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节(1 / 1)

开学当天,下午不上课,丁小甜就把她们要的鸡蛋给送过去了,同时不忘了告诉她们,要两个月之后才可以提供这个换鸡蛋的服务了。开学之后,丁小甜拿到了学校补发的暑假两个月的工资,一共有六十二元钱。丁小甜拿去买了月饼麻糖等物,花掉十二元,剩下的五十元,她打算过两天过节的时候给母亲十元钱,剩下的都攒起来。这一年的中秋节恰恰在丁小兰和潘晋原摆酒的第二天。所以吃过了两人的喜酒之后又是一个节日,唐玉香邀请来吃喜酒的村民跟丁小甜一样,在中秋节前的集日去公社买了结婚礼品外,顺便买些月饼麻糖回家。学校一开学,丁小甜也就更忙了,因为每天除了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学校和娘家,家里还有很多活等着她做,以及帮着母亲准备越来越近的三妹和潘晋原的酒席。李珍月一气之下回娘家之后,唐玉香又去给女儿准备了一套新衣服一双新鞋,让女儿在摆酒的当天穿上。至于潘晋原,在摆酒之前来丁家,他提了两瓶酒几斤糖,来见丁家人。丁建军没搭理他,还是唐玉香请他坐下跟他说话,以及中午的时候留他吃饭,煮了腊肉,杀了鸭子招待她。丁小甜那天在学校上课,中午吃完饭后,遇到下雨,直到雨停她才骑着自行车回到村里,就没有吃上这一顿招待即将成为丁家新女婿的饭。大概还有三天的时候,唐玉香让女儿丁小甜去劝说一下大儿子,让他去李珍月娘家把她接回来,不然摆酒的时候,大儿子大儿媳都不在,村里人会说闲话。还有这么拖着不是办法,拖来拖去,要是真的夫妻感情淡了,两人离婚了,他们的两个孩子就要遭罪了。丁小甜也是没想到,都七八天了,母亲还没有说服大哥,于是就答应了母亲,去找大哥谈谈。当天晚上吃完晚饭之后,丁小甜带着秀琳去新屋那边玩,顺便找到大哥,两兄妹一边在院坝里歇凉,一边闲谈。“哥,你看,月亮都快圆了。”丁小甜随意指着夜空中的明月说。丁建军抬头看看,说:“还有四天就是中秋了,月亮当然会圆。”丁小甜接着就说:“月亮都圆了,可是咱家这人还不圆。”丁建军瞬间明白了妹妹的意思,话语就冷了,他哼一声道:“我才不会去接她回来呢,今年这个中秋没她也能过。”丁小甜微微一笑,说:“没大嫂是能过,可是两个孩子觉得没有妈妈一起过中秋,以后想起来也会觉得伤心。你没觉得,他们这几天都不太高兴?我听妈说,他们饭都比以前吃得少了,妈还哄他们,说是他们的外婆有病,大嫂才回去的,还告诉他们,等到中秋节,她就一定会回来的。”丁建军听了,表情有些黯然,看得出来,丁小甜说的话戳都他心里某块软弱的地方了。他这个大人可以对妻子发气,可以对妻子冷淡,但是他的孩子们,他不希望他们不开心不快乐。其实自从李珍月走后的这几天,丁建军一直处在矛盾之中,一方面他真得很厌恶妻子做的那些事情,另外一方面,他又想到自从他跟李珍月结婚之后,李珍月一直都对他很好,以及孩子们也很需要妈妈。到底跟不跟她离,到底要不要去她娘家接她,他一直很纠结。犹犹豫豫,一拖,就要快过中秋节了。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要是李珍月不回来,那也就算不上团圆。看到自己大哥一直皱着眉,不吭声,无法做出决断的样子,丁小甜又说:“大哥,我已经原谅大嫂了。是个人都有缺点,犯错了,只要知错能改就行。你跟大嫂做了这么多年的夫妻,难道就不能给她一次机会吗?”听了这话,丁建军看向丁小甜,问:“二妹,你是真得不计较你大嫂去当小人,整你的事情了吗?”丁小甜摇头说不计较了,还说人一辈子很长,要是这个计较,那个计较,那日子就不要往下过了。“二妹,你说的是真心话?”“是,大哥,你明天去把大嫂接回来,好好跟她说话,哄哄她。”“可她要是揪着妈给三妹买家具的事情不放,我也哄她?”“你就说,到过年的时候,妈也给她买二十多块钱的东西就是。”“可妈怎么没跟我说?”“她就快要跟你说,是我抢先说了。”丁建军沉默了一会儿,最终说:“那好吧,我明天就去接她回来。”丁小甜嗯一声,抿唇笑了。