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节(1 / 1)

“无妨,正好在家看了两个月书,也算没荒废时光。”赵启谟好读书,无书不读,因为博学多闻,他在县学里出类拔萃。不过赵启谟并不觉得这有什么稀奇,这里是闽地,要是在京城,他这样的学霸,也要小巫见大巫。“确实是……好多书!”李果将书房打量,书架上堆满书,书案上是书,木榻上是书,椅子上,也都是书。赵启谟是书肆常客,在闽地居住期间,藏书众多。“我,可以借一本看吗?”李果拿手指点向自身,小心翼翼问着。“你看不懂。”罄哥“噗嗤”笑着。李果的文化程度,比罄哥还低,罄哥也只会看点传奇小说,赵启谟的书,在罄哥看来毫无趣味,艰深难懂。“有借有还。”赵启谟目光在书架巡视,伸出修长手指,从书排里抽下一本薄薄的小书,递给李果。李果接过翻看,书里边字很少,图很多,这是小孩蒙学的书本。在书第一页上,还有两个歪歪斜斜的字,写着:启谟。李果捧在怀里,简直爱不释手,这书无疑是赵启谟年幼时,蒙学读的书。仿佛拿到赵启谟的秘密,李果将书本藏进衣襟内。“小孙晚些时候要过来,你且留下。”赵启谟说完话,一本正经,坐回木榻,继续读书。他有些后悔,一时冲动,将自己蒙学的书本,拿给李果。那书上,满满黑历史。孙齐民来得很快,在李果吃第二块核桃酥时,他和阿荷已经出现在书房外。见到李果也在,小孙很开心。“果贼儿,寒食节,包子铺理应有假,和我,启谟一起去踏青,野餐可好?”想也知道,野餐的食物一定很丰盛,孙家吃用奢侈,不亚王孙。“我要和娘去洋屿做法事。”李果摇头,他没法跟小孙,启谟一起出去玩。“做什么法事?”孙齐民不解。“也快五年了吧。”赵启谟沉声问。李果黯然点头,他爹自失踪到现在,差不多要五年了。孙齐民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低头不语,心里替李果难受。三人闲聊一会,李果起身话别,孙齐民也一起离去。赵启谟送至门口,孙齐民痴迷望着林宅,见林宅窗户透出光芒,喃语:“我要是住在衙坊,该多好。”“勿要胡思乱想。”赵启谟打断小孙的遐想,让罄哥提灯,送他们出西灰门。走出西灰门,李果问小孙:“小员外,喜欢瑾娘吗?”李果问得正经,没有取笑的意思。“不是喜欢,就是……”孙齐民脸赧红,轻声细语:“就是想再见见她。”李果不是很懂小孙的喜恶,在李果看来,瑾娘是位大姐姐,就像那种会保护人的大姐姐。李果想,不知道赵启谟喜欢怎样的女孩,那天在瓦肆,他倒是盯着舞姬看个不停。寒食节,早早,果娘带上孩子,前往海港,乘船前往洋屿,同船的还有一位老道士。抵达洋屿,果娘和孩子们换上白衣麻布,道士设坛祭祀海上神明。祭祀后,道士沿着海岸摇铃招魂,李果扛着招魂幡挨着道士走,果娘牵着果妹跟随在后。静默无声,唯有海浪和铃铛的声音。十三岁的李果,个头到果娘耳际,从长相而言,李果清秀的眉眼、白皙的肤色继承自娘亲,个头、仪态遗传自他爹李二昆。李二昆是位身材修长的男子,仪表堂堂。穷人家办不起盛大的法事,道士的招魂仪式也简单。李果在海边焚烧纸钱,果娘面朝大海,跪拜在地,静默祈祷着,果妹跟随在身边,也学娘的样子,双手合十,虔诚跪拜。李果听着海涛声,望向远方,大海的尽头和天一线,大海茫茫没有尽头。第35章 五色长命缕一早,进城卖艾草、葵花、蒲叶的乡民众多,这些东西,往时没人问津,今日家家户户都要买。乡民挑担沿街叫卖,走走停停,两个竹筐的花草卖空,腰间的撘护鼓鼓,塞满铜板。李果天蒙蒙亮就起床,悠然出西城门去,和进城卖艾叶的乡民擦肩而过。端午,包子铺放工,李果乐得悠闲。他这么早起床,出城,是为了免费的艾叶、葵花和蒲叶。这三样植物,城外都有野生,何必花钱买。穷人根本不这么过日子嘛。在城郊采集这三样物品,顺道在河边折下一枝柳条,李果返回。