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节(1 / 1)

我在心里也猜到了几分,只是既然博延不说,我也没有向他质问证实,最后是偶然看到博延藏在抽屉里的一封信。信署名博文,是博延的二哥。我略略一看,他二哥通篇斥责他玩物丧志,沉迷女色。他们兄弟三人,大哥在外面带兵,二哥回家打理生意,只有他,父母几次写信叫他回南岛,他迟迟不归。最后那一段说,你既有脸离家出走,就不要怕艰苦,钱,我是万万不会给。要钱,你自己回家跟父母认错。我的心里先凉了一半。这晚博延又是喝到酩酊大醉才回家,他倒在床上,我替他脱掉衣服鞋袜,端来浓茶。他喝过茶,半靠在我怀里,昏黄灯光下,伸出一只手来捏我的下巴。我避开他的手问:“博延,你有什么事瞒着我?”他像一下子醒了大半,目光凝固在我脸上,怔怔地出神。我说:“我看到你二哥的信。我们的婚事,你家里怕是不同意的,对吗?”他怔怔的不回答,只是他的脸色等于承认一切。我叹息:“你不该瞒着我。”他半晌才回过神来,避开我的目光,低头说:“若不瞒着你,我怕你不会答应。”说我是完全没有察觉,只怕是自欺欺人。他的婚礼,家里没有来一个人,过年他也没有回南岛去,路途遥远不安全只是藉口。他的车卖掉了,也不是个好兆头。他历来挥霍惯了,如果不是被家里断了津贴,怎么肯搬到这种鸡犬相闻的小弄堂里来住。我在心里苦笑,嫁过来的时候是怎样光景,即使他不瞒我,我真能不答应?并不是我有其它选择,所以只好感慨:“既然已经跟家里闹翻,你不该再向家里要钱。我并不怕生活艰苦,从来也不怕。”他才抬头,灯光下目光闪动,紧握住我的手说:“我也是不怕的。惠贞,同你在一起,吃糠咽菜我也是愿意的。”有时候不得不感叹人生无常,今天向前方迈出这一步,不知道这条路最终会通向哪里,唯有走一步算一步。第二天我辞退了张妈,去报馆登了一则启事,问有没有小孩找国文老师,我愿意应征,下午又去隔壁女中先生家跑了一趟,求先生介绍补习国文的机会。先生人很谦和,只是也为难:“如今找国文老师都要看学历,像傅太太这样接受旧式教育的恐怕不大好找。”我说:“教国学启蒙的也可以,虽然您的学生都已经读中学了,也许家里有年纪小的兄弟姐妹,求先生帮我介绍。”先生答应帮我留意,我去和博延说,他半晌不说话。我知道他是不高兴的,只是如今这状况,他又能怎样。最后他说:“只要这一单生意成功,我们便能搬回北山街去,也好叫他们对我刮目相看。”我不晓得他们是谁,也许说的是他的二哥。先生那里没有回音,倒是有人按报纸上的启事主动找上门来,而那个人竟然是鑫鑫饭店见过一面的章太太。阴雨天,天空一片灰败,空气湿得挤得出水来。博延早上照例外出,才过十点钟,我听到有人咯吱咯吱地踩着楼板走上来,随后敲响了门。我这里一向少人来,所以惊异地发现,竟然是章太太站在门口。让座,泡茶,一阵忙乱。章太太仍然梳着高高的发髻,精致的妆容,面含微笑,说话轻声细语:“傅先生倒有趣,怎么忽然想到搬到这种里弄来,汽车都开不进来。”我含笑回答:“巷子深了些,让章太太见笑了。章太太说:“那倒也没有,你不知道,出嫁前我也是住在东城的巷子里的,几家人一栋楼,隔壁喊吃饭,我也能闻到饭菜香。”她环视四周,有点心有戚戚焉的意思,半天举起茶杯抿了一口茶,缓缓说:“我看见你在报上的启事,说来也是巧了,这一阵我正发愁,想找一位先生教我女儿认字,一直也没找到合适的。”我在心里咯噔了一下,不等我回答,章太太又说:“小女今年八岁,不认得几个字,让傅太太启蒙是大材小用了些……”她语音一顿,我忙接话:“哪里,我是极喜欢小孩的,只是……”路远,时间不凑巧,等等等等,我在心里找着藉口,反正是肯定要拒绝的。