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九重韶华139> 88初理宫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8初理宫务(2 / 2)

“微微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赵恒瞄了一眼那奏折以及姜微的批注微笑道:“批得不错。”

姜微摇头:“不对。”

赵恒挑眉看着她,“怎么了?”

“没有路引是要受罚的,但祖父病笃他焦急之下也是情有可原,可要是赦免了他就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姜微说。

“不是有法理不外乎人情的说法吗?”赵恒说。

“可是会有司法不公现象发生啊。眼下已经律法已经够不公平了,如果此人不是农户而是士人就根本不会有任何问题。”

“那你说怎么办?”赵恒问,他很喜欢跟姜微这么聊天,虽然微微提的很多建议都不切实际,但不可否认有些很有意思。

“阿兄我们办个医士院吧。”姜微说。

“医士院?”太子殿下此时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女人善变,眼下这个还不算女人就已经善变到这个程度了,不是刚刚还在说律法吗?眼下突然转到了医士院去了。

“就是医士院,我们先开个小的医士院招收些天下大医士过来收徒,等学业完毕后就让他们出去历练,一年考核一次,收编入吏编制,朝廷每月发放补贴,等将来有所成就后就能入太医院当医官……”姜微说,她倒不是天马行空而是人治法治这个概念太超前了,姜微有感觉自己要是跟赵恒说了他指不定要做出什么事来。

“你想让我多开一门科举?”赵恒挑眉。

姜微摇头,“当然不是,我们只是试验性的招收试试看嘛,可以想个其他名目的官职?”

赵恒摇头,“我现在正要砍掉冗官,不能再多出一批官员。”

“这不算冗官啊,他们都会干活的,你看这个农户如果不是因为附近少了医士为何要跑出去?我们就只要加一个类似五经卒史这种官职就好了。”姜微不死心的说。

赵恒道:“这怎么能一样?五经卒史随便调一个太学生出来即可,你这个医士从哪里来?”

“可以慢慢培养嘛,你看现在有进士科也有明经科,我们可以细分好了。”姜微不死心,她之前在农庄都养出好几个“军医”来了。

赵恒叹气,“微微你要大家有医士可以治病,这想法很好可哪里来这么多人愿意学医?有条件学医的人家不会正经攻读经书吗?”

姜微想了想觉得赵恒说得对,“那阿兄我们编农书吧。”

赵恒揉眉,“怎么编农书?”罢了,就当陪她聊天谈心吧,赵恒无奈的想到,如果赵恒知道“脑洞大开”这个词汇的话,他就能明白自家娘子为何会如此了。

“编农书就要很用心了。”姜微板着手指说:“阿兄你看现在大家烧火大部分都是去山上砍柴的,其实可以在各县开建一片炭薪林,我觉得旱柳树就很合适,种上一片十来年功夫后只要经营得宜就可以用之不竭了,还有现在不是大力推广棉花吗?在适合种木棉树的地方种木棉,棉花可以织布、木棉做棉衣,还可以多种胡桃树,胡桃可以榨油,荒年的时候还能吃这个充饥,还有种山药、油桐树……”姜微说起农业建设来就滔滔不绝俨然半个砖家,天知道她穿越前就没碰过农事,她说的很多作物都是明太|祖当年推广种植的。

“还有眼下的织布机肯定还有改进的机会,阿兄你可以下旨让工匠钻研,如果谁能钻研成功我就——”姜微顿了顿,“让耶耶给他写传!”耶耶好歹有个名士身份吧?他们应该会很喜欢?

“……”赵恒突然很同情自己岳父大人,然后他还没有同情完就听姜微继续道:“然后你再加封一个封号。”反正他马上要是皇帝了。

赵恒:“……”

姜微说完后睁着眼睛望着赵恒,“阿兄我说得对不对?”

