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昏君社死免费阅读> 第147章 万里腥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7章 万里腥脂(1 / 2)

“干什么!吴三桂这是要干什么!”

水镜之前的无数看客都惊骇难言。

而明末之人尤其震怖,不禁失声惊呼。

随着李自成占领北京城,许多人已经渐渐接受大顺取代大明的事实。当吴三桂闪亮登场,众人还不曾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见他干脆利落接受李自成的招降,没有人因此大惊小怪,只觉得此事理所当然。宁远总兵?驻防山海关?那又如何?

——李自成一路走来,改换门庭的大明降将还少吗?居庸关守将唐通就是其中之一。吴三桂手中虽有辽东精兵,总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抗衡大顺吧?北京城里殉的大臣都只有二十余人而已,可见大明臣子的忠心。吴三桂的选择不过是随大流罢了。

就连崇祯一朝的君臣,都并未对此发表言论——自从“二十余人”、 “七千万两”这两个简单的数目出现,朝堂便陷入沉默。

前者是北京城中自杀殉国的官员数量,后者是李自成在北京追赃助饷的收获。须知北京城中官员共有二三千之数,且崇祯皇帝想尽办法都只抠出了二十万。如此鲜明的对比摆在眼前,令大明朝臣一片尴尬,他们只恨自己为何不是不用上朝的贵戚!

而崇祯皇帝则是气得眼冒金星。

&34;好一群大明忠臣啊!&34;

&34;大明有你们真是朕的福气!&34;

一想到未来的亡国之祸,再看这群装傻的朝臣,崇祯皇帝朱由检当场就暴走了。

不是有钱吗?通通拿来吧你!

反正最差的下场也就是亡国,他还有什么不敢干的?哪怕最后还是要在歪脖子树上吊死,他也不愿放任这群国蠹活着享福!

皇帝发疯,大明朝堂顿时乱作一团。于是接下来水镜之中播放了什么内容大家都无暇理会了,直到他们听见多尔衮的书信。

&34;???&34;

于是,历朝历代不约而同发出惊呼。“干什么!吴三桂这是要干什么!”有人猜到了他的打算,神色大变。&34;他怎么敢——&34;

然而,吴三桂他就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人类的下限总是一次又一次被刷新。靖康之耻创造出“天子北狩”的新词汇。大明

战神横空出世前,从未有有皇帝集丧师败国、留学域外、带头叩门、二度登基等一系列“传奇”经历于一身。而吴三桂动手之前,又有谁能想到,只因一个人的野心与私欲,就会让一个民族几乎万劫不复?】

【至少李自成是万万想不到的。】

【由于明清部分文人的抹黑,李自成在后世的名声一度与昏庸残暴挂钩。但一个能让天下百姓趋之若骛、推翻大明三百年江山的起义军领袖,岂会当真如此不智?】

【须知华夏数千年历史中领导农民起义成功推翻封建王朝统治者,唯有朱元璋一人而已。汉高祖刘邦,或许也能算半个。】

【事实上,李自成的个人品行与军纪,放在历代农民起义军中都是出类拔萃。且不说他起义以来对百姓秋毫无犯,曾下令“杀一人者如杀吾父,淫一女者如淫吾母”。在成功攻入北京城后,他也并未如某些传言中那样突然变得骄奢淫逸。大顺军队的军纪依旧十分严明,时人有载“贼初入城,有兵二人抢前门铺中绸缎,即磔杀之,以手足钉于前门左栅栏上”。直到他出发前往讨伐吴三桂,他在北京城中也不过才待了二十日,如此短的时间,远不足以让一支征战天下多年的铁军腐化。】

【然而,君子之心难以揣测小人之腹,道德水准在一般封建军阀之上的李自成,又哪里知道无耻之徒能无耻到何等地步?】

【他带着道理和利剑而来,本以为若是不能说服吴三桂,也能用拳头降服吴三桂,却不知吴三桂从一开始就找好了外援。】

【——趁着李自成的大军经过一昼夜的厮杀将吴三桂军队打得全面溃败,三军疲惫之际,早有准备的清军猛然杀了出来!】

“哎呀!”