章太太像看透我的心思,微微一笑,放下茶杯,停了停说:“这一阵章先生调任南京,几个月也见不到一次。我一个人实在无聊,想着你若能来,也好给我做个伴。”我自然不想与章先生碰面,也顾忌到博延的面子。若他的朋友知道我去章家做先生兼保姆,他脸上一定是挂不住的。我料定博延一定会剧烈反对,没想到我和他说起这件事,他沉默片刻,只说了一句:“章先生倒确实去了南京。”原来这一向博延的苦恼,也包括章先生的升职。原本要托章先生的事,因他去了南京半路没了消息,他们这单贸易就有不了了之的可能。“怎么会一去就不回来?”我觉得奇怪,“章太太不是还住在本城?”博延“嗤”了一声:“外人叫她一声章太太,其实不过是一房姨太太。章先生在永平早娶了亲,这样的安排也很普通。”我才恍然大悟。诚然,时下闹新思想,十分流行把旧式婚姻留在乡下,到城里又另娶一房情投意合的太太,以章先生的身份地位,这样做也实属稀松平常。既然博延不反对,我应了章太太这门差事。只是章太太并不像她说的那样孤单寂寞,章府几乎每天都高朋满座,几位打扮时髦的太太天天来打牌,这当中也不乏冲着章先生来溜须拍马的,只是章先生确实不在家,从来没有露过面。章小姐生得眉目如画,只是比较娇气,每写几个字就要停下来,聆听隔壁的声音,只要我说一句休息,立刻像脱出牢笼的金丝雀一样飞出去。少顷我又只好追到章太太打牌的客厅,把她捉回来重新按到课桌边。有时候课间休息,章小姐腻在章太太怀里不出来,章太太就来拉我上牌桌:“傅太太来替我摸几把,你这样的新手,手气必然是好的。”牌桌上的夫人小姐也有几个在夜总会见过的,互相打着眼风,笑得颇有深意。我不晓得她们都在想什么,大约无非是暗自笑话博延的境况窘迫。幸好我顶着国文先生的头衔,不用与她们多应付。有几次下课时间晚了,章太太也留我吃饭,甚至说:“赶来赶去的做什么,家里有的是客房,不如在这里住一晚,省得明天再来。”我当然是要婉拒的,博延在家里,总不好留他独自一人。后来那一天是下暴雨,我跟章小姐刚刚念完《三字经》,天空轰隆隆一阵巨响,打响这一年的第一阵春雷,大雨瓢泼而至。佣人领章小姐去吃点心,我整理好东西去了楼下客厅。客厅里黑沉沉的一片,和往常大不一样。下雨的缘故,百叶窗都关起来了,雨点咚咚地敲在窗棂上。房间里只点了一盏幽幽的落地灯,章太太一个人翘着脚靠在沙发上,晕黄灯光下脸色苍白,手支着头挡住半边脸,却掩不住脸上落寞的神情。我不禁问:“她们呢?今天怎么没人打牌?”章太太听到我的声音,猛然抬起头,似乎才打起精神,坐直身子拢一拢盘在头顶的秀发说:“我昨晚上没睡好,今天就叫她们早早散了。”我连忙告辞:“那你好好休息,我回去了,明天再来。”章太太笑了笑,仍然是轻言细语的样子,挽留我:“这样大的雨,傅太太还是等等吧,不如留下吃饭,等雨停了再走。”我正要像往常那样推辞,她又说:“反正傅先生去了上海,你回去也是青灯冷灶,我这里也冷冷清清,不如你在这里吃了再回,正好也陪陪我。”博延确实因生意上的事一早去上海找一个朋友,要第二天才回得来,不知章太太怎会知道,只是我也不好再不识抬举地拒绝,放下手里的东西,留下来陪她喝茶。空空荡荡的大房子,没有那一份喧嚣尘上的虚假繁荣,忽然变得冰冷寂静,只听到窗外哗啦啦的雨声。离开饭还有一刻,章太太从怀里扯出帕子,点一点嘴角,和我闲聊:“傅太太家里还有什么人?”我说:“家母早年就病逝了,家父前两年也不幸病故,只有舅舅一家住在东城的天水街。”她幽幽叹一口气:“你知道我家也曾经住在东城,原先经营一家布庄,后来父亲得了肺痨,西药那样贵,家里才渐渐被拖垮。”白日里她在牌桌上风风光光,应该不愿提及这些不堪往事才对。