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穿越朱元璋嫡长孙的小说> 第400章 三棱军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0章 三棱军刀(1 / 2)

帝国日报最新一期以宣传爱国教育为主,专门版报道各地殉节官僚的事迹,朱明远亲自出文称赞。

但是写文章打退不了敌人。

蒙古军自7月初宣府镇的独石口进关以来,突破了50座城附近,杀死了无数大明平民,掠夺的财物数不胜数。

朱明远觉得形势越来越严峻了,首先考察了宣化卫,现在宣化卫的状态很好,尤其是封奖后,将士们更是热情洋溢,渴望再次出征。

宣化卫的兵源已经补充,扩大到六千人,后来加入的两千多人是从新营地中挑选出来的优秀士兵,他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很优秀,只经历实战洗礼。

宣化卫的情况让朱明远满意,然后他又去军器监和火药厂视察了火器的研究和生产情况。

现在的军器监以高薪大招工,人数由原来的200多人发展到了一千二百人。

朱明远对这些职人实行古带新制度,每个老职人都拥有一些新的职人传授技术,带来的新职人制作的合格的火器都奖励,老职人又抽奖。

同样,如果新的工匠制作的火器不合格,旧的工匠也会受到惩罚,在这样的制度下,旧的工匠只能努力教新的工匠,辛苦很多。

由于军器监的研发奖励金非常丰富,工匠们自发组成的研究小组越来越多,研究开发的积极性和气氛非常良好。

最近,有位老工匠根据朱明远的构想,研究了多次模仿旋转枪,终于得到了改善,原本沉重的旋转枪的重量和头大幅缩小,有了后世左轮枪的雏形。

但是,只是缩小体积、减少重量,在性能方面并没有太大突破,最大的改善是将原来的4发子弹增加到6发,填充方面依然没有那么改善,还是那么费事。

朱明远深知要模仿后世的左轮枪,就必须开发出底火和后世的子弹。子弹才是主体,枪只不过是载体。

例如,比飞行枪先进的线筒枪,即往返枪,线筒枪的螺旋形线使子弹在空气中稳定地旋转飞行,提高射击的正确性和射程,射程可达到900米以上。

线孔枪的制造虽然很麻烦,但由于朱明远的认识和军器监的制造能力,完全可以制造,但光是制造枪几乎没有蛋用,最核心的最麻烦的是子弹。

子弹和枪械的关系,子弹决定枪,有什么子弹决定有什么枪,只有子弹在新的原理、新的构造、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方面得到根本的突破,枪才能有质的飞跃。

以现在的钢珠和铅珠为主的滑筒枪子弹完全不适用于线筒枪,不如自生火枪。

1476年意大利有螺旋形的枪,17世纪初,丹麦军队最初也装备了再枪,但是到了19世纪后半期,枪成为了主流,是因为装填和子弹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这个时代的线头枪,在装填子弹的时候(用浸了润滑油的布包着),必须用木槌敲打到枪管上,所以装弹需要时间,不像勇敢卫营的自生枪那样装填速度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