乌压压的清军突然杀出,一条条丑陋的金钱鼠尾满屏飞舞,令众人都吓了一跳。如此恰到好处的埋伏和突袭,若说吴三桂没有与之勾结,便是瞎子都不信。&34;好一个吴三桂!无耻之尤!!&34;

无论哪朝哪代,这种勾结蛮夷的行为都是要遭到万人唾骂的,更何况众人皆知满清最终成功入主中原,只是此前不知其中经过,现在看到,吴三桂就是罪魁祸首。

&34;民族罪人!仙人所言半分不差!&34;

汉武帝刘彻抬手按在了天子剑上。

好脾气的长平侯卫青都是面沉如水,更别提冠军和霍去病,俨然已怒

发冲冠。

论对外族仇恨情绪最重的朝代,非汉朝莫属。朝堂内外,无论文武百官还是贩夫走卒,无论是太学生还是街头游侠……吴三桂的所作所为,激起了汉人的同仇敌忾。

明太祖朱元璋眼中寒光暴闪。

他固然不喜欢推翻大明的李自成,却万万接受不了吴三桂这种行为,更不能容忍大明覆灭后中原大地竟然被蛮夷趁虚而入。

“……已经有了蒙元的先例,竟然还能让满清入主中原,五胡乱华之黑暗,汉民百姓之血泪,后世之人都忘了吗?&34;

一双双眼睛忧心忡忡地凝望着水镜

【面对数量更多且以逸代劳的清军,李自成毫无防备,勉力苦战终是败下阵来。】

【清军穷追猛打,李自成连夜撤退,一路退回北京。哪怕事后处死吴三桂全家三十余口,也无法抵偿一片石战败的后果。】

【——山海关已破,满清大举入关!】【继蒙元之后,中原即将再蒙胡尘!】

【而背弃民族、抛弃全家的罪魁祸首吴三桂,却在山海关大胜之后接受了满清摄政王多尔衮的封赏,成了满清的平西王。】

【民族概念虽形成于近代,但华夷之辨自古有之,以华夏入夷狄,天下耻之!】

【吴三桂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此后多年前,替满清南征北战,镇压一切反抗势力,上至南明皇帝,下至汉民百姓,用无数同胞的鲜血与尸骨换来了他的荣华富贵。即便多年后他举兵叛清,却也在清廷平定叛乱之前先一步病逝,可谓善终。】

【后世之人读史,未尝不气愤难当。】

大量画面从水镜上飘过,几乎集齐了吴三桂一生的缩影,而每一幕画面之中,伴随的都是百姓的血泪,中原大地的黑暗。

一声声惨嚎仿佛回响在每个人心底。

“叛国弃家,荼毒百姓,不死何为?”

众人的双目赤红一片。

“啊啊啊吴三桂!你该死!!!”

伴随着无数人声嘶力竭的怒吼,不同平行时空的吴三桂,都迎来了提前的报应。

回府路上,被愤怒的人群堵住,死无全尸;驻守关外,军中忠义之士愤然挥刀,人头落地;哪怕在自己家中,迎接他的也是家人冷漠如冰的眼神,当皇帝派兵抓捕,他第一

时间被家人出卖送入狱中——这也算牺牲他一人保全全家叭?

明末之人至少能直接逮住罪魁祸首发泄怒气,其他平行时空之人就只能跳脚怒骂。甚至有气性大的人被气晕了过去。一时间,历朝历代医馆生意兴隆。

【世道昏乱之时,英雄人物往往不得好死,奸佞祸害反而得以善终。岳飞和秦桧殷鉴在前,吴三桂不过是又一例而已。】

【在明末的关键历史节点上,与他作出同样选择的识时务者,天下数之不清。满清不仅向吴山桂伸出橄榄枝,也向其他的大明降臣、向汉人缙绅都伸出了橄榄枝。】

【面对清廷许诺的高官厚禄、良田美宅,大批汉人晋绅毫不犹豫背叛了自己的民族,出卖了天下数以千万的汉人百姓。】

【就像不久前他们背叛大明投向大顺一样,他们又无比丝滑地出卖了大顺。】【反观大顺天子李自成,自一片石战败之后,他的命运迎来了天翻地覆的转变。】

【从穷困潦倒的驿卒到推翻明王朝的大顺天子,抵达北京的路他走了足足十六年。可短短42天后,他就不得不逃离此地。】

&34;???&34;

缙绅?这里头还有他们的事?

联想到之前仙人提及缙绅们对李自成的不满,许多人终于后知后觉地反应了过来。&34;原来一切早就埋下了伏笔……&34;

早就恨透了那方缙绅地主的百姓也终于明白过来,顿时咬牙切齿。&34;原来是搁这里等着呢!&34;

“闯王可万万不能上了他们的恶当……”低沉而悲伤的背景音乐轻轻飘荡。众人的心头都蒙上一层淡淡的阴霾。

【早在当初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前,多尔衮就特意传书李自成,企图与他相约共取中原,不过李自成根本没有将多尔衮的话放在心上——区区蛮夷,也想窃据神州?】

【相较于他的骄傲轻敌,多尔衮却不然。被李自成拒绝后,多尔衮立刻动员满清全部兵力,决心不惜一切击败立足未稳的大顺——他深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旦大顺取代大明,成为中原万里江山的主人,满清再想入主中原将会难如登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