我并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同我讲这些,只好静静听下去。她继续说:“……若不是我早早嫁人,有章先生接济,家里如今还不知会是什么光景。我还有一个弟弟,现在国外读医,还要两年才好毕业,一直也多亏章先生筹措学费……”第39章 同归(3)我更加摸不着头脑, 这时候门口的佣人进来,躬身说:“章先生回来了。”博延向我说起过章先生的事,说他出生在官宦世家, 手段出色, 惯会翻云覆雨, 现下南京在紧锣密鼓筹备新的国民政府,人手正缺,章先生因此颇受上面的重用。这一位章太太, 是他在大学演讲时认得的, 中断了学业娶进门, 也好了七八年。如今这一位年纪渐长, 自然又有更新鲜的血液补充上来。博延同我分析说:“这回章先生去南京没带上这位,估计迟早是要失宠。外面的风言风语说,章先生在南京又看上了新的女学生,因此很久没踏足这里的公馆了, 我这一向都找不到他。”这时候章先生脱掉湿漉漉的大衣, 又把帽子交到佣人的手里, 站在客厅的门口缓缓脱着手套, 朝我们这边点一点头。章太太招呼佣人来上茶,章先生走进了客厅, 就在台灯前的单人沙发上坐下, 离我一个茶几的距离,微笑着与我寒暄:“听说傅太太来教小女识字, 小女顽劣,让傅太太费心了。”我打起精神来应付:“章小姐天资聪慧, 性子活泼, 我很喜欢。”章先生挑眉一笑:“傅太太谬赞, 她有几斤几两,我还是晓得的。”说不到几句话,章太太懒懒站起身来,拢一拢头发,淡淡说:“傅太太慢慢坐,我去厨房看看,叫他们添几个菜。”章先生好不容易回来一趟,章太太全然没有意外,更没有久别重逢的激动,而是缓缓走到门外,把客厅门关在身后。我慢慢回过味来,终于体会到她这一切安排的苦心。也许当初请我来做老师,就是存了这样的后手。据说章先生几个月没回过本城,怎么博延一去上海,他就来了。还有,章太太方才与我说的那些她的境况,万般不得已的无奈,现在听起来才合情合理。这间小客厅并不大,是通常章太太与要好姐妹聊天的地方,只有几张沙发,一张茶几,还有几盏落地灯,沿墙的架子上摆些或真或假的古董花瓶,彰显她的典雅志趣。百叶窗关上,房里的昏暗灯光尤显得狭小拥挤。章先生就坐在对面,喀嚓一声划亮一根火柴,点燃指尖的雪茄,吸了几口,吐出烟圈,在烟雾缭绕里朝我微微笑了笑。只剩我们两人,十分不妥。我低下头去,盘算着如何找个藉口逃去外面,他深吸一口雪茄站起来,缓缓踱步去看窗前的一株昙花:“几个月没来这里,这株昙花倒长得愈发好了。”我只好赶紧提到博延:“还没恭喜章先生高升,博延早说了要来拜访章先生,今天他去了上海,早上还说要尽量赶回来。若明天章先生还在,他定是要来登门的。”章先生回过身,不知何时已站到我的背后,轻笑了一声,一只手不轻不重地放在我肩膀上:“博延的事,你放心,我是一定会帮他解决的。”雪茄的浓烟袭来,呛得我猛然一阵咳嗽,咳完了停下来又咳,咳到最后干呕起来,恨不得把下午吃的一点点心全呕出来。好不容易告一段落,我喘息着抬起头,看见章先生脸上片刻的愕然,手也从我肩膀上收回来。我趁机站起来,飞快地收拾自己的东西:“我这一段身体都不大好,今天也很不舒服,烦劳章先生转告章太太,饭就不吃了,多谢她的好意。”慌不择路逃到门厅,门口的佣人也像早得了什么命令,看见我大声问:“傅太太要走了?要不要帮您叫部三轮车?”我说不用了,章太太又不知从什么地方出来,拉住我:“走得这样急?外面还下暴雨,你等一等,我叫司机送你。”我看见她捏着帕子,眼角湿润,一副刚刚哭过的样子,仿佛满腹心酸,又仿佛如释重负,乍一看也很让人同情。可是那又怎样,姨太太的命运多令人唏嘘。至于我,是一秒钟也不想在那里停留,挣脱她的手冷冷说:“不用了,我去门口叫一部三轮车就好。”