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明朝 李自成> 第3章 被放血的大统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被放血的大统领(2 / 2)

孟县全境被大顺军没收了两万多亩地,此时正在陆续分给本地老百姓。其中绝大多数是原郑王府的庄田,少部分是一些土豪劣绅的。

“……大顺军真是俺们穷苦老百姓的队伍,这农田说白给就白给,又三年免征钱粮。短毛老爷是活菩萨啊,你看,俺们现在给自己村里修水渠,人家还给发工钱……”

“三年免征钱粮?白送十亩地还三年不收税?怎么可能?那短毛老爷吃什么?你是不是听错了?”王铎赶紧发问。

“呵呵,掌柜的是外地人吧,这事哪会有假?大顺军的政策是,原有五十亩地以上的大户继续纳税,其他人三年免征。”

“哦,这样啊……老哥,你知不知道城北的薛家,他家有没有被……”

“孟县人哪有不知道薛大财主的?人家可是孟县第一大户。不过,他们家虽然没少做欺压乡民的事,大顺军却没有去抄家,就罚了他们充公一百亩地,真是可惜了。”

“多谢老哥相告。”王铎松了口气。

其实薛家还排不上孟县第一大户,顶多进个前五吧。

薛所蕴是崇祯元年进士,现为山西襄陵县知县。他的次子薛崴生今年十四岁,已经说定了要娶王铎的二闺女。

所以,这两人算是儿女亲家。

前几个月短毛在王铎家盘桓,已经得知了王薛两家的亲事,难不成短毛是看在他王铎的面上,所以没动薛家?

王铎在庆幸薛大户没被抄家之余,又暗自琢磨这门亲事还要不要继续?

这时乡民问了句,“掌柜的,你拉的那些牛啊驴的卖不卖?”

王铎道:“卖……你们要买吗?近来市价可不便宜了。”

乡民叹口气,“可不是吗?这半个月来足足涨了一成价……”

分到田地的老百姓因为按规矩要出壮丁去当兵,所以搞的很多家庭劳动力就不够了,没个牲口帮衬种田还挺难。

大顺军给老百姓分了地,又提供为期五年的农业免息贷款,很多人只贷款买了些种子、农具等,也有些人就凑起来合伙买牛买驴,一下推高了牲口价格。

郑王府里没收的那些牛驴早卖完了,现在怀庆周边一牛难求。

王铎当场卖出去一头牛两头驴六只羊,收回来几十张纸片。

“大顺纸钞”有好几种面额,依次为一文、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五百文、一两。面额不同颜色不同,而且越小的面额纸钞尺寸也小,一文钱的只有两指长宽。

纸钞挺括,双面印刷,精美的彩色图案以农业主题为主,包括耕牛、农民、麦穗和稻田之类。

王铎提前做了些功课,知道“大顺纸钞”在怀庆一带都能通行无阻。市面上的生意买卖都可以用纸钞结算。

大顺军放出去的贷款、付出去的工钱等等全部以纸钞支付。

一开始确实有很多人担心,手上拿一摞“废纸”可实在让人不踏实。不过李自成早有准备,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各县城乡镇都有指定的钱庄,老百姓随时可以过去把纸钞兑换成银子和铜钱。没有任何限制。

而且,大顺军立有规定,怀庆一带所有店铺出售的粮食只能用纸钞购买,不得再收银钱。

同时粮价被锁定,以崇祯三年风调雨顺下的小米为基准,一斤小米7厘银子,不能涨价也不能跌价。

其他粮食对照小米,按当年的价格做出相应调整。

这样一来,纸钞和银子的兑换体系也就出来了。

金融体系是一套很复杂的玩意儿,李自成暂时玩不转,只能马马虎虎硬着头皮上。权当做个试验。反正怀庆地盘不大,勉强能应付的过来。

按说今年怀庆一带算是糟了雨灾,粮食歉收,粮价至少会涨四五成。但是因为大顺军的到来,市面上的粮价不仅没有涨,反倒比去年今日还降了一成多。

老百姓欢天喜地热泪盈眶的背后,是李自成的

心如刀割亏本大出血。

他已经累计补贴进去八万多两银子,并且还在被外面不断运来的高价粮持续放血。

李自成要感谢郑王爷留下的丰厚家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