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0节(1 / 1)

“那不成,今日非得个说法。”方脸男子一掌拍在桌上,震的邻座汤洒,同桌食客慌乱散开。李果恼怒,隐忍不发,抬头见老刘不声不响,从灶中抽根火夹,朝他们走来。“给什么说法!爱吃吃,不吃走。”老刘气势吓人,将方脸汉子撵走。李果摆脱纠缠,回到灶头端羹,跟老刘说:“奇怪,他也不曾说不要放葱。”“街前也有家瓠羹,那地痞和我竞争多时,常派人来骚扰。”老刘习以为常,这是同行相嫉,欺他年老。“小二,还劳早些将瓠羹送来,小生腹中饿号呢。”一位锦袍书生,仰起张俊逸的脸庞,满脸笑意。看他穿着打扮,必是世家的子弟,真是风流倜傥,一笑让人如沐春风。“来了来了。”李果连忙将一碗瓠羹放置在他面前,温和说:“小官人,请慢用。”又将其它几碗,分派给同桌的书生,就听其他人揶揄,他是小官人,我等便不是了吗?一阵笑声,热热闹闹的。待这批食客陆续离去,天也已暗下来,路上寂寥,偶尔才有行人提灯路过。李果收拾碗筷,抹擦桌子,心里叹息着这一天又过去了。清理完毕,李果解下围裳,跟老刘说:“掌柜,食客打赏我钱,看着不少。”李果从身上掏出一把铜钱,约莫十三四个。“你收着吧。”老刘一副一言难尽地的表情。往日他和婆娘一起伺候这群食客,可从没人会打赏钱。这位外乡来的少年,眉眼如画,温和细致,也难怪讨这些食客喜欢。食客人走茶凉,碗筷也收拾了,可还不得停歇。李果将装在竹筐中的垃圾提起,走到外头倒掉。他正想着明日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见赵启谟一面,将空竹筐提起,朝食店返回,却也就在此时,一人一马和他擦身而过,人马前还跟着提灯的仆从。天上月亮已高悬,食店悬挂的灯笼散发着昏黄光芒。马上的人勒停骏马,转过身来,和李果对视,静默无声。他的半身,为阴影所笼罩,看不清他的表情是惊诧,是冷漠。李果静静站着,仰头看着他,哪怕因为夜色,他看不清晰赵启谟的样貌,却直觉他高大不少,曾经有的少年气息消失殆尽,已是位冷峻克己的男子。一年不见,晃如隔世。“驾。”骤然,赵启谟扯动马缰,马儿抬起马蹄,哒哒哒哒前进。一人一马的身影消失在树木遮掩中,许久,前方木桥上闪动一团光,大概是仆人提的灯笼。李果知道他已远去,失魂落魄般返回瓠羹店。夜里,李果沐浴后,披散着发,躺在床上。他从枕旁取出一件紫袍,嗅着它身上的气息。龙涎香的气息,将李果缠绕,李果把袍子披在身上,像盖被子那般。很久之前,袍身属于赵启谟的气息,就已消失。李果一度疯狂地怀念着龙涎香的气味。直到他后来富有,买得起龙涎香为止。织金的袍身,厚重,但并不保暖,李果将身子团起,裹紧紫袍,仿佛为袍身主人所拥抱般。他今夜,见到了赵启谟,然而赵启谟并不认他。当赵启谟转身离去时,马蹄每响起一声,李果的心便冷一分。时至今日,李果已不能确定,胡瑾当时在海港所说的话,是否属实。如果赵起谟真得奋不顾身来救自己,又为何要绝交。然而年幼时,他也曾是三番两次的不理人。如果自己和他身份相等,他还会这样吗?他能这样冷漠吗,能随口就说来日无期吗?罢了,再见一面,再见一面,若还是如此冷漠、绝情,我便死心。想好好看看他的样貌,想好好记下他十八岁的样子。启谟,这一年,我很想你。第73章 柳岸相候午后, 顾客寥寥无几, 老刘夫妇围在炉火旁,昏昏欲睡。李果削着瓠子, 有一下, 没一下, 想着心事。“店家,来碗瓠羹。”一个清朗声音响起, 李果抬头, 看到一位英拔年轻的男子站在店门口,正是昨日那位说腹中饿号, 让李果赶紧送食的书生。