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8.第 88 章(2 / 2)

想想《有狐》发表的时间,连翘忍不住道:“这可真是厉害了,故事一出来就开始改成评书了罢?”

一般来说一个故事只有确定真的很受欢迎,说书艺人才会将其改编成为评书。不然辛辛苦苦修改,最后却是一个没有市场价值的作品,那显然是不划算的。而《有狐》还没有经过市场检验,这些说书艺人就开始做工作了,确实当的起连翘一句‘厉害’。

或许有吃瓜群众可以在《有狐》发表之前就拍拍胸脯保证,这是乔琏先生的,那还有错?然后一顿风光吹嘘。

但是换成是这些说书艺人就没那么简单了,他们做出判断并不是空口白话就完了,人家是要认认真真付出心血的。这种情况下的判断,可不是普通吃瓜群众那样,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做出。

隔了一扇屏风,旁边隔间的茶客似乎听到了连翘的惊讶,捂着嘴笑了起来。

隔出隔间的屏风虽然是屏风,但并不是遮的严严实实的那种,其实并没有保密性,只有划分空间的作用。那个捂着嘴笑的是个年轻姑娘,转过头来对连翘和张贵子两人点点头:“姑娘恐怕不知道如今乔琏先生多出名呢!”

“乔琏先生的这些艺人都是抢着改的,何况这次《药庐琐记》还是志怪,更适合茶楼里头表演——说起来新到嘉定的欢喜班说是十五开始要连演《海上归来记》,这可是之前没有过的,也不知道现在还买不买的到戏票”

志怪比较短,一次就能说完。相比起那种具有连贯性的大长篇,确实比较适合茶馆这种‘点播’节目的形式。

女孩子喋喋不休了许久,连翘可以盖章定论,这是一个死忠粉无疑了。现在她的状态就和一个普通现代少女卖安利时差不多,沉浸其中根本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等到反应过来,才捂住自己通红的脸:“嗳,对不住打扰你们了。”

张贵子露出一个‘你知我知’的表情,调皮地眨了眨眼睛。连翘则是故作严肃,看向下面说书艺人的舞台。

《有狐》的故事被娓娓道来,说起来改评书虽然麻烦,但是相较而言,这其实已经算是最容易改的形式之一了。对比而言,到各种形式的戏曲,那才真真是难为死人了。

此时的戏曲分很多形式,虽然后世存在的种类还没有全部出来,但是也不少了!特别是嘉定邻靠昆山,昆曲可是最主流的戏曲形式之一。占了这个便宜,嘉定,或者说整个苏州的在改编成戏曲上都比较常见。

有不少苏州本地挺有名气,在外地却是‘凉凉’的故事,正是借着走南闯北的昆曲戏班子这才为人所熟知。

而一个故事从到戏曲,这之间的变化甚至比网文到电视剧剧本的变化还要大。电视剧剧本需要对原作剧情进行重新安排,该删减的删减,该填充的填充,毕竟影视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照搬的话很容易就扑街了。

而这些,在改戏曲中通通也有。除此之外,改为戏曲另有一大难点,就是台词会变成唱词。

后世的都已经很口语化了,变成台词需要修改的地方也不多。但是市井要变成戏曲这其中的难度可就大了。随便找一出戏的唱段都能知道,那是很雅很有才气的,更加接近词啊、曲啊,这种。

一出《有狐》说完,趁着观众叫好,连翘低声对表姐张贵子道:“《海上归来记》改成戏了,这件事我竟不知道,你说好笑不好笑。”

张贵子却不是很在意:“你还在乎这个?你要是想看,回头去一趟报馆,问盈盈姐要戏票就是了。戏园子肯定要借重报馆扬名,再者说了那是《海上归来记》登载的报纸,还能不送一些戏票——你要是真打算要,多要一张,我也想去看。”

倒不是张贵子想要占连翘便宜,而是《海上归来记》首演,人家在嘉定又有那么多的粉丝,戏票肯定早就没有了。就算有,那位置也够呛。既然能走关系享福利,做什么不做?

连翘接下来的话就没法说了——其实张贵子把连翘惊讶的点弄错了。连翘来自后世,这种作品改编的事情首先想到的是改编费。要知道,现在改成评书、戏曲,那就相当于后世改广播剧、影视剧呀!

可是不要说实打实的好处了,就连信儿也没有听到过,这对于连翘来说实在是有些哭笑不得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