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7章 第 157 章(2 / 2)

高铭道:“由此联想,我发现好像真的只有咱们大宋可以富足的随意吃糖。所以,不如海外贸易增加糖类贩卖这一项?一本万利,如果顺利的话,别说修北方的城墙了,连整个国家盈余都能产生很大改善。”

赵楷对这个提议很有兴趣,他有点不敢相信,“糖?就咱们平日吃的糖吗?”

随处可见,谁都能吃的糖,会有这么大的利润?

“这就是灯下黑,因为咱们中原从几百上千年前就可以制糖,加上唐太宗派人去身毒学习熬砂糖,更是让制糖技术大为发展,几乎人人都可以吃到砂糖。但是除大宋外,其他地方气候并不适合种甘蔗,也没掌握相关的制糖法,除了蜂蜜外,没有其他吃糖的途径,甚至许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甜味。”

有点超出赵楷的认知,中原不产马,好歹见过马,怎么会有人连基本的酸甜苦辣咸都不知道呢。

“真的吗?”

高铭重重点头,“与咱们隔海相望的日本就是如此。他们的气候根本不能栽种甘蔗,绝对不会有蔗糖。而且他们人口不少,还盛产白银,所以……”

日本有白银,这个赵楷似乎有耳闻,但是大宋和日本其实并无直接的贸易往来,都是私商贩运一些丝绸瓷器,规模并不大,眼下大宋海外贸易来钱的主要地方并不是日本。

但那是贩卖丝绸瓷器,这两样贵族奢侈的消费品,需求量并不大。

可糖就不一样了,贵族能吃,平民也能吃,而且是消耗品,这顿吃完,下顿要吃还得买。

赵楷也嗅到了其中的利润,“如果他们真的缺糖,能赚到的白银,将超乎想象。”

像东南亚那些产甘蔗的地方,此时也陷入了灯下黑,都不知道自己以外的地方会缺糖吃。

再者因为他们国力和航海技术限制,就算知道有这笔生意也做不了。

而大宋什么都不缺,就缺行动。

以后商路打通了,用丝绸瓷器在南亚换甘蔗和蔗糖,然后再卖去日本和西方,怎么想都是稳赚不赔。

高铭提议,“事不宜迟,不如先找点人出去走一趟,探探路。”https:tvhttps:tv

赵楷十分同意,赚钱的是哪能拖,“对,先不要声张,等真的能赚到钱,本王再上疏父皇。”

他还是比较谨慎的,贩卖蔗糖一事,目前还只是高铭通过常识的判断,不可能一下子就叫国家牵头大批量往那边卖糖,先叫人趟趟水,试试深浅。

“殿下心思缜密,深谋远虑。事不宜迟,臣便寻人去趟东瀛罢。”

赵楷道:“你有合适的人选吗?得找懂生意的。”

许多书香门第出来的官员,对金钱是如何流动的,那是一窍不通。

其实赵楷也不太懂,但他知道自己不懂,所以要找个会做生意的。

“说到做生意,我还真有合适的人选。此人叫做李应,是我在梁山时的一个属下,他本是山东李家庄的大财主,后来被人陷害,不得已上了梁山。外号扑天雕,使得好枪棒,我认为此人出海做这趟生意正合适。”

之所以不选卢俊义而选李应,有两个原因。

第一,要是出海,需要从浙江走,而燕青此时是东南应奉局的提举,说一句位高权重不为过。

而卢俊义是燕青曾经的主人,谁也不想在发达的时候遇到旧主,想到自己给人为奴的过去。

卢俊义打东南走,燕青知道了必然要接待,但他心里会不会不舒服呢?

卢俊义见到曾经的小厮飞黄腾达,两人该以何种尊卑方式相处,想想就不免尴尬。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第二点,则是很重要的一点,卢俊义世居大名府,乃是大名府首富,但他做生意的才能几何,这个很难说。

似乎他醉心武学,常常闭关打熬筋骨,连老婆都不怎么顾及,何况是生意了。

全靠家大业大,钱生钱。

但是李应不一样,按照原著里的记载,李应可是上了梁山走一遭后,家资都被梁山充公了。

结果他下了梁山,弃官不做,继续做生意,没多久又风生水起,重新当了富豪。

可见其致富的手段。

给他去日本的机会,他一定会抓住的。

他如今是官身加生意人加习武之人的三重属性,堪称完美。

赵楷听了高铭的分析,也觉得李应是个不错人选,“那你就去办吧,本王相信你的眼光。”

“还有另一件事,那就是给女真人授课安排,臣想推举一人。”

“你说。”赵楷问道:“也是梁山的吗?”

“不是。”高铭笑着摇头。梁山上就没啥文化人,吴用不过一落地秀才,阴谋诡计还行,治学就算了。

女真人虽然文化知识不怎么样,但在这方面也不能糊弄人家。

赵楷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高铭说要推举人才肯定有他的目的,“那你说说人选。”

“臣想推荐太学学正秦桧做金国人的讲师。”

秦桧进士出身,如今任太学学正,学识自不必说。

作为千古第一的奸臣,虽然他的妻子王氏名门望族给了他官场上不少的帮助,他爬得也很快,但现在还只是一个国子监太学学正,没他施展“才能”的机会。

虽然岳飞被害,赵构是第一个责任人,但秦桧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对于这样的家伙,高铭能不给他挖坑么?

