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朕即大宋免费> 第一百九十四章漠北筑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四章漠北筑城(2 / 2)

但对驰道向北,众人则有些疑惑。

赵桓问道:“军事上向北还有必要吗?据朕所知,北方胡虏已经不成气候。蒙古人被削弱的龟缩在漠北。年年被犁庭扫穴,根本无力为患。此时修建驰道是否有些浪费?”

苏迟郑重地点头,说道:“向北修建驰道绝对有无与伦比地军事意义。蒙古地衰落,是圣朝三路攻势所形成的战略优势。”

“无论是地在北海地黑水都督府,还是靠近漠北地燕云北路,以及河中路,这三个方向都缺一不可。”

“只要朝廷无法直接有效统治漠北一带地荒原、戈壁,那修建驰道到黑水都督府和燕云北路就不可或缺。”

虽然是战略优势,但这战略优势就跟明朝九边一样,在边境有大量驻军。

赵桓主动开口,说道:“驰道跟铁路地运输能力相差不止十倍。在行进速度上更是有天壤之别。朕建议直接将铁路从驰道延伸修到漠北。”

张浚问道:“官家打算在这里驻军?”

赵桓点了点头,在漠北驻军不是什么难事。如今随着蒙古削弱,也该把他们纳入管辖当中了。

汉朝尚且在匈奴王庭设置护匈奴中郎将,所以抛开蒙古特别的身份不提,大宋在蒙古设置一处行省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基本上在燕云北路的军队只要一次大规模的北征就能实现这一目的。

这倒不是大宋的将军们有多能打,而是漠北的蒙古已经无路可逃。

朱棣五征大漠,却没有什么成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没有西域,蒙古人看见他浩浩荡荡的大军就一路向西,向北逃窜了。

如今河中、七河一带阻断了蒙古人的后路,西辽、东辽游弋在北方草原,蒙古向西逃要比待在原地还要危险。

而如果他们不逃,虽然北伐大漠困难重重,但对中原而言还真不是做不到。

只要朝廷严肃起来,从汉到唐,到辽金、明清都有过北伐的壮举。

赵桓说道:“朕打算征服蒙古后在漠北筑和林城。以此为中心,河山表带连中夏,风雪洪蒙戍北楼。”

和林就是清朝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朝廷直接驻军,对当地的蒙古施行强势管控。

满清的军队能在蒙古草原立足,而明朝的军队不能,原因是什么?

是满清军队更善骑射?

答桉当然是满清的火枪比明军更多,火炮比明军更大。

毕竟兵部直接规定了,绿营兵一律以鸟枪、弓箭、藤牌为主要武器。

从有了火枪、火炮开始,游牧铁骑在东西方都没了优势。

而大宋如今的军中恰好就是以火枪、火炮为主。

赵桓相信宋军一样能够稳定的镇压住漠北高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