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玄幻奇幻>我只想安静地打游戏漫画的小说> 第006章 大人,时代变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06章 大人,时代变了(1 / 2)

等所有人都消失在视线中后,朱允炆浑身发抖。

他感觉手掌止不住的抖动,盯着自己的手掌:“这就是杀人的感觉?天子掌握着千万人的性命,而刚才我亲手终结了一条生命……”

脑袋里的那种负罪感渐渐起来。

但是朱允炆并不后悔。

捏紧了拳头。

朱允炆让自己尽量勉强露出笑:“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大明不需要一个干政的太后,如果我能够将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这几项政策早一些落实下去,天下会有很多很多老百姓受益,吕太后啊,你也别怪我,我的三大软肋你动了我两个……”

在朱允炆脑海的记忆中,自己这位便宜母后吕太后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在洪武十五年,前太子朱标世子朱雄英夭折身陨,马皇后也病逝。

当时朱元璋本身让李淑妃掌管后宫。

结果没多久,李淑妃就莫名其妙病重身陨。

最后,是自己这位吕太后以太子妃独掌大权,后宫基本上是她说了算,朱元璋的妃子都不敢招惹她,这么多年下来,布置了许多心腹人手。

大明并非没有宫闱斗争。

只是比较隐晦,少见于史册。

有权利的地方就有斗争。

而且……

“老子穿越前唯唯诺诺,穿越后还要苟?那老子不白穿越了吗,我又不是忍者神龟!”

他紧捏着的拳头松了下来。

“呼,先去看看马皇后。”

迈步走向后宫,朱允炆又吩咐王中,先去前朝让诸臣等着,自己有要事,需要晚一些上朝,诸臣起个大早,有些兴许还没用膳,吩咐御膳房给他们准备一些早点,如汤圆,馄饨。

这时朱允炆自己也感觉到肚子咕叽咕叽叫。

以前听说,人在极端的紧张状态下会忽略饥饿,还真是这样。

等他走到皇后寝宫时,马皇后的额头已经包扎完毕,但是她失血过多,兴许是受了惊吓,这会儿正在歇息。

“御医,皇后的伤势如何?”

朱允炆询问御医。

那御医是个老头,忙跪在地上,告诉朱允炆道:“皇后的伤口无碍,只是受了惊,有些心神不定,气虚疲弱,需要静养一段时间。”

“好吧……”

朱允炆深吸一口气,他感觉在自己亲手掐死吕太后的时候,还没太多感觉,但是过后,尤其是现在事后想一想,自己渐渐代入,对这个世界越来越有羁绊了,这一刻他真真切切的感觉到,我就是大明天子朱允炆,朕就是皇帝!

轻轻皱眉,朱允炆问道:“皇后额头上的伤口,会留疤痕么?”

御医连忙道:“皇后额头的伤口,臣会调制珍珠蛤油等物祛除疤痕,不会留下疤痕。”

朱允炆深吸一口气,马皇后乃是皇后国母,如果她的仪容有损,可能其他的臣子会抨击她,对自己儿子朱文奎的地位也有影响。

既然这御医还会美容,朱允炆也就放下心来。

“好生照顾皇后。”

他转过身,召唤王中叫几个小太监抬来一顶肩舆,自己坐在肩舆上,朝着前朝走去。

后宫事了,该处理前朝了。

大明南京的紫禁城,是按照军事要塞加宫殿的性质修建的,因为朱元璋建国之初,他的地盘没有这么大,周边还有不少敌人,皇城的城墙十分高大有御敌作用,好在皇城和办理事务的大殿分隔也不远。

“现如今锦衣卫的势力还是很大,蒋献这个人勉强能用,忠诚度还行,王中是我这前身打小跟着的内侍,也值得信任,但光靠一个锦衣卫还不够……”

朱允炆想到了东厂。

东厂,本身是前世那个时空,四叔朱棣篡位后独创的,专门用来监管群臣,做秘密差事。

想要将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推行下去,两个互相独立又能够相互监视的情报机构十分重要,锦衣卫的权势一旦过大会不受控制,东厂则可以平衡。

