot;赶路太累,所以不知道两位过来。&ot;

他们自然不是计较的,否则也不会在院子里边看请帖边等了。

太子让他坐下,笑着道∶&ot;不着急,如今朝堂安稳,我也没那么忙了。

这话讲起来,纪彬自然想起他头一次见太子的时候,那年过年在汴京见到太子,只觉得是个忙碌的中年人,那时候禹王还在蹦,内忧外患,让他忙得腾不出手。

几年过去,已经十分悠闲。

看来汴京的局势真的不错,否则不能这样自在。

纪彬坐下后,就听太子跟谢阁老略略分析了送帖子的人,勤于政务的太子很快把帖子分成三份,一份是可以结交,一份无所谓,另一份就是京中纨绔子弟爱捉弄人的。

纪彬看的哭笑不得,这对他来说确实很实用了。但太子亲自帮忙,虽然只是顺手的事吧,总觉得怪怪的。

其实不论是中年太子,还是老年阁老,看向纪彬的时候都像是看向晚辈,又见纪彬年纪小,他娘子年纪也不大,又是心思纯净之人,自然多了几分爱护。

特别是谢阁老,跟纪彬相处时间更长,甚知纪彬的为人。

纪彬跟他们聊着天,稍稍庆幸他穿来的时代竟然没那么糟糕。就以太子的性格,也是难得贤明君主了。

这次也只是聊聊兴华府的事,聊了假的谈家父子。

太子叹气∶&ot;那位十一皇叔我也是见过的,傲气十足,生母是贵妃,可惜他却是个庸碌的。&ot;&ot;早早被贬去兴华府,原本以为已经没什么消息,没想到竟然偷梁换柱的,成了一方豪强。&ot;&ot;他也是天家血脉,却无半分皇室气度。&ot;

最后这句话算是给所谓十一皇叔定性,无半分皇室气度,就是直白说不配当皇家人呗。所以死了就死了,死了也不能正名,直接让到乱葬岗,跟边境皇家没有半分关系。

这事聊完,自然又讲起百万棉衣送边域的事迹。

谢阁老笑∶&ot;都说你为了送棉衣破产了,真的假的。&ot;谢阁老跟纪彬说话,显然更自在些。

纪彬笑∶&ot;怎么会,也是别人瞎说的。&ot;

以太子跟谢阁老所知,自然知晓这是假的,但也明白纪彬为这事付出许多,却见纪彬真的不邀功,倒是又多了几分好感。

&ot;不论真假,这次一定让你补足此次的亏空。&ot;太子开口道,&ot;放心,忠君之人圣人不会忘记。&ot;

纪彬下意识想挑眉。这意思是圣人想要赏赐他?

看来三月三的宴会上,果然有不错的赏赐。

上次谭御史都提点了,这次太子也在提点?

纪彬这倒是来了兴趣,反正圣人御赐,东西肯定不错吧?

这话说着,太子又像闲聊一般,也问了引娘跟他,倒是没再提当官的事,估计明白纪彬的性格。而且他们三个已经隐隐有默契了。

或者说太子跟谢阁老已经看出来了,不管纪彬当不当官,反正都能&ot;压榨&ot;一下,不时给出个主意什么的。

太子用起来可是完全没有心理负担,能者多劳!纪彬就是能者!

都被太子这么夸了,纪彬还能什么,那就做呗。

谁知道刚一答应,谢阁老反而笑了,开口道∶&ot;你是不知道殿下的脾气,你答应得这么爽快,这次来汴京,是别想休息了。&ot;

纪彬目瞪口呆,还能这样?