接下来,兄妹两人在月下坐着歇凉,说笑,看着孩子们在院坝里骑小童车,跑来跑去,发出稚嫩的响亮的笑声。当晚,回老屋之前,丁小甜悄悄告诉了母亲关于过年给大嫂买二十多块钱东西的事情。唐玉香听了马上说:“这怎么行?怎么能让你出钱?”丁小甜握着母亲的手,悄悄告诉她:“你看我最近换了不少鸡蛋,赚的钱不少,这钱我有。都说家和万事兴,这点儿钱要是能让丁家和和美美,那就花得太值了。”第56章丁建军第二天一大早去跟夏队长请了假,说他要去接李珍月回家。夏队长同意了,丁建军就去了李珍月的娘家十一生产队。李珍月赌气回娘家七八天,早就有点儿着急了。毕竟她娘家还有大哥大嫂,二哥二嫂,虽然她是父母最小的孩子,以前在娘家时也比较受宠爱,可是现在她的两个哥哥都娶了妻子,生了孩子。她回去两三天短暂住下,她们不会说什么,但是住到了一个星期还不走,两个嫂子就有些不高兴了。她们明里暗里说一些嫌弃的话,李珍月听到了是又尴尬又生气,可是没办法,她也不敢为了这个跟她们吵。李家人都知道她是为了什么回娘家的,头两天,他们都还站在她这一边支持她,认为她婆婆太偏心,不该拿钱出去给小女儿买家具办婚礼,因为倒插门的女婿还有丁小兰不会给唐玉香养老。一家人都支持她硬气到底,要让她婆婆让步,不把存的钱给丁小兰买家具,而是要给她跟丁建军。以及顺便让丁建军服软,到李珍月娘家来接她。只不过四五天以后,李珍月的两位嫂子就不支持她了,还说丁建军这么久都不来接她,恐怕到时候真要跟李珍月离婚。所以,她们劝李珍月自己回去。但是李珍月如果自己回去,会很丢脸,以后在丈夫和婆婆跟前一点儿也硬气不起来了。所以,李珍月忍受着她们的抱怨和冷言冷语,继续呆在娘家,盼望着丈夫来接自己回去,好让自己下台。又拖了两天,连她父母都不支持她了,找她谈话,让她别拖了,赶紧回去。因为还有几天就要过中秋节了,中秋节一家团圆,她不回去,丁建军也不来接,那么说明人家丁建军真想跟她离婚。希望她不要真拖到中秋节,把事情弄得无可挽回。李珍月这时觉得娘家真是比婆家还难呆了。而且,她觉得丁家的两个小姑子真是幸运,有唐玉香那样的妈,还有丁建军那样的大哥。于是她收拾收拾,对家里人说,明天就回去。恰巧第二天李珍月早晨起来吃了早饭,背着装了换洗衣服的小包磨磨蹭蹭离开娘家,走到半道上,遇见了来接她的丁建军。估计两人都没想到在半道上能遇到对方,一时之间愣住了。但很快丁建军和李珍月都明白了对方是什么意思,这继续往前走还是转身往后走,让他们开始犹豫起来了。最后,丁建军主动一些,他走上前去对李珍月说:“走吧,跟我一起回去,两个娃儿都挺想你的。”李珍月慢腾腾地走了几步,问丁建军:“妈,还是要给小兰买家具吗?”丁建军反问她:“你觉得那二十几块钱的家具比我,比你两个娃儿重要?”“”李珍月不吭声了。丁建军继续说:“小兰毕竟是我妹妹,我虽然不愿意看见她跟潘晋原结婚,也不愿意去吃他们的喜酒。可是我也不想做得太绝,咱们今天一起去公社供销社买一对儿枕巾,两个茶缸,一顶蚊帐送她,你带着两个娃儿过两天去吃酒席。”李珍月小声嘀咕:“我们还要出钱给小兰买东西?”丁建军说:“就算是邻居家姑娘结婚,人家请你去吃喜酒,你还要送礼吧?小兰不争气,我妈不给她办婚礼,就没人管她了。我之所以愿意唱白脸,并不是针对小兰,而是针对潘晋原,告诉他,我们丁家还是有人看不起他,他最好识相点儿,对小兰好点儿,不然我对他还是不客气。”这个话是李珍月头一次听到,她觉得丈夫很有头脑,也很有男子气。于是,她心甘情愿地上前去挽着丈夫的手,告诉他,那就依他说的办。丁建军没有对她说什么母亲愿意过年拿二十多元钱出来补偿她的话。因为他觉得既然半道上碰见李珍月回娘家,那就是李珍月心虚的表现,她根本不敢离婚。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提什么拿钱补偿她的话,不然,她肯定会更加嚣张。再说了,一开始打算来接她,那个补偿她的话就是预备在什么好话说尽,李珍月也不肯回去的时候再说的。既然现在半道上碰到她了,就完全没必要再说了。