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大明崇祯帝新传> 第一百六十章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章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1 / 2)

鲁王府的门口。

从没有像这段时间这么热闹过,当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当然更不能缺少的就是一口口的大箱子。

宋祖乙站在对面的一间酒楼上。

附近的酒楼在近段时间很是紧张,为了面见鲁王许多人也是下了血本。

以前还能见到,说上几句话。

现在直接关门,连下人都看不到了。

可来此的人都不想轻易地离开,以前为了官职,为了一个好名声,他们和孔家走的很近。

可现在为了保命,就不得不登上鲁王府的大门了。

东平宋氏(宋祖舜)家族,其先自建业迁移至东平州。

宋熏,未仕,以孙祖舜赠陕西右参政。

宋燦,宋熏子,未仕,以子祖舜赠陕西右参政。

宋燭,增广生,宋熏从子,以子宋祖乙赠文林郎永年县知县。

宋祖舜字淑哲,宋灿子。万历十年举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淮安知府、陕西参政、都察院右金都御史、郧阳提督军务。著作有《守城要览》,主修《淮安府志》。

到了宋祖乙得到时候,刚好和孔家算是门当户对。

上一次就是在刑部任职的时候,拿了一点点不该拿的银子,进了一次修路队伍。

好在自己拿的少,只做了一年的苦力。

原以为送了孔家的银子,让自己的老丈人给皇上美言几句,能够从轻发落,最后发现一点作用都没有。

该修路的还是得去修路。

而攒下来的银子,也全部归国库所有。

当然送给孔家的银子,也别想要回来了。

刚刚服刑完毕,回家还没有一个月,也没有找到做官的机会,现在只能替别人跑腿赚取一点资历。

他来鲁王府已经有三天时间了。

门贴也已经递了上去,到现在都没有人回帖,这让他的面子不是很好看。

怎么说他也是孔家的姑爷,不看他们宋家人的脸面,孔家的脸面总要给的吧。

“老爷,鲁王府的门房们说了,鲁王不见客,说是要闭门谢客两个月的时间,药味大明在佛堂祈福,不能受了惊扰。”

一名下人从楼下走了上来,看着脸庞黝黑,身子板结识了许多的宋祖乙,心中暗道劳改还是不错的,往日老爷的身子骨,可没有现在看着结实。

“你有没有说送银子的话?”

宋祖乙不相信,有人会面对银子不动心,若是真的如此,那也一定是给的不够多。

“说了,一共三十万两银子,整整十大箱子。”

下人低着头说道,眼睛却是看向了桌子上还没有吃完的饭菜。

不是任何一名给主人家办事的下人,都能够有吃有喝的,他也是临时被提了上来,若是不堪大用,还是会回去做他的劈柴扫地的差事。

“那你有没有说,事成之后,还会在给三十万两?”

宋祖乙回头眯着眼睛,看向下人。

“也说了,门房回话说,就是搬一座金山过来鲁王不让开门,还是不能开门。”

下人知道这次回去讨不了好,虽然事情办砸了不是他的错,可作为老爷可不管这么多,办不成就是下人身上带着霉运。

把一桩好事生生的搅和黄了。

宋祖乙忽然一阵茫然,从什么时候开始,宋家的名声不好使了,就连孔家的名声也不好使了?

要是这次的事情办砸了,是不是上次送出去的那二十万两银子,捞不回来了?

“老爷,咱们还要等下去吗?”

下人的声音,把宋祖乙从茫然中拉了回来,只是进了一趟修路队伍,出来之后仿佛整个大明就变得面目全非。

往日的手段一点都不管用不说,他还看到许多官员人心惶惶的四处乱撞。

完全不明白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就算是知道崇祯的军队开进了衮州,也知道了济源查贪赃枉法的事情,以前朝廷每年也在查。

可只要有关系,拿着银子疏通一下,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然而他不在意的事情,落在别的官员眼中,就成了了不得的大事情。

“回去吧,拉野心里有点乱,回去好好的想一想,静一静。”

思索了好一会,宋祖乙也没能想清楚其中的关键。

“那些银子怎么办?”

“送回去,一分不少的送回去。”

“咱们过手了不留下一点?”

下人哪见过这么多的银子,以前就算是一两千两银子,老爷过手一下,也会留下一两百两银子,今日怎么转了性子,不喜欢银子了。

“不了,银子烫手啊。”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宋祖乙看不清时局,只能学着鲁王,什么都不粘手最好。

在鲁王府关门的第三天。

整个鲁王府附近的人就急了,拿着银子送不出去,还是他们记忆中破天荒的头一遭。

鲁王府关门谢客,不代表着孔府关门谢客。

以前最难进的孔府,这段时间是最轻易就能进去的。

孔胤植知道,只有孔学一直兴盛下去,孔家才能一直兴盛下去。

现在在崇祯的那些奇技淫巧之下,孔学实际上已经在冀州和雍州两地吃不开了。

若是连衮州这个孔学的大本营,都没有办法站住脚的话,不用想,整个大明的天下,儒家就会从显学,进入到一个可有可无的隐学。

没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他们孔家想要吃到猪头肉,可就难了。

而且看崇祯的样子,是谁的面子也不给,到时候曲阜这个地方的老百姓们,上去告御状,自己是不是也要被送去修路?

这是不得不防的关键问题。

毕竟斯文扫地之后,还能剩下什么,只要想一想,然后看看隔壁的孟家就能知道其中一二了。

书房之内。

孔胤植几次拿起笔想要写一封对崇祯迫害士子的文章,都无从下笔。

用哪个角度去阐述这件事情,他还没有想好,毕竟皇上现在用的是查贪赃枉法,可不涉及学派之争。

最多就是科举的时候,出的试题苛刻了一点。

重要的是现在辽东几次战役的胜利,让崇祯在冀州和雍州两地的名声,已经快要达到喊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永乐大帝了。

苍蝇不叮无缝蛋。

可要是苍鹰想要去叮,肯定是能叮上的。

关键是这颗蛋它自身已经有了很强大的实力,弄不好苍蝇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连日来他除了接见那些大笑的官员,和有了名望的士子,几乎就没有想出可以破解的办法。

若是在汉朝董仲舒时期。

面对那些牛人,崇祯真得掂量掂量。

毕竟是一群,一言不合就改儒学的大佬,人家完全可以造出一门符合崇祯心思的学问。

求变,求全。

怎么着都行。

可轮到只会抱着祖上的余晖,吃老本的孔胤植就没有这个本事和魄力了。

想要在儒学的土壤上面,开出另外一朵花,除了王阳明之外,似乎还真的没有谁能够办得到。

即便是宋朝的朱熹,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之后没有多少人真的认可。

而且抹黑朱熹的人也不是没有,只有王阳明一人是个例外。

一个完美的圣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