翠绿修长的柳条、蒲叶,金黄的葵花,娇嫩的艾叶草,用绳子捆系在一起,插在门上。果家的葵花,比邻里购买的葵花还大,还灿烂。此时果娘已起床,在厨房忙碌,将泡上一夜的糯米搅拌,加入芋头、豆子。果妹在旁帮忙,摆弄粽叶。这是要包粽子。李果挽袖,过去拾粽叶,将两片粽叶叠放,用手圈起,呈漏斗形。果妹用心看着,纠正自己的动作,她手很小,双手将粽叶笼成斗状,紧张捂着,怕粽叶弹开。果娘笑着往“斗”里倒入食材,手把手教果妹,如何扎粽子。相对于果妹的笨拙,李果很快扎起五六个粽子,形状好看,大小雷同。对果家而言,食物都很珍贵,而端午的粽子,更是难得的食物。糯米可比寻常的米要贵,煮粽子也耗柴草,平日可吃不上粽子。粽子扎好,入锅,往灶里加把柴草,果娘出厨房,灶火由李果照看。李果蹲在灶前,拿火夹耙灶内的柴草,让它们聚集在一起,充分燃烧。煮熟一锅粽子,需要花费不短的时间,李果望着熊熊燃烧的火焰,想着这天学子们不必上学,启谟在家。端午,启谟有三天假。他起得晚,李果在煮粽子,赵启谟才从床上爬起,由侍女服侍他穿衣,梳发,刷牙洗脸。富人家,所用的牙刷极其精致,刷毛柔软,还有专门的药水漱口。赵启谟的牙齿整齐,洁白。果家也刷牙,用的是最便宜的马尾牙刷,早晚也刷一刷,有时也用茶水漱口。没有赵家讲究,身为贫民,可算竭尽所能维持整洁。但凡节日,赵启谟的衣物,都特别奢华好看,赵夫人在这方面很用心。她平日在家无所事事,爱好便是给家里添置物品,器物也好,衣物也罢,都要最好。侍女递来的,是件绛袍,纹样繁复精美,袍上还有革带和一条五彩的带状物,长带两头缀着好看的流苏。赵启谟熟悉这东西,这是五色长命缕,每年端午他都会有一条,系绑在手臂上。赵家的五色长命缕,特别讲究,用金银丝和其它彩条编织在一起,而且每年都会更换。赵启谟穿好衣物,侍女在他手臂上系结长命缕,这物品如名,用于祈福免灾,平安健康,保长命。穿戴整理,在镜中端详自己,端端正正,整整齐齐,这才下楼去。果家粽子煮熟,李果从热气腾腾的锅里夹起一个,剥开粽叶,将粽子放入果妹捧的一只大碗里,果妹笑得眉眼弯弯。果娘在堂上编织五彩丝,她在路边小摊买的丝线,自己编,不用花费什么钱。编制好一条小的,拿起看看长度,觉得合适。“果妹,娘给你系长命绳。”果妹在厨房听到喊声,捧着碗出去,她单手揽着碗,伸出一只白皙细细的右手臂。果娘将长命绳绑在果妹手臂上,果妹拿起一看,觉得很漂亮,开心跑开了。“果子,你手上系的那条红绳拿来给娘。”果娘又去喊李果,李果过来,将手腕上的红绳取下。这条红绳陪伴李果多时,颜色已有些褪色。红绳平淡无奇,上面拴着一个小小的花钱。花钱正面刻有人物花卉,反面则是咒语。这是枚压胜用的花钱,用于庇护佩戴的人。李果幼年时就戴着,一直戴到现在。每年端午,果娘也不过是给它换条绳子。花钱拴在五彩绳上,又再次系上李果手腕。贫家的长命绳,没有富贵家的讲究,但祈福消灾的心愿,不减分毫。端午这天,城郊有赛龙舟活动,城里人,特别喜欢去观看。犹如乡下人到上元夜,一窝蜂到城里看灯那般。午时,李果正打算出门去找启谟,问他是否要去看龙舟。刚迈出门,正见阿七提着粽子朝自家走来。自从李果在包子铺打工,便很少去陶瓷铺里转悠,和阿七也只是偶尔在城东逢面,打个招呼。“果子,我一位顾客今日赠我许多大肉粽,我孤家寡人也吃不完,拿几个给你。”阿七以往来过李果家串门,认识路。李果将人往屋内带,喊果娘说阿七来了。果娘出来,让李果好好招待,自己去厨房里烧水煮茶。李果朋友不多,而阿七是李果一位益友,教会李果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茶煮好,倒上一碗给阿七,阿七不嫌弃粗茶,咕噜咕噜喝下。果妹在阿七身边转悠,她认识阿七,还吃过几次阿七买的零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