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6节(1 / 1)

作者有话要说:赵启谟:中场休息,不必想我第99章 我朝中有人他知道吗数十万人的京城, 少了一个赵启谟, 像是从李果心里挖去一角,空空荡荡。混混沌沌渡过两日, 李果才回过神来。这些时日, 因着京城成亲的人多, 带动李周珠铺的生意,收入还算不错, 开珠铺多时, 周政敏那边第一次分到笔大钱。有钱挣,周政敏更为积极, 人时常在外头奔波, 鲜少能出现在珠铺。这日, 珠铺里只有李掌柜、李果。一位老书生朝珠铺走来,看他穿着有点寒碜,眯着眼,视力也不行, 踩着石阶, 要进入珠铺。李果起身过去搀扶, 问他可是要买珠。老书生喏喏说:“要做根珠钗。”李掌柜拿出三支珠钗给老书生看,老书生把珠钗拿远又拿近,似乎怎么也看不清晰。老书生歉意道:“老朽有眼疾。”这可就没办法了,他恐怕是个半瞎子,怎么选珠钗呢。“若不,我帮你挑根时下流行的钗子?”李掌柜殷切询问。“不用, 我有张图样。”老书生这才像似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张对折的纸递给李掌柜。“我看看。”李果接过,将纸张打开,纸中绘制着一根珠钗,不似时下流行的那般繁复,样式十分新颖。珠钗看着不错,绘画者画得十分用心,还特意涂上颜色。“老人家,这图样从何而来?”“实不相瞒,出自小女之手,她平日喜欢丹青,这次怕我眼瞎,买不到称心的钗子,由此画了一图给我。小员外,你看看这钗子能做吗?”“可以制作。”从图样看,不需要多高的工艺。“得亏你们珠铺不嫌弃,小员外也是极好一个人。我先前去周家珠铺,险些把我赶出来。”老书生一身长袍洗得发白,全身上下就看不见一样值钱的东西,也难怪被周家珠铺的伙计嫌弃。“承蒙关照。老人家,十分冒昧,可否问下令爱芳龄?”李果对这位画钗之人十分感兴趣。“年十六。”“令爱是位才女,画得真好。”看她画的珠钗,灵动美丽,必是位心灵手巧的人。将图纸留下,送走老书生,李果便也就没怎么将这事放心上。隔日图纸就被周政敏送去珍珠工坊制作,数日后,珠钗做好,由周政敏带到店铺里来。珍珠饰品需要加工,李周珠铺不只出售单独的大珠,也卖项链,珠钗、耳坠之类。有些客人还会自己画来样式,要求照着定制。这类生意,就需要交付珍珠工坊。一般是李果负责送珠,政敏跑工坊,合作无间。这日正巧绿珠也在店铺,周政敏取出制作好的珠钗,绿珠看到,赞叹说:“真美啊。”这是支鎏金银钗,钗头垂坠如孔雀屏,而就在孔雀羽眼处缀上颗珍珠,总计三颗珍珠,错落有致。“是不错,政敏,让工坊多制作几根,放店里卖。”李果摸着下巴,看绿珠将钗子插在发髻上,摆动展示的样子,他直觉这钗子会好卖。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月不到,这款钗子在李果珠铺卖出许多,周政敏每日都在跑工坊,然而有钱挣,他忙得乐呵呵。一日营业结束,李果把沉甸甸的钱收入囊中,想起那位十六岁,擅长丹青的小娘子。他之前送珠钗去老书生家,发现老书生就住于豪宅成片的城东,但他家屋宅破败,实在不成样子,想来这女子日子过得相当清贫。有如此的才能,委实可惜了。有如此才能,岂能浪费。隔日,李果购买丹青笔纸,带上绿珠,到老书生家拜访。李果将来意说了,老书生又喜又惊。说他得问问女儿的意思。老书生谈吐文雅,性情淳厚,想他女儿也是个温文尔雅的小娘子。不会,老书生出来说道:“她在里屋,说是可以见见小娘子。”这在李果意料之中,别看老书生家里穷,人家这也是,女子不轻易见外人。李果对绿珠示意,绿珠果微微笑着,大有我办事你放心的意思。绿珠走进里屋,李果在屋外等候。老书生家只有粗茶,李果喝着粗茶和老先生闲谈。得知这位老先生以前曾是太学的学监,清贫一生。有个儿子当了教书先生,近来要去相媳妇,可连根给女子插钗的金钗子都没,这才找到李周珠铺去。相媳妇,男方若是看中女子,便要在女子头上插根金钗,这是约定俗成的一种仪式。两刻钟过去,绿珠从屋里出来,赞不绝口:“果哥,就这一会儿功夫,二娘便画出两图予我。”绿珠手上拿着两张图纸。老书生姓刘,这女子唤刘二娘。“若是对小员外有用处,你尽管拿去用。”“这孩子就是个画痴,终日站在窗口,看着街上人来人往,谁家小娘子穿戴得好看,她便画下来。”老书生说时,言语满是感伤。十六岁如花的年纪,因家里穷买不起好看的衣服,漂亮的首饰,她便就通过作画,去将它们拥有。“我等就此告辞,往后还得来打扰,这点小钱,给小娘子凑妆奁。”李果递给老书生一小袋钱,吓得老书生连忙摆手。“以小娘子的才华,本该吃用不愁。这只是点小钱,她应得的,务必收下。”李果把钱袋放在桌上,起身行礼,和绿珠离开。因着有钱挣,家里又实在清贫,刘二娘画得勤快,绿珠则负责去收画。