叫他现在去跟完颜家的女真人接触接触。

像太子那样,如果什么事都不做,自然抓不到把柄。

只有叫秦桧出来做事,才能抓住他的小辫子。

而跟金国人接触,他又不是皇城司的,那么把柄应该是很好抓的,不愁不能收拾他一顿。

“秦桧?”赵楷记得确实有这么一个人,“有什么理由吗?”

“秦桧的妻子王氏乃是才女李清照的表姐,我在东南应奉局筹办花石纲的时候,没少受她的帮助。”高铭面露愧疚,“这算是我的一点私心。”

赵楷无所谓的一笑,“这有什么的,内举不避亲,本王就知会礼部官员,叫他们安排秦桧为主讲。”

大宋的进士都有真凭实学,谁来教女真人都可以,秦桧就秦桧吧。

“谢殿下。”

重要的事情都说完了,高铭便告辞离去,下去办理了。

等高铭走了,赵楷没将教习金国人的事情放在心上,只关注蔗糖生意,他思考了一会,仍是半信半疑,“真的能赚到很多钱吗?”

丝绸和瓷器在大宋就是值钱的东西,所以其他国家的人会买不奇怪。

但是糖……在大宋随处可见。

赵楷想到这里,叫人取了块糖来含着,品着浓浓的甜味。

难道大宋以后就要靠甜味来赚钱了么。

感觉太容易了,没什么真实感。

如果这件事真如高铭所想,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白银

那么高铭继取回幽州后,又立一大功啊。

此人虽然还没为相,却做得比宰相还好。

-

李应他们自从梁山招安后,都被封了官职。

这一次,朝廷对他们还可以,李应也没心灰意冷的辞官,还在军队中挂着职,所以应该并不难找。

高铭就派皇城司的心腹拿了他的手书,去找他。

差遣他去海那边的东瀛从事卖糖一事。

高铭忙完这个,一抬头,天色已经擦黑了。

虽然他常常为了公事,忙得脚打后脑勺,但是私生活也从不耽误。

昨天晚上跟花荣浅尝辄止的见了一面,没解决任何问题,倒是把相思的念头勾起来了。

不知道花荣是不是也是这样。

高铭出了皇城司,往府里回,想看看花荣是不是也心有灵犀地回来了。

-

此时,花荣也刚在太尉府前下马,昨天抓了个逃兵,见了高铭一面,分别之后,越发觉得有一肚子的话想跟他说,于是顾不得疲惫,牺牲休息的时间,回了太尉府。

可惜的是,高铭竟然还没回来。

他不禁失望。

这时下人过来说,太尉叫他过去一趟,他便随人来到了高俅的书房。

走进去后,就见高俅一脸正色地看他,花荣毕恭毕敬地一揖,“您叫我?”

高俅等下人关上了门后,长长一叹,不死心一般地问,“铭儿,真的不行了吗?”

提起这茬,他还是满腹眼泪。

花荣抿唇蹙眉,缓缓地点头。

高俅扶额,“唉,看来真是没回旋的余地了。”

花荣觉得太尉叫自己过来,肯定不是单纯问高铭的身体状况,必然有其他的目的。

果不其然,他才这么想完,就听高俅语气悲哀地道:“他没法有孩子,可怎么办啊。”

花荣不做声,毕竟说什么都不合适。

突然,他就见高俅猛地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他,“其实我有个主意。”

花荣道:“您请讲。”

一看太尉的样子就是早有预谋,叫他来就是为了给他讲他的计划的。

“铭儿这辈子没有亲儿,他嘴上不说,但心里不知多难过。抱养的孩子终究不是亲生的,以后难免有隔阂。我想,就算是抱养一个,也要让他觉得是自己亲生的。”

花荣疑惑地问:“叫他以为是自己亲生的?”

高俅点头,“这样,你旁敲侧击问问他,上一次跟女人成功睡过是什么时候,跟谁。如果是在江南主办花石纲的时候就更好了,算好时间,我就安排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年纪吻合的孩子过来认爹。就说孩子亲娘没了,临死前托她带孩子认爹。

此举就是想叫铭儿知道自己原来还有一个亲儿留在世上。至于那个孩子,自然也是从高家宗族内找的,也不怕长得不像他。但直接抱来,终究隔了一层,我还是想让他觉得能有自己的亲儿。”

花荣颇为震惊地看高俅,亏您能想得出来这招。

过继就过继吧,还弄出个假象糊弄高铭。

不过,如果高铭真的是身体有恙,并非装假的话,知道自己有个遗失在外的亲儿子想必真的会很开心吧。

高俅真是为儿子着想。

关键是高铭可是假装的,他好着呢。

而且太尉居然要他去问高铭上一次跟女人睡过是什么时候,这种锥心的问题。

过分了啊。

高俅察觉了花荣的不快,“都是过去的事了,再说也是为了他好。你拐弯抹角的问问吧,去吧,别叫他察觉了。你难道不想看到铭儿有亲儿,高兴喜悦的样子吗?这孩子,以后就是你们的亲儿子。”

花荣不管心里怎么想,当着高俅的面总得先应下来,“是。”

高俅如释重负,“你下去吧,他估计也快回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