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11 章(2 / 2)

皇帝终于没有再阴着脸,朝臣们也敢在早朝时小小的扯一下皮了。

林福的入门教材也已经编好,修改了一些不合时宜之处,再誊抄一遍,她就让小厮跑腿去国子监祭酒尹涿府上送拜帖,待休沐日上门拜访。

尹涿收到拜帖还诧异了一瞬,要知道林福甚少与同僚过多走动,宴饮也是能推就推,文会诗会什么的更是不会去,不年不节主动上门拜访,定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尹涿的夫人瞧见了林福的拜帖,说道:“二儿媳好容易有了身孕,虽说不到月份不好宣扬,但她娘家来人了,也该告知,让她见见娘家姐妹。”

“夫人说的是。”尹涿颔首。

休沐日,林福带着礼和自己编的教材登国子监祭酒的门,礼仪周全地拱手对尹涿行礼:“世叔,侄女叨扰了。”

尹涿回了半礼,就在正堂接待她。

“今秋虽江南之地水患害稼,然关内几道皆丰产,侄女在其中功不可没,老夫在国子监,听学生们说起你,多是敬佩之语。”尹涿道。

林福赶忙谦虚几句不敢当,也不绕圈子,直接说起今日拜访的来意。

“侄女在屯田司任职两年,主持实验室研究粮食增产,虽有了一点小小的成果,但其中亦有许多难题。其一便是人才稀缺。”

她说起这两年教导屯田司、司农寺、皇庄及公廨田役农们,并再度吐槽御史台不讲究,把她教出来的人才给抢走。

“农事研究,要结合不同地方的气候、水文、地形、物产等各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在京畿一带培育出来的良种,换到西北很有可能存活都困难。如今朝中能用之人寥寥,能分散各地进行研究和指导农人的更少。”

林福铺垫了一长串,终于在尹涿的注视下把教材拿出来,说:“侄女想,国子监能开农学一课,专门培养精通农学人才。”

尹涿拿过林福编写的教材翻看,林福等着他看完,不紧不慢吃着几案上的小点心。

诶嘿,尹祭酒家的小点心还挺好吃,再多吃几个。

等尹涿粗粗翻完教材,林福已经把几案上好几碟的小点心都给吃完了,吃饱了,昼食都不用吃了。

尹涿放下教材,说道:“你的想法是好,但……恐少有人会愿意学。”

官宦子弟不说,很难有人愿意学习种田,更遑论扎根在田地里。

而庶人,能入国子监学习的,都是各州贡举的优秀学子,他们离乡背井来京城入国子监学习,就是为了在科举上求得一个官身,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又有几人能想去学农。

林福听完,点点头:“此事,侄女在家中与家父家兄也说过,家父家兄亦是如此说法。侄女以为,没有人愿意学农,究其根本是没有晋身的途径。世叔,您觉得呢?”

“有些道理。”尹涿捋着下颌的胡须,“倘若能学农晋身,想必会有一部分人心动。”

接着林福又拿出来一份计划给尹涿看。

计划上写,联动工部、司农寺、皇庄,学农者可考流外铨选为这几处吏,另朝廷可每三年开农事制科,制科取中者自然是流内官。

尹涿看了后,倒觉得可行。

“世叔若觉得可行,能否将此上表陛下?”林福说。

“哈哈……”尹涿大笑,“原来你在这儿等着我呢。”

林福笑着说:“世叔官居国子监祭酒,此事上自然比侄女有话语权。且农为国之本,倘若今秋不是小麦有所丰产,江南水患害稼,朝廷赈灾后恐仓廪空虚。可见农事之重大过天,精通农事之人更是多多益善。”

“好好好,老夫就帮你这个忙。”尹涿连连点头道。

“多谢世叔。”林福起身,叉手行了个大礼。

尹涿摆了摆手,让她不用多礼,想到夫人的吩咐,便说:“说来老夫家中还有一件喜事,与你家有关。”

林福正襟危坐听着。

尹涿说:“你堂姐有了两月身孕,前些日子查出来的,还没去你家报喜呢。”

林嘉芩怀孕了?

林福脸上绽开一个大大的笑容:“那可这是一件大喜事,恭喜世叔世母,如此,我去见见二姐姐。”

林嘉芩成亲两年有余,一直没怀上,无论是她自己还是黄氏都急得不行。婆母尹夫人虽然嘴上没说,但各种补汤连番送,也是催着快些生孩子的意思。

林福虽然心里觉得才十几岁根本不用急着生孩子,但观念不同,她也不会在林嘉芩面前乱说烦她的心,只在林嘉芩回娘家念叨着抱怨时,隐晦地说了看医不仅妻子要看,丈夫也要看才对。

也不知她听明白了没有。

如今有了身孕,林嘉芩终于可以放心,黄氏也不用跟着着急上火,时不时就到侯府来跟老夫人“谈心”了。

“同喜才是。”尹涿摆摆手,“去吧,你世母安排了侍女在外头等着呢。”

林福行了个礼,离开正堂跟着侍女先去拜见尹夫人,再去看林嘉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