“对,说的很好。”赵恒肯定道,她说的农事正是他最近想要推广的,但要推广什么作物他还没有定下,眼下被微微一说感觉有些思路了。

“我觉得每个县的地方都不同,具体最好由地方官员来确定。”姜微说,“我们只能给出一个大体的指导。”

“你刚刚画的那张东西就很不错。”赵恒夸奖道。

姜微嘻嘻笑道:“那是表格,这样一列就清楚多了。”

赵恒陪着姜微脑洞开完,姜微就不看奏章了而是磨墨认真的写起了东西,赵恒看了一眼发现是她刚刚说的农书的内容不由微笑,低头加快了批阅奏章的速度。

方司闺统计宫女的速度还算快,主要是姜微拨给她的那些宫女用的很顺手,她们都是读书认字又温顺听话,无论方司闺说什么她们都听从,做事也细心妥帖,让方司闺暗叹姜家对太子妃可真是花了大心血。

姜微看到送上的名单里很多宫女差不多都已经干了四五十年了,很多人连家乡都不知道在那里了,“这些宫人伺候了我们一辈子,眼下遣散出宫她们又能有什么出路?”

方司闺道:“有些人会给大户人家请去当女师。”

姜微说:“也只是寥寥几人吧。”

方司闺不敢说话了,姜微沉吟良久道:“但凡为宫中服役三十年以上的宫女放出宫后,一路由官府派专人护送回去,等到了地方后无家可归者着令当地官府安置可立女户,如有人家愿意赡养她们可一次性补助一百贯钱,之前的出宫也照此补助。”

“唯。”方司闺记下了姜微的话。

“要是不愿意离去的就留在宫里吧。”姜微说。

“留在宫中?”方司闺有些困惑的望着姜微。

姜微暗忖等宫室翻修好之后宫女学堂也出来了,那些老宫女可以留在学堂里当先生,哪怕不认字教点规矩也好的,姜微想过要把宫女按年龄放出去但不是现在,这件事她还没有跟阿姑商量过。

姜长晖听到姜微的话略感诧异,“阿识你这个跟五郎说过了吗?”每人给一百贯也算是大数目了肯定要从少府拨款了,更别说还要牵扯到立女户,在宫中待了三十年的老宫女太多了。

姜微点头:“五郎知道,我算过了这样的宫女目前大约有两万左右,这笔开支还是支付得起的。”

“但是人数会越来越多的。”姜长晖提醒侄女道。

“不会。”姜微肯定道:“阿姑你说我们让眼下年轻的宫女满二十三岁的就出宫如何?让她们十岁左右入宫、二十三岁离宫。”眼下宫中一年花费的脂粉钱就要六十万贯钱,这是赵旻妃子不多的缘故,据说太|祖和先帝时期每年的脂粉钱要几百万贯,打发了那么多宫女这笔钱就能节省不少了。

姜长晖以前也隐约想过这种问题,眼下被姜微一提醒豁然开朗,“这个好。”这样宫女有了盼头就不会随便被嫔妃收买去,有利于后宫安定。

“我还让人开办了一个学堂,让她们多读点书学些东西,将来出去后年纪大一点,可有一技之长也能谋个生路,还能找户好人家。”姜微说,她略一迟疑,“大福也被我编入宫女里了。”

姜长晖听到大福,轻叹了一声对侄女道:“你做得很好,她就不用二十三岁再离宫了。”大福这个身世不认也罢,就让她当个小宫女然后挑户好人家嫁出去更好。

姜微道:“我先让她在学堂上几年学,等差不多了就给她找户好人家嫁出去。”再过上几年她陪嫁的那些媵妾也该嫁人了,正好连着大福一起嫁出去。

姑侄两人就后宫诸事商量了许久后,由姜长晖下懿旨颁布了宫中的初次改革,很多宫女听到皇后的懿旨眼泪都落了下来,不少老宫女看着那些年轻的宫女直道她们是赶上了好日子,不过宫中对那些老年宫女的安置也让大家满意了,懿旨规定四十岁以上不愿意出宫的宫女可以由宫中养老,姜微准备在京城开办一个女学,里面的老师就选这些老宫女了。皇后特地在郊区给大家找了一片墓地,立了一个宫女祠,令女官们每年让人过来给祠中宫女祭祀。众人等了一辈子不就是图个香火吗?眼下皇后连这个都为她们想到了众人心里满足无限,对皇后感激到了极点。