皇权说到底,还是制约和平衡。

如今这个时代,大明的行政还十分依赖六部,决策权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其实导致很多事情决策缓慢,朱允炆不由得想起了前世看过的那部讲述明朝历史的网文,明朝那些事,里面提到过关于明朝中后期内阁制度的优劣性。

内阁是在大明中后期形成,前期基本是皇权至上。

到了后期,文官做大,尤其是堡宗出国留学后,大明武将勋贵被一网打尽,文臣掌军空前强大,文官和皇权天生冲突。

内阁弥补了这种冲突,它实际上就是分化的相权。

而皇帝为了压制内阁,给了司礼监的太监批红权。

这批红权其实就是旨意的最后一步,盖个章,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按照前世来看,朝廷设置有通政司,初步筛选各地奏折,比较简单的就发给文书房,文书房的内阁阁臣简单处理后,发给六部直接执行。

而比较重要的奏折,需要内阁票拟,也就是几个内阁阁臣,首辅,次辅一起磋商,拿出解决方案后,呈报御前,请皇帝批复。

前世大明中后期,皇帝将这个批复的职权给了司礼监太监,称为批红权,太监代皇帝将重要的事情披红后,内阁再将旨意发给六部执行,称为部覆。

朱允炆思索了一下,这个流程虽说稍显繁琐,但在大明施行了一百多年,自然有它的独到性,只不过前世那个时空到了中后期,大明内阁的权势大到滔天,皇帝的旨意如果内阁觉得不合理,可以直接不发,还能自己以内阁名义发旨。

驳回皇帝的中旨,还要对皇帝各种挟制。

按照前世那个时空的历史走向,其实在堡宗时期,大明皇帝的皇权,就开始大幅度削弱,因为皇帝无法掌握军权了,兵部全都是文臣,而皇亲勋贵能打的都死的差不多。

后面大明的皇帝,基本登基后只干两件事,第一件事搞钱,第二件事用太监和文官争权,维持朝局的平衡。

“我这人最怕麻烦,要是谁敢反对我,我不介意送他下去陪吕太后。”

朱允炆一边思索心里一边说,这时肩舆到了朝堂后面,朱允炆先下来,进入朝堂旁边的小屋,这里有茶点,还有虎子,另外有梳洗的镜面,几个宫女帮助皇帝整理仪容,他喝了一口茶水润润嗓子,这才缓步步入朝堂。

今日的大朝会,诸臣都不敢怠慢,来的十分齐整,新皇登基,大家都想在朱允炆面前混个脸熟,简在帝心,日后才有机会获得重用。

而今天的大朝会,也的确与众不同……

有饭吃……

还是宫里的御膳。

天见可怜,因为洪武皇帝朱元璋是艰苦年代走过来的,而且他十分痛恨贪官污吏,所以对自己手下的官员没有什么好脸色,再加上洪武年间几次大案,官员被杀怕了,也不敢在宫里用膳,毕竟谁知道这顿饭会不会是断头饭,所以皇宫实际上已经很久没有这般有烟火气息。

诸王公大臣,甭管你是皇亲国戚,还是一品大员,全都端着碗汤圆,混沌,在朝堂下方的台阶外面吃早饭,一溜太监端着饭盘在旁边伺候。

这还是大明开国以来,头一遭,皇帝在朝堂上赏赐大臣早餐。

故而许多大臣即便吃了早饭,也都再吃,机会难得。

等朱允炆进入朝堂,端坐在龙椅之上,内侍王中这才前去呼唤太监,召集大臣入朝。

大臣们先将饭碗放入身边伺候太监端着的托盘里,再用准备好的毛巾擦拭嘴巴,随后互相整理仪容,这才举着朝笏,按照官阶排列依次鱼贯而入。

文武百官,分别站在左右。

文官领头的,自然就是帝师齐泰,他虽然只是兵部侍郎,但是之前被朱允炆指定总领朝事,又得到朱元璋临终指定为顾命大臣,所以声望一时无两。

黄子澄,暴昭,这些大臣则在他身后。

而武将领头的,则是曹国公李景隆。

他身材高大健硕,孔武有力,一缕长髯,眼眸炯炯有神,看起来正气十足,朱允炆瞥了他一眼,如果不是穿越者,朱允炆肯定会把李景隆当做可以托付的人。

毕竟看他这满脸正气的模样,很难把他当成反骨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