大雨滂沱,我连把伞也没有,只好头顶着披肩,疾步穿过章府的花园。回头望去,深灰色的小楼静默在雨里,像一只静坐在那里的怪兽,那朱漆大门就像是吃人的血喷大口。楼下的书房亮着灯,我仿佛可以看见章先生站在窗前,捏着一支雪茄,在烟雾缭绕里深不可测地冷笑。门口哪里有什么三轮车,这样大的雨,车夫们恐怕也早早收工回了家。天正好暗下来,漫天雨幕,一片冷灰。这条林荫夹道,公馆错落的小街本来就僻静,现在更没有一个人影。我顶着湿透的披肩,埋头匆匆离开,偶一抬头,才看见远处有高个子的男人举着一把黑伞缓步走来。男人看见我,停步,看清我是谁,又即刻大步跑过来,把黑伞遮在我头顶。我叫了一声:“博延”,才觉得浑身湿透,冷得彻骨。他搂我入怀里说:“我在上海听说章先生突然回了本城,怕有什么事……还是赶了回来。”他打量我的狼狈模样,低头小心翼翼地问:“你,没出什么事吧?”大雨啪嗒啪嗒砸在黑伞上。方才我被淋湿,现在雨水全落在博延肩膀上,顿时湿了一片。我摇头:“本来要留下吃饭的,我推脱说身体不适,还是先出来了。”“不适?”他皱眉,“哪里不适?”我回答:“也没有哪里不适,方才是装出来的。这一阵确实偶尔会不舒服,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常常觉得疲劳,动不动就打瞌睡,有时候胃口不好,吃得少些,前些天还吐了几次……”我吐的时候也背着博延,他完全没察觉。这番话他第一次听到,脸色沉下来,越来越难看,我才说:“博延,我们快要有孩子了。”他愣了一刻,长长的一刻,然后才笑起来,唇角飞扬,嘴角咧到耳根子,样子像个小孩,低头狠狠亲我的脸颊,一手还举着雨伞,另一手搂住我,像铁箍一样紧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捶了他几下,他才松开我,低头抵着我的额头,轻声说:“总算等到这一天。惠贞,这下你不会再离开我了。”那是那一年的春末,阴雨连绵的梅雨季。我怀了身孕,因为不想博延反对我出去做事,瞒了他两个月。出了章先生家的事,我自然只好辞去那份差事,怀孕也是很正当的理由。博延还对章先生帮忙的事抱有幻想,不敢就此撕破脸,这样也好,大家都好下了台阶。只是外面炮火纷飞,战事胶着,做贸易绝不是轻易能成的事。又一年走到尽头,我的肚子渐渐大起来,东塘街的租约也到了期。寒冷的晚上,博延又去朋友那里谈事,我早早关掉灯上了床,睡到迷迷糊糊,才听到有人开门走进来。窗外月光熹微,我在那一点微光里看见博延坐在床边,半晌无语,最后伸出冰冷的手摸摸我的脸。那天博延约出去喝酒的是朋友的朋友,一个有些野路子的团长。出去时他还神采飞扬十分兴奋,仿佛守了这些日子的清苦,终于云开见月。这时候看他的神色,只怕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果然,他举头望向窗外,半晌叹气:“惠贞,我没办法了,我们还是回南岛吧。”有时候我恨博延的少爷脾气,既然离家出走,他有手有脚,为何不能正经找份差事,偏要做不切实际的梦,想要一夜致富。有时候我也恨他软弱,恨他明知生计困顿还要挥霍无度,总之各种恨铁不成钢。他会说:“你我不一样,你不会明白。做小职员艰苦度日又怎样,在我父亲和两个哥哥眼里,一样是沉溺女色,百无用处,怎会看得起我。”最后回南岛去认错,是他认了输,他无可奈何。我却一直以为,自由恋爱闹到与家庭决裂,毕竟不美。即使回南岛吃苦的是我,如果最终能被接受,也是值得。我们就这样动了身,坐火车回南岛去。年关将近,车上全是人,妇孺领着孩子返乡,背着行囊的大兵不知去哪里开拔,还有挑了一扁担货物的小贩蹲坐在过道里堵住去路。