三人又闲谈几句,太子又约了纪彬回头去他书房闲聊,这才跟谢阁老离开。

这两位在汴京说句话其他人都抖一抖的人物,竟然在纪彬这里待了一个上午,还等了纪彬大半个时辰。

足以见他们对纪彬的重视。

不过他们过来自然的低调得很,没有被旁人瞧见。但若是旁人议论,那也无所谓了。

反正这汴京局势都在太子掌握之中。

纪彬送走太子谢阁老,这颗心才是真正放在肚子里。很好,这次过来不用战战兢兢了。

太子花了几年时间,已经彻底掌控汴京,若不是边关还在打仗,说不定还会更自在。可方才见太子的表情,总觉得边关那边应该还有好消息。

纪彬摇摇头,这也只是猜测而已,不好乱说。

纪彬回房间的时候,引娘也早就起来了,只是她没出去,见纪彬回来还好好的,这才松口气。哪有这样的事啊,客人都上门了,他们两个还在休息!说出去简直丢人。

纪彬笑∶&ot;没事,也没人会知道。&ot;

这种细节,太子他们那边肯定不会讲的。

主要是让外面知道他们关系确实不错,他也确实是太子的人。

纪彬想起太子分的那些请帖,他就跟那些请帖一样,泾渭分明,就是太子这边的人。也是太子偿还的好处之一。

不出意外的话,今日过后,这些请帖送得会更多更真诚。

果不其然,都不用等今日过后,他跟引娘,还有詹明等人吃过午饭,又是一堆堆的帖子过来。但纪彬闭门谢客,只说还要休息。

他对汴京势力不熟,也暂时不想熟,反正他跟谭谢两家基本上已经绑定,参加完圣人的宴会之后,就要回宿勤郡,回无仙城,这边的势力略略知道就行,不必深交。

说到底,想做名士,那就要高风亮节,不能随便结交党羽。有时候认识的人贵精不贵多。

纪彬对自己人设摸得还是很透。

那些人的宴会是一概拒了,倒让太子跟谢阁老挑眉。

他们并不介意纪彬去结交其他人,但直接拒绝,明显是一种示好的态度。

纪彬啊纪彬。

真是长了十八个讨喜的心眼。

明知道这么做是为什么,可还是让人忍不住喜欢。

既然如此,太子也不客气了,让人请纪彬去太子府的书房,还让他看全国各地送回来的商会奏章,顺便能让他出出主意,想想建议。

甚至让现在的户部尚书跟纪彬好好聊聊,看看能不能聊出什么赚钱的好办法。

纪彬满头问号。太子殿下不至于吧!

他都做好准备跟引娘在汴京吃吃喝喝了,怎么就变成来汴京做公务了?还是没有工资的那种?

当然,纪彬也不敢说要工资,回头真的给他安排个正经差事怎么办。真留在汴京了,他家船怎么办。两千料的大船,现在建到一半了吧?希望等他到家的时候,就能坐上了。

说起船只的事,纪彬还在奏章上请求开海运的文书,说是海外天高地阔,想去那边看看。而且周边小国屡屡请求贸易往来,只是南军国有海禁,如今倒是走私十分猖狂。这件事还挺重要的。

