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我有三千影院爱看书吧> 第107章 大清特色的海外拓殖套餐(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7章 大清特色的海外拓殖套餐(下)(1 / 2)

就这样,大清帝国的权力核心暂时放弃了请海宁来充当公务员的想法。毕竟那样影响面实在太大,对于一个形式上已经成熟,只是智慧上还有待提高的官僚班子来说,这样的大换血确实会意味着许多人丢掉饭碗。

而且读书人并不是没有闹事的能力,一旦他们失去了进阶的机会,将很有可能给朝廷带来许多麻烦,皇帝也不敢在这方面擅自做出任何冒险的决定。

但乾隆皇帝确实如同刘统勋所猜测的那样,并没有从根本上舍弃海宁的那些想法,而且海宁肯定也考虑到了君主们的不同意见,所以才会闹出总督区这种试验区域的想法。

从目前的情况来说,葡萄牙、俄国以及法国都对这样的做法没有任何异议。就连正在进行这方面谈判的英国,也流露出了对这一制度极高的信任度。

当然乾隆并不知道那种所谓的流露,只不过是海宁的单方面说辞罢了。英国的政权实际上控制在新贵族,手中国王的权力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在这种情况之下,不让这群新贵族们在政治上拥有生态位置,那就是和他们直接开战。所以英国这种君主立宪国家是绝对不会同意行政管理服务套餐的。至少在本土是不会同意的,当然贵族密度严重偏低的殖民地可以另当别论。

但乾隆皇帝并不知道这些弯弯绕绕,对他来说,拿出那么一两个省份来让海宁试点一下,也不是不可以,150公里的半径而已,有很多省份的面积都与之相当。甚至500公里半径的他也不是拿不出来。

——大清帝国此时已经进入了康乾盛世,其领土的复原辽阔,几乎囊括了后世新中国的九成区划,目前较为明显的例外就是准噶尔部所掌握的那块地皮。但是在几年之后,那块地皮也将荣耀的回到祖国的怀抱。

所以乾隆皇帝是有这个底气的。

只可惜就算这小小的试验,也需要顾及那些大臣们的想法。毕竟一个省所包括的官员数量也远远超过了几万人。如果把他们全都换掉的话,那也必将是一场难以平息的风波。

所以在后来的谈判当中,乾隆一方再也没有主动提及这方面的事情,大臣们一开始的时候,还没有领会到皇帝的心思,但后来他们也慢慢的注意到了这一点。虽然不知道皇帝打的什么算盘,但他们还是心中暗自高兴,并且也主动的不再提及这件事情。

紫金那边倒是还偶尔会提出类似的想法,对于她来说,一些偏远的边陲,某些个无权海外的岛屿,比如台湾和海南,再加上一些可以给大清帝国并入版图当中的地方,其实都可以推行试点一下。另外大清帝国的那些藩属国,尤其是比较听话的那几个,似乎也可以开展一下。

但是她在提了几次之后,并没有如期的见到皇帝的积极反应,因此后来他也打消了这方面的想法。

然而论起对乾隆皇帝的熟悉程度,她这个从千里之外风尘仆仆赶过来的丫头片子当然是不如刘统勋的,这老头其实早就已经看出来,乾隆皇帝对紫金的这些建议早就已经动了心,只是没有明确的表达出来而已。

说的好听一些,皇帝这样做大概是不愿意节外生枝,因为现在的谈判内容虽然已经进入尾声,但具体的会谈却牵扯到许多,落实细节这并不是毫无价值的东西,相反,这些细节往往意味着相关利益是否真的得到落实,而且从这些细节当中,有时也很容易发现某些猫腻,因此对于大臣们来说是需要谨慎而认真的的。

但如果说的难听一些,皇帝恐怕已经对他们这群臣子们颇为不满了,因为正是需要顾及到他们这群老东西的存在,他才不能得偿所愿一般的去和海宁讨论合作问题。

至于他是如何看出来的,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既然大臣们能够留意到现在讨论的内容是多么的关键,那么作为一个皇帝他当然也是很清楚的。可是就在大家进行讨论的时候,皇帝却时不时的表现出走失的样子,显然他在考虑别的事情按照常理来讲,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考虑别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值得意外的事情,毕竟他有那么多的国家大事需要琢磨,可是但凡了解一下人性的人就都会知道,一般的事务繁琐只会让人在碰到他的时候才觉得发愁,而能够让人牵挂并且出巡的事情恐怕是一直萦绕在心头的某些事情才对。

皇帝能够有什么事情萦绕在心头呢,年轻的时候或许是女人,再成熟一些恐怕就只有全力了。

而最近这一段时间里,与权力相关的事情还能有什么呢?那就只能是他们这群大臣究竟适不适合再继续充当公务员这个角色了。

“唉。”刘同勋有时候也会忍不住叹息一声,说起来他其实并没有表现的那样眷恋已经得到的这些官职。恰恰相反,以他的角度来说,学富五车的他即便回乡去种地,也不愁吃不愁穿。可是人是一种多么脆弱的生物呀,吃饱穿暖固然可以,让他活下去,但如果世道动乱的话,那他可就是死路一条了,而且一个人面临危机,或许还谈不上什么,如果让所有人都面临风险,那可不是一个心态正常的人愿意看到的事情。

所以他在之前才那么积极的表现出对海宁等人的排斥。当然他知道皇帝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了类似的想法,可是对于拥有权力的人来说,那叫做谨慎,是他维系权力所必须要具备的素质之一,而不见得非要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和死活。

就这样,刘统勋也慢慢的失去了继续会谈的兴趣。他在这一系列坏事活动当中的表现也变得越来越少。

而在之后的谈判当中,环球集团的代表和大清帝国的那些臣子们又就其他条款进行了商谈,比如东印度公司的驻地选在哪,如何与清廷的“海关”进行交涉,招纳人员的具体数量是否有必要进行限制,藩属各国与大厅之间的宗藩贸易是否也要交给东印度公司去掌管,如果需要的话那么又该如何通知,如何配合东印度公司等等具体细节,都在这一讨论的范畴之中。

这番讨论持续了许久,一直到年底都还没有讨论出具体的成文规范来。

不过由于在大局观上这些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所以双方的谈判其实已经算是成功了,反而相关的消息当然也是不胫而走。这么大的事情,又怎么可能不引起别人的关注呢?

除了权力核心所处的地域以及牵扯到这件事的那些地方以外,云南这个海宁发家之地的邻居,当然也荣幸的成为了对这一消息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

但诚如之前发生的那一幕一样,缅北地区在收到大致的消息之后,风向就又一次发生了剧烈的改变。

听说大清东印度公司是单独设立之后,原本还想从中捞一笔的土司老爷们无不是哀嚎一声。

这时他们才意识到,朝廷的大义名分根本不可能落到他们身上。在乾隆皇帝的眼里,他们这些小小土司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

这样一来,他们再也没有立场去站在大清的角度,杯葛那些被称为前明余孽地桂家人了。

在这片地皮上,又有哪一家是不曾向朱明王朝称臣的?毕竟当年的三宣六慰,还留给了他们许多历史遗迹可供瞻仰。

而对于桂家人来说,情况则恰恰反了过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