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明代李自成> 第37章 后生可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章 后生可畏(2 / 2)

李自成挠头,“这话有些道理,要从狭义相对论讲起,更复杂了,三五年都讲不清楚。”

“狭义相对论?你给我用三五句讲清楚。”

“……”

“这个相对论……譬如老先生与美女玩耍半个时辰,会觉得似乎只过了一刻;但如果让你坐在烈日下暴晒一刻,你会觉得似乎已经过了不只半个时辰。相对论又分广义和狭义,实在不好讲。”

孙鼎相听得龇牙咧嘴,琢磨了一下,“姑且信你。”

他又说道“张衡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黄帝内经》也说‘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大气举之也。’果然否?若是,不可解处就太多了。”

老汉一跺脚,“另一边的人岂不是头朝下?大气也能托着他们不掉下去?”

李自成还没回答,张慎言先纳闷了,“老哥,你啥时候开始弄这些学问了?”

孙鼎相笑呵呵道“窝在家里一天天的没事干,闲得慌。”

张慎言转头,“短毛,你且答来。”

李自成放下茶杯,“这个很复杂……”

孙鼎相吹胡子瞪眼,“你可别再说三五年讲不清楚。问了半天,你啥都没说清楚!”

李自成又开始挠头,“怎么说呢……比如磁石吧,能吸铁……”

张慎言一跺脚,“你说这玩意儿能吸人?”

他又一拍桌子,“万物都可吸?”

李自成点头,“答对了。万有引力嘛,万物都可吸。”

孙鼎相开始挠头,“会说话就多说两句,不要老是遮遮掩掩,听不懂。”

李自成愁啊,“还是比如磁石吧,能吸住铁,你要用点力,能把两者拉开。两者若靠近到一定距离,会自动吸引;若离的太远,自然无效。同样道理,我们脚下的地球虽然能吸万物,只要你力气够大,往天上扔块石头,若能高到三四百里它就一去不复返了。”

“神奇!”

俩老头两脸懵。

李自成说道“这个好理解吧,你往天上仍石头,是不是越用劲扔的越高?人力当然是有限的,可以看炮仗和火箭,飞个十丈二十丈高都有,若用更多火药……太复杂了,说不清了。”

孙鼎相非常不满,“你就说你能说清啥,说来听听。要新鲜的。”

“改天我给老先生写本十万个为什么……”

“改天的改天再说,你现在给我说个今天的。”

“……”李自成喝口茶,酝酿酝酿,看着杯子想起来了,“拔火罐知道吧?”

孙鼎相道“‘纸纳于罐,用火点燃,放于壮夫腹上,挈之不坠。盖火气使之然也。’宋代就知道了,我如何不知?”

李自成叹道“可惜古人没有引发氧气的研究,转而发展出拔火罐的体系了。”

孙鼎相大口呼吸几下,“这个就是氧气?”

李自成解释道“不确。眼前看着空无一物,可是气无处不在,可称之为空气。这个空气啊又由好几种气组成,氧气只是其一。

咱们吸进一口气,其中氧气为我所用,其他气无用,呼出去了。不信拿个大罐子罩头,把缝隙都封住,人很快就会感到憋闷。就是因为氧气耗完了。”

孙鼎相点点头,“有些道理。”

李自成继续说道“烧火也是同样。若没有氧气,火就要熄灭;扇风火就旺,就因为补充了氧气。还有炼铁,也要鼓风。再说回拔火罐,为什么能吸住?里面氧气消耗了,这个,又牵扯到大气压……”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李自成让老汉找来硬纸、杯子。

杯子加水,略超出杯口,因为有张力不会溢出来;再覆纸,稍等片刻。

如果杯子小到毛笔杆粗,其实都不用加纸,除了张力外还有什么扰动正反馈之类的,反正水也不会流下去。

李自成一伸手,“老先生可端起杯子,倒过来看看。”

“那水不就洒了?”孙鼎相边说边动手,小心翼翼翻转杯子,“嘿!好玩!”

张慎言撇嘴,“纸张怕不是被水吸住了?”

李自成说道“那你倒掉半杯水再试,看水能不能吸住纸?”

孙鼎相依言照做,水洒了。

李自成耐心的解释一通大气压。

两位老汉啧啧称奇。

张慎言做了个纸筒,一吸气,扁了,“这就是外面大气压的?大气压强这么厉害怎么没把短毛压成肉饼?”

孙鼎相急忙道“这个我能解释。人人都要呼吸嘛,腹内有气,和外面大气压抵消了。后生,是不是这个理?”

张慎言反驳“你胳膊腿里也有气?脑袋里也有气?”

李自成无奈,“这又要说起血压了,咱们不扯远。总之,人生天地间,早已适应了大气压,不然人就没了。”

大统领又给他们科普了为啥“按下葫芦浮起瓢”。

张慎言惊说既然和重量无关,岂不是可以用铁造船也能浮起,简直无稽之谈。

李自成懒得辩,只说能不能浮起自己试一下就清楚了。铁片要薄,要么就把铁船造大一点,计算方法就不提了,“你们一时半会学不会”。

他又说了说虹吸和连通器原理,这个容易验证。古人早在应用了,只是不知其所以然。

虹吸被称为“注子”、“偏提”、“渴乌”或“过山龙”等等。

至于连通器,唐太宗李世民还用之逗弄来朝觐的铁勒部。搞得蛮子们大为惊骇,纷纷表示“天子赐我曹此瓶,还部落中倾之,岂不常足酒也?”

等李自成说完几匹马拉不开的半球实验,孙鼎相彻底拜服了。

“后生可畏!学问精深,闻所未闻!”

三人又聊了些闲话,顺嘴提起了星座。孙老汉说短毛博学多才,星宫定是宝瓶。

李自成说我七脉已改,脱离天道,不在五行之中。

张慎言说韩愈是磨羯,苏轼是磨羯,我也是磨羯,可见我们三位文采都差不多。

孙鼎相对他翻个白眼。

直到吃过午饭,三人说起正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