这里要说的是海禁跟走私的关系。

两者向来相辅相成,若是当朝实行海上禁令,那海上走私就会屡禁不止。反而是没有海禁,开了海市,走私就会减少。关键还在于,其他弹丸小国有贸易的需求。

像南军国地大物博,交易也只是为了赚钱,其实自己并不缺什么东西。而其他番邦却不同,他们地窄人稀,很多东西都不够用。

在纪彬记忆里,他那个时空的史书上记载过,有个番邦小国请求中央之国允许卖给他们都弓,也就是兵器。

请求很久之后,一年才卖给他们三十多个,这就满足了。

可见那些地方东西有多稀缺。

现在这边的番邦也差不多。

可是如果允许海上贸易,又会多加另一件事,那就是海外番邦的白银黄金快速大量流失,这东西可不是再生的。

久而久之,那些番邦统治者就会不满,然后故意来犯,甚至伪装成海贼海盗,都是可能的。

所以说海禁一事太过复杂,不是说开就开,说关就关的。

说白了,地大物博的地方,内里经营好了那就什么也不缺,对海上贸易需求不高。主要还是其他地方求着交易。

纪彬写下自己的看法。

在他以后世人的眼光来看,海禁对或不对,不能直接下定论,只能从几方面阐述好与不好。这世上之事不是非黑即白,只要白的方面压过黑的一面,那就可以商议。

而他写下自己的见解后,倒是又觉得不妥,刚想烧掉,就会被眼疾手快的谢阁老拿走。

谢阁老您都六七十了,怎么还老当益壮。

纪彬无奈,只好让谢阁老看下去。

这海禁确实事关重大,不过谢阁老挑挑眉,倒也没说什么,只讲此事押后再谈。纪彬也明白,这不是天可以搞定的,甚至不是个月可以定下的。一切都要慢慢商议。

放下海边的事,手头又被塞了份盐税的文书。好家伙,这是干什么呢,怎么一个比一个重要?他能处理这种事吗?肯定不能啊。

但谢阁老却不准他放下,看完之后,必须说一番见解,否则连家都不能回。

世上还有这种上司吗?不能吧?

纪彬这边苦哈哈地给太子打工,引娘则跟谭小妹一起游山玩水,今日去那个寺庙,明日去这个集会,玩得不亦乐乎。

南军国风俗本就开放,当今病着的圣人又不是个教条极严格的,女子们白日出行,夜里喝茶,倒也正常。

谭小妹便是谭刺史的小女儿,也是谭承乐的亲妹妹,活泼可爱,原本只是按照哥哥的要求来陪引娘玩耍。

毕竟纪彬被拉去看公务了,不好让引娘自己待着。

不是谭小妹瞧不起人,只是偏远地方来的,在汴京总会露怯,所以谭小妹刚开始跟引娘接触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不敢带她去玩什么奇巧的物件,免得引娘尴尬。

但纪彬在太子府忙了三日,谭小妹也跟引娘接触了三日,才发现引娘会的东西比她想象中要多。

这会知晓引娘会骑马,忍不住道∶&ot;城郊有个马球会,我特别想去,要不然咱们去打马球吧,我教你也行。&ot;

一到春日,马球是最盛行的,汴京各个城郊,一天能有好几场。

谭小妹早就心痒痒了,只是碍于要陪客人,这才没能去成,这会说话间竟然带了几分请求,明显是真的想去。

就算去看看也行啊。

引娘看她,并不介意别人的小瞧,而且她也有些手痒,回道∶&ot;好啊,马球我也会一些,只是打得不太好。咱们就去玩玩。&ot;

这话说完,引娘发现自己好像真的变了很多。

若是在成亲前,她哪敢说这话,估计在谭小妹这样的汴京女子面前,话都不敢多讲。如今倒是玩心大气。难道人还会越活越回去吗。

只是引娘没有带马球杆,两人先去了百宝阁挑选。

挑选的时候谭小妹发现了,引娘挑杆子真的很专业,很多细节连她都不知道啊。

引娘边看手里的杆子边道∶&ot;也只是我一点习惯而已,这杆子要用火烤,要用油脂固定,可其中的胶质连接也是十分重要。&ot;

说着,引娘给谭小妹看了看∶&ot;像这样固然漂亮,拿手里却是错点事的。&ot;

那百宝阁伙计见引娘真的懂,这才没了宰肥羊的心思。

他们这些伙计们惯会见人下菜碟的,一看到是女子过来,就拿些漂亮但不经用的杆子过来。反正这些大家小姐们,用坏了杆子再买呗,也就是十几两银子的事。

这会见引娘懂行,只好取出更好的马球杆,不论是手感还是轻重,都让引娘自己来选。付钱的时候,谭家下人刚要付账,引娘自己就递了张银票过去,又选了几条扎衣服的丝带,还有皮质的护手。

这一套下来,动辄就是三四十两银子。偏偏这位偏远地方来的娘子眼睛都不眨一下。

他家不是没钱了吗?

也就谭小妹没想那么多,她见引娘对球杆都这么了解,认定了引娘真的会打马球,急忙忙让人去马球场说一声,她要带个人一起打。

这消息一传到马球场,跟谭小妹交好的女子们忍不住叹息,她怎么又来了啊。谁带谭小妹谁就输啊!

一定要形容她的马球技术,那就是人菜瘾大!特别喜欢打,但特别菜!

也就是谭小妹性格好,否则真的不想跟她玩!

