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类似南山村致富日常> 第27章 村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章 村貌(2 / 2)

想要发展旅游就得有自己独特的资源,无论是人文资源还是自然资源。而在整个楠城市,只有他们南山村有50亩这么大面积的、天然生长起来的杜鹃花群,还有他们的泉水鱼,也受到大家的喜爱。这两样都是他们村的核心竞争力,是未来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其实,去年国庆节过后,他们的游客流量还会有一个小高峰,那就是山上成片的油茶花盛开时,会有不少市民驱车前来观看。

油茶花不单独是南山村有,附近几个村子也有,是当初五六十年代的时候种下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人管理,它们依旧在山上独自开花结果。

油茶果能榨油,是本地的食用油来源之一。每年果实成熟时,村民们都会拿着袋子上山捡油茶果,这是村里的重大活动,可以省掉买油的钱。

遗憾的是,这种山茶树是旧品种,出油率比不上现在新改良的品种,经济价值不算高,一般只能满足村民自身的需求。

当然,这一年来,随着游客的不断到来,村民们都知道了吃山茶油的好处,去年附近几个村子的人就有意识地多摘油茶果回来,就是为了制成山茶油卖给游客,每每都能卖光,很受欢迎。

“今天你们村的第一书记不来?我怎么没见到他?”杜善琳坐在大棚里的咨询台前,一边拿着蒲扇扇风,一边问刚从池塘那边回来的杜善薇,“你告诉人家没有?”她四处张望了下。

“我早就跟他说过,他本来打算过来的,结果正好碰上同学聚会,就来不了了。”杜善薇抽出纸巾擦汗,笑道,“你是不知道池塘那边有多热闹,今天来了好多人啊,大伯搞的那个钓鱼比赛,奖品奖金都是从镇上拉来的赞助。我看价值并不大,第一名最多1000元,可是大家都很捧场。”

“因为我们的鱼好吃啊,虽然比不了山塘里野生的鱼,但毕竟水质很好,有泉水流入和流出,鱼的味道也还不错。”杜善琳把同事和领导们对自家村里养的鱼的评价说出来。

她记得书记还曾经在饭桌上表扬过大伯,说他有经济头脑,有执行力。

“对了,你的遮阳伞租得出去吗?”坐在杜善琳旁边的黄秀珍接口问道,她刚应付完一个询问厕所的游客。

见她说起这个,杜善薇顿时眉飞色舞。

“生意非常好!买的伞全部都租出去了,而且还供不应求。”她颇为得意,“所以说呀,我还是有生意头脑的。我妈现在在那边照料,整个人都笑得合不拢嘴,高兴得很,我叫她回去吃午饭还不乐意,说走不开,没办法,待会只能让茂茂给她送饭。”

“那挺可以的。”杜善琳故作妒忌地看着她,人家挣钱怎么就那么容易呢,这才刚刚开始呢,三百块钱就到手了,估计用不了多久,成本就该收回来了。

黄秀珍也很羡慕,只是她眼睛一转,看到对面自家的摊位上站满了要买东西的游客,那点羡慕就很快消失不见。

哈哈,他们家做的艾糍粑可是受欢迎的很,看样子今天会有一笔收入入账。

因为游客们的到来,早有准备的村民们这次可是喜笑颜开,尽管中途会发生一些小争执、小纷争,但一想到游客们所带来的商机,村民们对这些不便立即消除不满。

忙碌的假期过去,村民们带着收获的喜悦和疲惫来收拾残局。与此同时,杜善薇他们的目的也达到了。假期三天,他们池塘里的鱼竟然卖得七七八八,游客们钓上来的鱼不但被买走,连用网拉起来的鱼也全部卖光,因为单价比市场上卖的贵,达到每斤八元,所以获得的资金出乎大家的意料,有两万四千元。

这次钓鱼比赛竟然还上了本市的新闻台,让整个南山村在全市范围内的名气进一步扩大,这让村民们喜不自胜。

资金一到位,扣除先前养鱼的成本投入,杜善薇就在微信群里给大家发一封信,让杜积明号召有余力的村民积极捐款,共同出钱来提升南山村的乡村风貌,进一步提高接待游客的能力。

知道村里有笔资金,大家都觉得这次是来真的,都希望自己村能建设得更完善,能更吸引游客的到来。

于是,大家你两百我一百地开始捐款,像杜善薇这种去年都知道赚钱的,更是早早就捐了2000块。

事后统计,他们的可用资金达到63568元,可以开始动工了。

令杜善薇他们没想到的是,公社对他们提升乡村风貌的行动非常支持,专门拨下2000块钱的经费,不算多,但起码表示了支持的态度。

杜积明早就带人砍下足够的竹子和木棍,又事先运来建公共厕所的青砖、水泥之类的,等到开始干活的那一天,整个行动很快就展开了,不用磨磨蹭蹭。

“来,你们女人这一组把全村的杂草都清理一遍。”