幸好我们轻装简行,没带太多东西。博延在角落里找了一个座位,让我坐在窗口,他就坐在我外侧,微微侧过身子,一只手护住我的大肚子,好像一道墙挡在我外面。这一路他似乎心思沉重,神色阴郁,时不时神游天外,不知在想些什么,回家低头认错肯定对他也是件不容易的事。一会儿等他忽然回过神来,殷勤地问我:“饿不饿?我去买点吃的?”我的胃口始终不大好,一直说不要,他又将手轻轻放在我的肚子上,像要感觉孩子的心跳。半晌我才听他喃喃说:“惠贞,你一定要相信我,我是爱你的。”第40章 同归(4)火车在下午时分到达永平县城, 博延雇了一个挑夫,我们又搭乘了渡轮才到南岛。又是一番折腾,叫到两部黄包车, 傍晚时分才到傅宅的边门。错过了晚饭时间, 傅宅里已经掌起了灯。一个潮湿的阴天, 高大的白墙在小巷里投下巨大的阴影,墙里错落的灰瓦静默在冷灰的暮色里,显得肃穆森严。只有一个老佣人出边门来迎接博延, 弓着背接过行李说:“太太吩咐, 把东西都安顿到西苑。”博延默默点了点头, 扶我进门。我只进过傅宅一次, 偶入桃花深处,在那里遇到博延。这一次走的另一个门,只发觉墙比记忆里的高,路比记忆里的长。路过几排颇破旧的瓦房, 大约是佣人的住处, 再一拐弯, 终于看到花园。西苑就在荷塘深处, 一间冷僻的小楼,要拐过不大有人能看到的小径才到。小楼临湖而建, 景致颇好, 只是家具简单,桌上薄薄一层灰, 像是久没有人住了。我环视四周,问博延:“你原来不在这里住?”博延“嗯”了一声, 呼啦一声推开木窗。那位老佣人即刻在后面说:“老爷吩咐了, 他在前面书房里等着, 让三少爷到了之后就过去。”博延在窗前沉默了一刻,良久走到我面前,低头若有所思,似乎想要说什么但欲言又止,最后只捏了捏我的手心,回头跟那位老佣人走出去。窗外一片残荷。上一次来是春天,桃红柳绿的时间,这一回却是残冬,冷寞萧索。我在窗前站了一刻,湖上阴冷的风瑟瑟而来,寒气沁入骨髓。再一次回头,不知什么时候身后已经站了一个人。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扎一根大辫子,一身湖绿短衫,一根红头绳。姑娘抬眼看我,神色好奇,说:“我叫四季,太太派我来叫你过去,太太和少奶奶们都在花厅等你呢。”我于是跟着四季去前面的花厅,穿过一道又一道长廊,路过数不清的拱门,似乎总也走不到头。我以为傅家的佣人都该是墨守陈规死气沉沉的,四季却很健谈,也许因为她是新来的,没有那么守规矩,对我没有称呼什么“少奶奶”,而总是说“你”。她知道的事却着实不少。我问:“西苑可是久没人住了?”她说:“可不是,听说以前是二姨太住在那里。二姨太你听说过吧?曾经也是很得宠的,后来老爷娶了三姨太,就冷落了二姨太。二姨太抽上了大烟,一来二去花光了积蓄,欠了一屁股债,太太说要把她送去庙里当尼姑,她一个想不开,就上吊自尽了。”我从秀燕那里听说过这位二姨太的掌故,没想到她是这样悲惨的结局。只是为什么要把我安排在一个姨太太上吊死去的院落里?或许是傅太太安排的下马威。绕过水榭,终于到了花厅。那是座二层小楼,本该是太太小姐们看戏听曲的地方,今天水榭上空空如也,花厅里却灯火通明,远远看去也见到临窗桌边坐着衣着光鲜,环肥燕瘦的三个女人。既然没有戏看,又坐得这样齐整,大约是等着看我。居中坐的就是傅太太,我曾远远见过她的面。南岛的居民恐怕都如我一样,远远瞻仰过她的风采。她五十几岁的年纪,白皙丰腴,保养得极好,看起来只有四十出头,鹅蛋脸,眉目温润,说起话来却掷地有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