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六章(2 / 2)

人力,否则如此之繁琐的工艺必定极为消耗人工,尤其是最后一步撞击芝麻饼榨油。

沈游心满意足的跟着丁七郎走了。

她发现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提高榨油的效率以及原料的出油率。

前者,或许可以由人工榨油改为水力榨油,至于出油率,撞击的力量够大的时候,出油率就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

好巧不巧,沈游刚金陵来的时候下榻的驿站龙江驿就是在下汊河边上。而丁家村,毗邻下汊河。

事实上,老式榨油坊未必没有想过用水力,但是他们的作坊几乎都是子承父业的流传了几代人,试图改用水力几乎意味着大量的银钱支出。极少有榨油坊坊主敢冒这样的风险。

但沈游就不一样了。

她一穷二白所以无所畏惧。

现在要做的就是第一步。

重金求水车木匠!

沈游跟着丁七郎一路回返,路上一刻不停的打探,“丁大哥,我这边还想打几个物件,咱们这儿有没有木匠?”

“木匠?”,丁七郎疑惑道,“先生不知道四爷爷就是木匠吗?”

看着沈游茫然的样子,丁七郎解释道:“哦,就是余白的父亲”

沈游一愣。

是啊,如果没有副业的话丁余白的祖父也攒不下三间青砖房,也不会有余钱供子孙上学。

“多谢”,沈游拱手一礼。

原本她是打算靠重金加上自己一丁点儿曾经观察过黄河水车的知识,砸出一个水力榨油作坊来。

麻烦的是,沈游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还打算跟木匠慢慢讨论慢慢做。

由于大齐在最初还规定了“轮班匠”制度,工匠们定期去京都替皇帝以及官府干活,直到后期,官府允许工匠以银钱折抵入京,这给了工匠们极大的自主性。

大一些的木匠成名已久,多数有了自己独特的手艺和独特的脾气,同时忙的不行,未必看得上沈游的银子,更不愿意跟沈游讨论着来做。

那简直就是给自己找了个钱少事多的甲方爸爸!

况且木匠这个职业多数做的东西比较广泛,极少有专职搞水车的。也就是说,在搞水车这一块,除了顶级匠人之外,其实大家都是一知半解,半斤八两的货色。

这样一来沈游就更愿意去找小一些的木匠,以工匠为主导,沈游为辅助。有商有量的做。

如果丁祖父是业余木匠的话,那么沈游到时候要做东西就方便多了。两人知根知底,况且丁祖父帮助沈游督建了房子,沈游也如约支付了酬劳,甚至还额外包了个红包。

这样一来,沈游前期支付的钱财加上水力压榨机做出来之后给的奖金,丁祖父必定会答应的。

解决了木匠这个问题,沈游长舒了一口气。

榨油作坊建起来,还有原材料、雇工等等问题。但是这些解决起来可就容易多了。普通的榨油坊必定有自己的原料渠道,他们绝不可能一年到头只给农人们搞点加工。

但是沈游并不打算抢他们的生意,死死捂着水力榨油的秘诀不分享出去。

相反的,她巴不得本地的榨油坊可以加入,从而将丁家村聚集成为一个油坊基地,靠着聚集效应,降低成本,如果能够齐心协力做大产业,销售往全大齐各地,但就再好不过了。

作者有话要说:油这一方面的资料特别少。所以文中出现的数据很多是我自己推测的。

比如说,油价这个问题,我只能找到崇祯末年的油价,苏州的油价70到80一斤,但这是乱世,所以我写的时候减半了。

此外,芝麻的出油率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一石出油四十斤,出油率大概在333左右。但是考虑到这极有可能是大油坊的水平,所以我写的时候就减少了。

除此之外,还有芝麻的亩产,古代人一年吃油量等等,由于资料太少,全是我自己结合资料推测的,所以数据可能会有失真的地方,如果有疏漏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