“第一小组,这地方由你们负责,要把不用的茅坑填埋掉,再把水沟清理一遍。”

“第二小组,把这些石头瓦片都放整齐,九爷,想把瓦片放哪里?还有,石头,不要就扔掉。”

“支书不行啊,瓦片我还琢磨着可以卖出去,阿章不是打算到山上建养鸡场吗?我和他说好了,瓦片低价卖给他。”杜九爷马上叫道,他家的老房子当初拆除时,他见瓦片还好好的,就没舍得扔,都让人帮他好好地留下来。

“都住新房了,家里还放着这么多破铜烂瓦,真有你的,九爷。”有人笑他。

“房子是我闺女出钱建的,以后我儿子总不能靠姐姐们一辈子吧,我得给他挣点家底啊,嘿,这次我家的新房子出租,两个晚上就挣了几百块钱。”杜九爷挺了挺胸,很是得意。

“不能老是聚众聊天,手中的活该干的还是得干。”杜庆华巡视到这里,立马训斥道。他的辈分很大,也就是他有底气训斥任何人了,毕竟在场的人都是家里的老爷子们。

众人轰然应诺,赶紧去干活了。

对于从工分时代走过来的杜庆华来说,如何安排人干活完全不是难事。

杜善薇带着草帽跟在杜积明身后,两人在村里转了一圈,见大家干劲满满,就算是被分到任务最重的地方,也没有人抱怨,颇为满意。

“这次建公共厕所真是太好了,省得大家老是往村里人的家里跑,游客们早就在意见簿上写过几次了,现在总算能满足。”杜善薇笑道。

“以前也想建,那是没钱。”杜积明摇摇头,“先在晒谷场这边建好这座厕所,等有钱了再建两间,要不然以后怕是不够用。”

“那倒是,大伯,不知道这次的钱够不够用,我看池塘里的鱼都卖得差不多了,就算是端午节开塘放水,估计也捉不到多少鱼。”杜善薇忍不住说道。“五一”那三天,村里用渔网拉过好几遍,现在看水面,都看不到多少条鱼了。

“这次的钱应该足够,除了厕所,其他花费都不大,那鱼塘就不用放水了,我继续买鱼苗回来。”杜积明早已思考过这个问题,“明年再有钱,咱们就把村里的道路都铺上水泥路,就像大榕树这边一样。”

杜善薇点点头,见那边有人在叫自己,赶紧走过去。

提升村中风貌的行动一共持续了半个月时间,清除杂草,清理水沟,把水沟铺上水泥,把散落的石头沙子铲起来放在一起,能用的话就码得整整齐齐的,用东西围起来,不能用的话就丢掉。

因为开过户主会议,所有人都在会议上同意了当时的行动方案,所以就算是要把屋檐下的木柴摆放整齐,村民们也没有意见,都乖乖照做。

半个月时间一过,大家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南山村,都震撼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太奇怪了!这是他们的村子吗?有那么漂亮吗?明明和以前一样,大都是砖瓦房,甚至还有泥砖房,可看起来就是不一样。

覃承毅听说这事,加上领导有吩咐,第二天就跑过来看,他也很是惊奇。

“团支书,你们村的人可真厉害啊,竟然能用这么少的钱把村里弄得那么整洁、干净!”他在凉亭周围转了一圈,只见这座只有二十平方米的凉亭都是用竹子和木头建成的,直立在清澈的溪水边上,它有着翘起的飞檐,舒适的靠椅,底下是潺潺流动的溪水,与周围绿意盎然的环境结合在一起,称得上是浑然一体。

“美观、实用!非常好!和竹林里的那座凉亭一样好看!”覃承毅竖起大拇指,赞道,“我真后悔没有把我的照相机拿来,要不然就可以拍照了。”他仔细看了看手机里的相片,还是不满意。

“你喜欢摄影?”杜善薇挑挑眉。

“是的,我还喜欢画画,就是画技不佳,以前的老师都说我没有天赋,不过我还是喜欢。你呢?我见你有空就拿着手机在看,你喜欢看什么?”覃承毅忍不住问道。

杜善薇扶了扶遮阳帽,微笑道:“有空我喜欢看书。”不过目前我最关注的还是百香果的开花情况,后面这句话她没有说出来。总觉得和画画、摄影相比,她喜欢看似乎有点说不出口。

有点郁闷,她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