老刘夫妇睁开眼, 老妪起身, 打算过来招呼。李果说:“我来,老婆婆你歇着。”在瓠羹店待了三四日,李果是个心灵手巧的人,早知道怎么搭配碗瓠羹, 羹汤多少, 羊肉多少, 面多少。他手脚麻利,整好一碗,端到书生桌前。“客官,慢用。”见到瓠羹端来,书生搓手拿筷子,他那副高兴的模样, 仿佛眼前放着是大内的佳肴。李果看他津津有味吃着,想他一身装束,显然是位世家子,何以对这大众的食物如此热爱。“小二,听你口音不是京城人氏,你是哪里人?”发现小二在盯自己看,书生索性问起他话来。“我是刺桐人氏。”“那很远,是因为何故,前来京城呢?”书生言谈平易近人,看来是位不拘小节的人。“想见见世面,再者听闻京城不愁吃穿。”李果微微笑着,他也不算说谎话。“那倒是真,皇城旁的百姓,广受恩泽。不过,你一介浮客,在异乡谋生可不容易。”书生看李果温雅年少,颇有几分好感。“是不容易,多亏老夫妇收留。”“我看你人物温雅,可曾读书识字吗?”“粗识几个字。”“那不如问问就餐的食客,有没有缺一位差遣的仆人,我看你官话说得不差,言谈也还文雅。”书生话语刚落,就见老刘瞪眼说:“你这好管闲事的袁七子,还想不想吃我老刘家的瓠羹,也来敢撺掇我伙计。”“再不敢,再不敢,老仙翁可千万别断我粮。”袁七子双手合十求饶,却对李果眨了眨眼睛。老刘自然是佯怒,袁七子也是装可怜,两人显然熟稔。待袁七子离去,李果问老刘这人是什么来历。“袁七子啊,不是一般的书生。听闻自他祖父起,便镇守在岭外,他家世代武将,想是得家族荫庇,才入了太学。”老刘在这地儿卖瓠羹,什么权贵没见过,听他口气,倒像似在称赞袁七子是位武官之后。也是奇怪,听闻这世道偏爱文人,最是瞧不起武夫。对于武官子弟,李果第一个想起的是胡瑾,这人也是大大咧咧,没什么身份之别,而且挺义气。不觉,也就对这位袁六子,多出几分好感。黄昏,招待完最后一批食客,李果收拾碗筷,叠放椅子,打扫。当食店的伙计,必然是劳累,好在李果是个闲不住的人,不觉辛苦。扫好店铺,李果提起装瓜皮杂物的竹筐,要去外头倒掉。走出店门,他前后张望,昨日便是在此时遇到赵启谟。然而,街道空寂,没有行人。李果返回店铺,到灶旁收拾,低头熄灭灶火,就听到外头有马蹄声。“店家,来份瓠羹。”一个清脆的少年声响起,有几分耳熟。李果从灶旁站起身来,虽然街上昏暗,然而李果还是一眼看见店外的赵启谟。他骑着马,身边有位执灯的仆人,还有一位少年跟随,正是阿鲤。阿鲤递给老刘一个食盒,老刘说:“明儿再来买,灶火都熄了,羹凉不好吃。”“无妨。”赵启谟的声音低沉,不响亮,但是好听极了。“南橘。”老刘唤李果,将食盒递给李果。李果走来时,和赵启谟对视,奈何又是夜晚,他看得不真切,赵启谟高大的身影,隐匿在阴暗中。李果到灶旁将食盒装满,又走上前,递食盒给阿鲤。“李工,你怎会在这里!”店中也是灯火昏暗,阿鲤这才认出李果。毕竟是半大的孩子,看到李果还挺兴奋。“嗯。”李果也只是含笑点头。“二郎,是李工。”阿鲤仰头看向赵启谟,能看到赵启谟似乎点了点头。“南橘,你们认识?”老刘狐疑看着李果,他很少见到这位骑马的书生,但从他装束看,绝非一般人。此时赵启谟已经策马欲离去,阿鲤不解,回头看李果,李果也无话可说,只是默然,阿鲤见人马走远,只得乖乖跟上。李果看着赵启谟远去的背影,失落寂寥,却也不怎么意外,甚至没想过去唤他。待这一人二仆走远,李果发现老刘仍在看他,等他一个说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