李珍月虽然对于婆婆拿二十多元钱去给丁小兰买家具还是不满,但这次回娘家经历的一切让她明白她的娘家可不是丁家。丁家可以让跟婆家闹矛盾的女儿回娘家住,还可以随便住多久,全家人都支持丁小甜。但是她跟丈夫闹矛盾了,回到娘家,连十天也住不下去,就要催她走的。另外,就是她见到丁建军来接她回去,也没有提她去找姑姑撺掇别人为难丁小甜的事情,知道丈夫原谅了自己。这已经让她足够满意了,明白要是再端着架子,她丈夫说不定就会转身离开。两人随即去公社供销社买了一对枕巾、两个茶缸顶蚊帐,带着回了前进村。孩子们见到自己的妈妈回家,自然是非常高兴,而唐玉香也松了口气。接下来的两天,丁建军和李珍月夫妻两人继续上工。唐玉香则是让在公社小学代课的丁小甜买了几斤肉和几条鱼,以及糖酒瓜子回来。自己家做了豆腐,拿出腊肉,杀了鸡鸭,从自己家菜地采摘了蔬菜,开始准备结婚的酒席。她又去请了焦大娘等一些村里的女人来做饭。婚礼当天是周末,丁小甜不上课,村里被丁家请来吃喜酒的人陆陆续续来了。就在丁家老屋的院坝里,摆放了借来的十二张桌子。唐玉香在外面张罗接待来客,丁小甜则是去灶房帮忙。灶房里的灶眼不够,帮着做饭的女人们就在院坝的边上用砖和石头搭了露天的灶炒菜。本来丁家请了夏队长和韩队长来吃喜酒的,但是两人都没有来,他们找人向唐玉香带话,说他们要去大队开会,没时间来。但到底有没有去大队开会,谁都不知道。不过包括丁小甜内的很多人猜测,这应该是表明了生产队的干部对丁小兰和潘晋原这桩婚姻的态度。他们是不会参加先就闹出丑闻的一对男女的婚宴的,因为婚前发生男女关系这种行为,他们不认可,相当于这是一种官方的态度了。夏队长和韩爱华不来,丁建军也没来。同样丁建军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不认可这桩婚姻,但他又让自己的老婆李珍月来参加。这就给人感觉,李珍月来是看在了丁小兰是他妹妹的份儿上,他不来是对潘晋原有意见。毕竟最开始,他知道潘晋原和丁小兰来往,他曾经去潘晋原所在的知青点,跟潘晋原打了一架,把潘晋原揍了。所以对潘晋原的意见,一直延续到他跟丁小兰结婚很正常。这三个人没来,有些习惯见风使舵的村民就也缺席了。于是原本请的客就少了四分之一,十二张桌子没坐满,只坐满了九张桌子。说起来也不是多少人,因为有些人家来吃喜酒,都是送了礼,带一家人来吃饭,一家人往往可以坐一桌。总的说来,当时的人来吃喜酒送的都是各种日用品,没有送钱的。丁家为了丁小兰和潘晋原摆的酒席花的钱是注定收不回来了,也就是大家在一起图个热闹而已。不过,注定这个热闹也图不上了,看着那空了三张的桌子,丁小兰和潘晋原怎么也笑不出来。来吃她们喜酒的都是实在抹不下面子,或者是丁家的亲戚,比如说丁红英一家人,还有唐玉香的娘家亲戚。还有就是潘晋原知青点的一些知青,包括他的同乡李志文在内。丁小兰和潘晋原挨桌敬酒,人家的回应也是挺淡的,甚至有些人的笑都是挤出来的。丁小甜呢,祝福他们新婚快乐,白头到老,然后一仰脖子把小瓷杯里的白酒喝了。只有那些知青所在的一桌,在两人过去敬酒时,发出了哄笑声,比较热闹。不少人说潘晋原提前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响应号召留在农村,扎根农村,过上踏实的日子了。丁小甜看着他们,心想,四年后,你们就不会这么想了。那个时候,不少单身汉会庆幸自己长得丑,没有在当地娶到媳妇,然后可以回城上学或者参加工作了。四年后,妹妹又是什么样子呢?丁小甜倒是希望她可以经受住各种冲击,能够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中午十二点半左右开始的婚宴,一直到下午三点左右才吃完。来客们酒足饭饱纷纷告辞,丁家人跟他们寒暄,送他们几步路也就止步了。今天来帮忙的女人们开始收拾残汤剩菜,洗碗筷和盘子等。空下来的三桌的菜,被李珍月端下去,什么鸡鸭鱼肉的荤菜倒进一个盆子里,素菜又倒进一个盆子里,一共有好几盆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