这件事姜长晖原本是想让姜微出面的但是姜微不愿意,阿姑一直想让她们日子过得好一点,她能这么想是因为后世的规则,又不是自己的努力,这荣誉理所当然是给阿姑的。

赵恒看着即将要大减的宫女人数,笑着搂着姜微道:“微微你真是我的贤妻,持家有道。”

姜微说:“只要你不说我嫉妒就好了。”

赵恒摊手,“这倒是。遣散了这么多美人,太子妃还不过来伺候孤?”

“你想得美!”姜微熟练的举起枕头追打着赵恒。

京城的百姓听到宫里的规定后很多人家都赞皇后仁善,历代宫女选拔大部分选自京城附近的百姓,只有少数自其他地方送来,毕竟宫女和后妃的采选是不同的,秦人重男轻女可一想到女儿入宫后就是永别,大部分父母心里怎么能不难受?眼下出宫的日子有了盼头很多父母都欣喜不胜。

皇后懿旨下一个多月后,宫中放出了一批适龄宫女和老宫女,京城附近人家的宫女在出宫后看到十多年不见的父母双方搂着抱头痛哭,这些宫女都是少府监登记在册的,出宫的时候宫中每人发放了一份宫中开具的证书,回家后去官府可以领五十贯钱的补助。

“二十三岁离宫?”姜元仪听到这个话微微挑眉,这宫规最先提出的应该是在武烈时期吧?一直被后世沿用至帝制覆灭。

“是的,皇后可真是仁善。”丫鬟笑着说。

想出这法子的应该不是姜长晖而是姜微吧?姜元仪放下茶盏。

“阿绮。”郭六兴冲冲的走了进来,搂住她开心的亲了一口对姜元仪傻笑。

姜元仪被他的举动闹得红了脸,“你做什么?丫鬟都在呢。”

郭六满不在乎的说:“她们不是你的丫鬟吗?有什么害羞的。”他看着姜元仪目光发亮,他初尝禁果又正值精力旺盛的时候,一有机会就爱缠着姜元仪。

姜元仪真是怕了这个人了,“你不是去官署了吗?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反正官署也没什么事,我就回来陪你了。”郭六满不在乎的说。

“……”姜元仪眼看着他要扒自己衣服,抓起一本书往他脸上丢,“看书去!”干脆带他去吃素,省得天天发|情。

郭六拉下书卷搂着她:“那你陪我?”

“等我给阿家请安回来陪你。”姜元仪说,看到郭六还肯努力上进心里暗暗松一口气,就怕他不肯上进,不去官署倒无所谓,反正他那个职位就是个虚职,回头让祖翁再给他选个好一点的,要是能外放就最好了。习惯了姜家的人丁单薄,到了郭家姜元仪看到那上天窜地的郭家儿子只能用目瞪口呆来形容,她就没见过那么调皮的孩子还是成堆出现的!以前她来郭家的时候只能短短几个时辰那些侄儿被人警告了都是乖乖的,眼下嫁进来了想瞒也瞒不住了。

“那你亲我一口?”郭六不死心的说。

姜元仪终于淑女风度尽失,把枕头丢他脸上转身离开,她就不能给他好脸色看,这人就会打蛇上棍。

郭六嘿嘿一笑接下枕头,阿绮真是太害羞了。

宫里借口为圣人祈福,遣散了些宫女改了宫规后,又有大臣上书要求大赦天下为圣人祈福,被赵恒以不应以自家事乱天下法驳回。等宫殿翻修完毕、赵六成亲后,差不多也到了十月间,太子的登基典礼也准备的差不多了,一行人启程回宫进行登基大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