可这会特意让小厮传消息,也就只能等等她了,不过她还带了个人,不知道那个人又是谁。

等得知是名燥南军国的纪先生家娘子,这球场上的气氛更奇怪了。

那纪先生是什么人,他娘子又是什么人,满汴京都知道的。

纪先生还好,是个有品格的人物,跟太子关系也极好,眼看着就是新贵。可他娘子却不认识,听说只是小地方的乡下女子。她来打马球?

谭小妹就够菜了,又带一个?

跟谭小妹一起打球的人,肯定都是京中贵眷,里面也不乏县主郡主,自然会把表情放在脸上,不用顾及旁人。

引娘人还没到,那边就开始不满了。

等引娘她们下车,她打眼一看就能明白在场人的心思。

她见过的人也多,又是经营刺绣坊的,这些弯弯绕绕都不用思考,引娘就明白怎么回事。但她不是当初怯懦的引娘,如今既然想玩,又能力不错,自然不会推脱,反而翻身上马,跟谭小妹有说有笑过去。

她骑马是极为熟练的,刚到球场上,就笑着道∶&ot;往日都是在家中打球,不知晓汴京的规矩,这里如何为胜?&ot;

引娘穿着骑装,头发用发带绑起,眼神清亮,口齿清晰,声音又悦耳带笑。她这么一张口,显得有几分利落讨喜。

而且她骑马那几步,是有些模样的,至少会骑马。

其中一个女子打量她几眼,这才开口说了规则。

仔细说完之后,引娘笑∶&ot;原来是这样,细节虽有不同,但球打进门即可,倒也相同。&ot;

说着,引娘对发球人道∶&ot;让我试试如何?&ot;

那发球人还有些愣怔,但下意识把马球抛出,只是扔得有点歪。

引娘笑,即刻架马,赶在马球落地前一杆击中,直接打进门场内,这动作潇洒利落,直中球门。

单单这一球,足以让引娘融入马球队伍里。

这下众人看向引娘的目光不再是嫌弃了,而是高兴啊!赶紧把引娘抢到手!她们队伍就能赢了!

反而是谭小妹无人问津,她也习惯了,谁让她打得菜!但她不管,既然是好姐妹就一定要带着她玩!

马球场上其乐融融,纪彬虽坐在太子府书房,但也听说此事。

主要是他担心引娘安全,所以拜托平老板打听引娘的消息,随时让他知晓。这里毕竟是汴京,不是家中。

知道引娘自己处理得很好,还结识不少闺中好友,纪彬这才不担心,想了想从怀里抽出两千两银票,对陈乙道∶&ot;给引娘送过去,让她好好玩。&ot;

陈乙却笑∶&ot;东家,引娘那的钱比你这多。&ot;

纪彬摇头∶&ot;我知道她的钱多,但这是给别人看的。&ot;让别人知道他家娘子有相公的,而且不缺钱花。

虽说钱财只是身外之物,但也能减少很多麻烦,还能让其他人知道他虽不在,但也护着呢。

还别说,这两千两一给,纪彬身上连一百两都没有了啊。在汴京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还不敢随便花销。

算了算了,反正他在看公务,要银子也没什么用,还不如全都给引娘。

估计谁都想不到,纪彬到汴京不是吃喝玩乐,不是交朋会友,而是处理公务啊!太子是报着,人好用,那就拼命用的心态。纪彬也没办法啊。

反而是引娘交了不少朋友,她本身并不是多言的人,行事虽稳重却不刻板。这样的女孩子,谁不想跟她当朋友。

不止是吃喝玩乐引娘懂,开店算账她更是一把好手,就连晚上游湖吃茶时随手带的那串珠子也是让人侧目。

如今汴京不仅流行珍珠绣,也流行各类珠子。

像引娘手里这串浑圆珍珠,明明可以打成一套漂亮首饰啊,只做手串也太可惜了些。

引娘听人这么讲,笑道∶&ot;我们邑伊县隔壁的兴华府有许多珠子,你若是喜爱,回头我从兴华府买来送你。&ot;

&ot;只是要等到回家了。&ot;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