两人都是年轻女子,熟络后,便以姐妹相称。刘二娘绘制了许多钗簪图,李周珠铺把她画的样式交付工坊,制作了多款新式的钗簪,此家独有,大受欢迎。客流不绝,财源广进,一时挣得盆满钵满。李果做生意存厚道心,他不欺负刘书生老实,二娘年少,给予刘家不少钱财。刘家心怀感激,自不必说。李周珠铺逐渐在京城有了名声,有名便有利,半年不到,这家小小珠铺,在京城站稳了脚跟。俗话说同行是仇家,城南的李周珠铺生意好,城东的周家珠铺老少东家坐不住了。客人减少,再迟钝也该知道生意被人抢走,何况早有耳闻,李周珠铺的钗簪大卖。一日,周政敏走在城东,便被他堂兄周复唤住,热情得不行,揽着周政敏的肩说:“士别三日,真是刮目相看!阿四,我们兄弟俩合作如何?”周政敏呵呵一笑,掰开周复搭在自己肩上的爪子,转身就要走。周复不甘心诱道:“我听闻那南蛮小子占七你占三,我帮你把那小子弄回老家去,珠铺我盘下,我们对分,给你五成。”五爪张开,十分慷慨。这实在是个非常优厚的条件,任谁听了都要心动。周复见政敏利诱说不动,改以亲情劝说:“你终究是我们周家人,你也得认祖归宗啊,明儿,我让人将西院收拾好,你们母子回来住吧。”“不劳你,西院谁爱住谁住去,既然是被赶出来,我周政敏有志气,不会回去!”周政敏拍着胸脯,气干云天。“你……可别后悔!”周复眼神怨恨,咬牙切齿说着。周政敏不想再和这位堂哥说什么,转身走了。要是当时,伯父一家能念点亲情,不至于逼迫他带着老母亲离家,那也许时间久,他恨意也就消散。然而这些人终究做得太过分,何况,还想诱惑他去做不仁不义的事情,他周政敏是这种人吗?政敏愤恨归家,回到家,便把他堂哥的话跟李果说了,丝毫没有隐瞒。李果悠然给新制的簪子装盒,他身边垒高一堆装好的盒子,他揽揽松散的发说:“也不知道他要怎么把我赶回刺桐,我朝中有人他知道吗?”“噗。”绿珠忍不住笑了,他们果哥确实交友广泛,好多当官的朋友。“果员外威武,不过若是他们来捣乱,可怎么办?”周政敏难得过上发家致富的日子,这种好日子,他可不容许有人来破坏。“到时再说了。”李果也不知道周复还有什么把戏,他也不怕,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虽然发生这么件不愉快的事,李果和周政敏还是过了一段安静的日子,直到有天,他们发现客流减少。找人一问,才知道他们李周珠铺的钗簪样式,都被周家仿制,且价格还比他们卖的便宜。真是一口老血。“这种其实是老伎俩了。”李果从小时候在酒馆跑堂到现在成为珠铺东家,他见过太多同行竞争的手段,你卖得好的东西,别人也会去制作,除非你有独家秘方,有别人无法仿制的绝活。“我咽不下这口气。”周政敏气得想挠墙。“这些钗簪,都是我们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怎么就成他们家的了?”绿珠和二娘琢磨要什么样式的钗簪,二娘作画;周政敏拿绘制的样式跑工坊定制;李果推销、招揽生意。哪一个步骤不是心血和汗水。“同样的样式,我们做,他家也做,其他人见卖得好也做。总得想个法子区分,要不我们在钗簪柄上刻个‘李周珠铺’?”绿珠和商人妇们混得熟,她已摸清做生意的门道。“可行。”李果觉得这主意不错。“而且做工要比他们的都好,我会盯梢工坊。”周政敏可能不够机灵,但是做事认真,勤能补拙。自此,李周珠铺的首饰上,都有他们家的记号,他们钗簪依旧被人模仿,但人们渐渐也知道,这是李周珠铺的样式,别人家的均是仿品,不正宗。秋日过完,李果便将珠铺隔壁的一间铺子买下,把隔墙打通,并请来京城最好的木匠做装修。重新开业时,小小的李周珠铺,终于也像模像样,气派不凡。第100章 嫁珠(卷三完)春时便听闻, 城东孟衙内下聘吴驸马的女儿英英, 李果见过这位权贵家小娘子,因她救过自己, 也就将这事记下了, 心里希望她能嫁个好人家。秋时, 装修一新,两个铺面的李周珠铺重新开张, 第一天便迎来许多客人, 这其中,就有一位吴宅的仆人阿合。阿合年十八, 是吴伯靖身边的仆人, 很得伯靖任用, 由此衣着鲜丽,得意洋洋。他走进珠铺,自觉把那份得意隐去七分,珠铺的周东家脸上写满不欢迎, 阿小则是怒目而视。来者是客, 李掌柜过去招呼。“我有笔大生意要给李东家做, 请他到府上议。”阿合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数月前,他正是以购珠名义把李果骗上宅,受了不少苦。“李东家不在,敢问是什么大买卖呢?”周政敏对阿合仍怀有警惕心。“得李东家亲自上门,是什么样的买卖自会和李东家说。”阿合咬死不说, 反正就是要找李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