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类似满级考古大师的小说> 二百零九章 盛唐之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百零九章 盛唐之景(2 / 2)

刚清理出鋬指金杯呢,陈翰立马就又在鋬指金杯下的淤土中,发现了一个叠压着的胡瓶!

同样是用金子做的!

这个胡瓶保存的很完整,而且也没有变形的很厉害,只是稍有一点点变形。

毕竟金子这玩意质地软,被埋进土里了,受挤压就多少会有点变形了。

这个金胡瓶同样是素面的。

标准的胡瓶样子,喇叭口,细长颈,圆肩,深鼓腹,小圈足。

陈翰这个不太了解唐代文物的人,都能一眼认出来。

没办法,胡瓶在唐代文物里太出名了。

顾况在《李供奉弹箜篌歌》中就写到“银器胡瓶马上驮,瑞锦轻罗满车送。”

卢纶的《送张郎中还蜀歌》中也有“垂杨不动雨纷纷,锦帐胡瓶争送君。须臾醉起箫笳发,空见红旌入白云。”

七绝圣手王昌龄著名的《从军行》组诗之其六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胡瓶可以说是唐代的代表器物了。

但是这玩意并不是唐朝人做的,而是从西域传来的。

所谓“胡瓶”,就是胡人使用的瓶,或者说是从胡地传入中原的瓶。

胡瓶在波斯乃至整个中东地区都在使用,大约魏晋时期的时候就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原。

然后在唐朝成为了国朝最常见的一种瓶子。

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社会盛行饮酒风气,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唐代各阶层普遍饮酒。

有点商朝那味道了。

这一时期,都城长安市上酒肆旗亭为数甚多。

而唐朝时期,长安又是一个胡人在东亚的最大聚集地。

有无数的胡人从丝绸之路抵达长安经商,或者定居。

当时在长安城里想要看到个金发碧眼的胡人,几率比现在在首都见到外国率的几率还要大。

基本上是走到街上,就能看到胡人的身影。

这些胡人,在长安除做珠宝杂货生意外,最重要的一个行当,就是经营酒肆了!

“胡姬”在唐代有多出名,应该不需要过多叙述了吧。

当时上到贵族,下到普通百姓,都乐意进入胡人开设的酒肆,看一场胡姬表演,体验一下胡姬当垆、胡姬劝酒。

同样,在胡姬服务业兴盛之余,酒肆内的胡床、胡饼、胡瓶自然也就大为盛行,并且迅速在唐代成为了文化流行。

这就和现代改革开放的时候,各种喇叭裤、爆炸头成为年轻人潮流一样。

因为这些胡人大多都是来自于中亚地区。

而中亚地区一直都是以小麦、面食为主食。

同样,在这些胡人的影响下,西汉就已经重新进入百姓视野里,但是一直都不受欢迎,没什么人吃的麦子,终于在唐代北方流行了起来。

胡饼,也就是现代人吃的馍馍、烤囊、面条等食物,逐渐在胡人的影响下,成为了大唐人餐桌上的主食。

正是唐朝这种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一切外来的食物、人、事物,都能够迅速被唐人接受并且融合。

这才打造出了,华夏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盛唐、巨唐风采!

“唐”才成为了继“汉”之后,第二个传遍文明世界的东方巨国!

乃至到现在,唐人街也依旧遍布世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ue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