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读书成圣小说下载> 第198章 我有一间实验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8章 我有一间实验室(1 / 2)

《Computer Systems: A Programmer’s Perspective》这本书覆盖面很广,章杉认为并非要一字不漏地读完才行。

根据章杉的个人观点,我们应该着重阅读书的第1章“A Tour of Computer Systems”和第一部分“Program Structure and Execution”(从第2章开始,大约占据了书中一半篇幅),其中包含了数据的机器级别表示方法,汇编语言和执行方式以及CPU架构方面的内容,我们应该关键性地理解其原理。

如第6章“Optimizing Program Performance”提出了许多种机器级别的优化方式,在现在看来,其中的某些方式过于细致,乃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已经不再推荐了(如内联一些方法以提高性能),我们要在把握住“为什么”而并不是单纯的吸收“怎么做”。对于书中的第二部分“Running Programs on a System”主要讲述的是操作系统方面的内容,可以读得略为简单一些,但其中的第10章“Virtual Memory”,它谈论了操作系统中虚拟内存机制的各个方面,非常关键,需要细读。至于书中的第三部分“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Programs”便可以更加“选择性”地阅读,章杉只阅读了第13章“Concurrent Programming”,而其他两章都只是简单地扫过而已。

作为经典的教材它一定有许多附加资源,例如在它的官方站点给出了一些链接,其中最关键的可能是学习者站点,其中包括这本书所需要的各种工具,参考文档等各种资源。

章杉读书的过程中又想起来之前某大牛提及两本书,一本是国产书精品《链接、装载与库》。

这本书主要讲解了编译过程中的“生成文件”的过程,以及应用程序执行时文件是如何被操作系统加载的,并且同时涉及到Linux和Windows两个平台。

第二本书书是《Windows Internals 5th Edition》,人民邮电出版社已经引进了其影印版。

和章杉现在读的这本“蹭蹭不进去”的书相比,这的确是本“深入”级别的书。

基本上覆盖了Windows内核的方方面面,包括系统架构,内存管理,线程调度,安全机制,文件系统等各种话题,对于我们Windows平台上的程序员,这方面内容可能更有针对性。

章杉前不久刚刚购入这本书,更别提仔细阅读了。

当然所谓购书这个行为,自然是吩咐骆常慧做的~

现在这种小事章杉根本不太关注,虽然章杉每分钟读书都有收入~

根本没办法统计好不好,除了特别大段时间读书收入,章杉根本不太在乎这些钱~

以章杉现在的生活,哪怕是不作任何改变。

每天银行里的钱也会带来大量利息,而哪怕不刻意去花钱,日常流水也高的吓人……

章杉注意到这本书和《C专家编程》有些地方是相通的~

~~~

章杉注意到现在读的这本书里面提到的轶事。

“20 世纪60年代是大型、复杂操作系统盛行的年代,比如IBM 的 OS/360 和 Honey- well的 Multics 系统。OS/360是历史上最成功的软件项目之一,而 Multics 虽然持续存在了多年,却从来没有被广泛应用过。贝尔实验室曾经是 Multics 项目的最初参与者,但是因为考虑到该项目的复杂性和缺乏进展而于1969年退出。鉴于 Mutics 项目不愉快的经历,一群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Ken Thompson、Dennis Ritchie、 Doug Mell- roy和 Joe Ossanna,从1969年开始在 DEC PDP-7计算机上完全用机器语言编写了一个简单得多的操作系统。这个新系统中的很多思想,比如层次文件系统、作为用户级进程的shell概念,都是来自于 Multics,只不过在一个更小、更简单的程序包里实现。1970年,BrianKernighan给新系统命名为“Unix”,这也是一个双关语,暗指“Multics”的复杂性。1973年用C重新编写其内核,1974年,Unix开始正式对外发布。

贝尔实验室以慷慨的条件向学校提供源代码,所以Unix在大专院校里获得了很多支持并得以持续发展。最有影响的工作发生在20世纪 70 年代晚期到 80 年代早期,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在一系列发布版本中增加了虚拟内存和 Internet协议,称为Unix4.x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与此同时,贝尔实验宣也在发布自己的版本,称为SystemVUnix。其他厂商的版本,比如Sun Microsystems 的 Solaris系统,则是从这些原始的 BSD和System V版本中行生而来。

20世纪80年代中期,Unix厂商试图通过加入断的、往往不兼容的特性来使它们的程序与众不同,麻烦也就随之而来了。为了阻止这种趋势,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开始务力标准化Unix的开发,后来由Richard Stallman命名为“Posix”。结果就得到了一系列的标准,称作Posix标准。这套标准涵盖了很多方面,比如Unix系统调用的C语言接口、shell程序和工具、线程及网络编程。最近,一个被称为“标准Unix规范”的独立标准化工作已经与 Posix一起创建了统一的Unix系统标准。这些标准化工作的结果是Unix版本之间的差异已经基本消失”

章杉敏锐地注意到似乎两本书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东西——贝尔实验室~

1925年1月1日,当时AT&T总裁,华特·基佛德(Walter Gifford)收购了西方电子公司的研究部门,成立一个叫做“贝尔电话实验室公司”的独立实体,后改称贝尔实验室。AT&T和西方电子各拥有该公司的50%的股权。在二三十年代,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推出了远距离电视传输和数字计算机,领导了有声电影和人工喉的开发。两项信息时代的重要发明-晶体管和信息论都是贝尔实验室在40年代研究出来的。贝尔实验室在50和60年代的重大发明有太阳能电池,激光的理论和通信卫星。

而到今天,贝尔实验室共获得两万五千多项专利,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获得三项多专利。贝尔实验室的使命是为客户创造、生产和提供富有创新性的技术,这些技术使朗讯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公司在通信系统、产品、元件和网络软件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一共获得8项(13人)诺贝尔奖(其中7项物理学奖,1项化学奖)。

随便一个实验室就这么刚的么?

章杉觉得他也有必要做个实验室,虽然做不成钢铁侠那种高端的。

但简易的能讲想法变现的实验室还是很有实践意义的。

虽然章杉从来没从事过类似的工作,但这些丝毫不重要。

毕竟他有超能力!

感慨之余,章杉及时在系统进行了结算:

说起来虽然章杉读书的速度很快,但还是用了3个小时才将这本书搞定!

“叮~宿主共读书3个小时,累计获得金钱21600元,累计获得43200经验(含Ⅱ号徽章加成)”

“另外宿主共阅读50万字,累计收获50万美元~”

“目前系统等级为12级,升级所需经验为7,140,661/204,800,000”

一下子获得五十万没有,章杉早已没有了之前的惊异。

之所以获得美元,自然还是因为系统福利~

章杉记得系统当时的描述:

“系统每5级为一个小阶段,每10级为一个大阶段。

系统等级达到11级之后,意味着系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2.0阶段。

在该阶段,系统额外赋予宿主两项福利:

一、宿主每阅读n万字的书(书指广义上的书,内容限定为首次阅读),除正常累计读书经验和金钱之外,额外获得n万元该书内容语言的货币~

二、宿主每产出n万字的书(书指狭义上的书,仅仅指取得书号并且正式发行的纸质书;并且作者必须仅仅通过自身来写书,不能借助他人的力量以及系统),除写书过程积累的读书经验和金钱之外,将额外获得n2万元该书内容语言对应的货币

此两项福利在系统2.0阶段即系统11级~20级该过程中全程生效。

按照这个规则,章杉读的书是英文,所获得的货币自然是美元或英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