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一山不容二虎(2 / 2)

老张讲述的第一个秘闻,其事本出自朱元璋亲自编写的《大诰》中。

靠白莲教、红巾军起家的朱元璋,登基后立刻取缔白莲教。除此之外,他还对一众老兄弟开始下毒手。

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国来进贡,位居百官之首的左丞相胡惟庸等人没在第一时间把相关事情报告给朱元璋。

老朱大怒,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

从揭发胡惟庸阴谋造反,到胡被杀,前后只有4天。

胡惟庸一死,朱元璋趁机结束了天朝的丞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

胡惟庸之前,李善长小心谨慎,徐达经常带兵在外,汪广洋只知饮酒吟诗,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尚不突出。

但胡惟庸为相七年,“独断专行”,“擅权乱政”,使相权与皇权的冲突更为明朗化了。使得朱元璋感得大权旁落,除了剪除别无选择。

有明一代任丞相的只有五人,李善长、徐达、汪广洋、杨宪、胡惟庸,有四人被杀。至于徐达是不是善终,也不好说。

朱元璋杀那些人自然有“充足”的理由,只是能不能靠得住,就另说了。

比如“胡惟庸案”,人家都被砍了好多年了,坟头草都三丈高了,老朱还是不放过,又给按了个“通倭通虏”的罪名。

就是说胡惟庸勾结蒙谷和日奔,企图谋反。后来又不断升级,胡惟庸东通日奔高利,西通卜宠吉儿,南通三佛齐,北通沙漠,东西南北诸夷,无不与胡惟庸叛逆案发生关系。

前前后后十几年,因为胡惟庸被诛杀者达三万余人。

而且朱元璋在后来他亲自编写的《大诰》中,公布了很多年前胡惟庸通倭的罪状。

指出在洪武十年,胡惟庸与其死党明州卫指挥林贤密谋,让他借打击倭寇为名,袭击日奔朝贡船只。然后由胡惟庸上奏朝廷,以破坏两国关系的罪名,将林贤贬往日奔,暗度陈仓的目的,是让他暗中联络,请倭国派兵刺杀朱元璋。

3年之后,由胡惟庸派人把林贤秘密召回。林贤回国后,倭国王派遣如瑶藏主以朝贡为名,率四百余名精兵,把火药兵器藏在贡品巨烛中,来天朝伺机作乱。

英明神武的朱元璋燃犀烛怪,一举粉碎了阴谋集团。

真是编了个好故事。

张献忠不知从哪看来或是听来的事情,添油加醋改头换面说给了短毛。

李自成一笑了之。

还有利玛窦的事情就更是胡编了。

人家老利来华后,对天朝传统的习俗保持宽容的态度。他容许天朝教徒继续传统的祭天、祭祖敬孔,认为只要不掺入祈求、崇拜等迷信成分,本质上并没有违反天拄教教义。

为了减少传教阻力,使教义更加易于为天朝特别是上层人士接受,利玛窦把天拄教演绎成一种类似于并能兼容儒教的伦里体系——删去了耶苏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耶苏的同贞女之子身份。

利玛窦还尽量避免谈论天拄教的神学。他一方面用汉语传叫;另一方面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天朝人的好感。

利玛窦在士大夫中建立的良好声誉和关系,开启了日后其他传教士进入天朝之门。

到1605年,京师已有200人信奉天拄,当中有数名更是公卿大臣。这当中最著名的,也是后来对他的传教事业帮助最大的,当属“圣教三柱石”——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

利玛窦本人也成功地觐见了万历皇帝。

张献忠说人家暗藏火药炸皇帝,听完之后笑一笑拉倒吧。

二十年前利玛窦病逝。在内阁首辅叶向高等人的斡旋下,万历皇帝准许那位鬼佬葬于京师西郊的藤公栅栏,使其成为首位葬于京师的西方传叫士。

张献忠之所以说起利玛窦,大概是因为他知道前几天怀庆府里出现了两个鬼佬。以此故事来告诫大统领千万要小心。

或许老张的初衷是好的。

但是他不知道李自成有“金钟罩铁布衫”,倒是不担心被刺杀。不过,经张献忠提醒,短毛要好好整顿一下相关保密措施了。

大统领接见夸克穷、马阳纯并不是多机密的事情,但也没有向外大肆宣扬。谁给透露出去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