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0章 第 130 章(1 / 2)

眼前的顾客少了一半, 售货员也没有丝毫的惊慌,不甘心或许是有的,但最后也只是似笑非笑。别看她们只是百货大楼的售货员, 却是正式工人,只要在百货大楼待着, 她们就有工资根本不按干活计算。

现在没有顾客就是上帝的说法,最主要的原因是各方面物资匮乏, 大家的选择面狭窄。虽然大家不爱听, 但是售货员有一点说的没错, 那就是在省城, 不管是百货大楼还是各个供销射, 食品进货大都来自省食品厂,压根就没有外收的惯例和习惯。

就算这些顾客现在离开百货大楼,但只要他们想买糕点,就是再多跑几家, 买到的货都是出自同工厂,当然也是一样的味道。不爱吃?行啊,那你就别吃。只要你吃,就会是上面的结果。

他们全不在乎, 但对沈卫民来说这却是个机会。他紧随几人走出百货大楼, 从背篓里拿出自家糕点,切成块放在托盘上。

然后请刚开始说话对糖果子糕点表达不满的两个妇女, 他并没有迂回提醒, 而是开门见山:“两位同志,我刚刚也在百货大楼,知道您二位想买糕点最后却没有买成。正巧我这边能解决你们的烦恼,请尝尝这个, 看合口味吗?”

有些事情必须主动出击才能得到好的结果,一味窝在自己的舒适区,根本不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沈卫民在省城和各厂谈合作是一项挑战,现在他踏出这一步依然是挑战,在得到对方的答复之前,他不知道自己面临的结果是什么。

不过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可能再有更坏的结果,所以无论她们的答复是什么,沈卫民都能欣然接受,并且不气馁的继续寻求其他的方法。不过等待答复的这时刻,他内心确实是忐忑的,时间被无限拉长。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绝对没错。但比这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双能发现机会的眼睛。只有知道机会来了,才能伸手抓住,否则一切都是免谈。沈卫民只希望自己此时的做法没有错,他希望自己能够抓住机会。

刘环抬头看向眼前的年轻人,对方把百货大楼里刚刚发生的事情一笔带过,但是很显然刚刚发生的一切对方都看在眼里,不然他根本不会站在这里。

这是个聪明人,刘环心里默默说道。

不过说实话,她现在根本没有心情理会。刚刚在百货大楼里她并没有表明身份,她和身边的朋友本身是省食品厂的工人,虽然都是坐办公室的,并不参与生产,但也知道省城各百货大楼和供销社都是由省食品厂供货。

倒不是说她作为省食品厂的工人,没有集体责任感。只是近来糖果子等几个传统糕点的味道确实变化太大,家里长辈包括她自己都发现了。刚刚在百货大楼里忍不住和朋友发牢骚,没想到就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其实之后她就没再继续说下去了。得到大家的认同固然是件高兴的事情,但是认同的事实与她自身的身份相悖,就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了。刘欢和同事之所以转身直接离开百货大楼,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当然那个售货员看不起人的态度也让人气恼就是了。

“这位同志对不住,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我们还是准备去供销社看看。另外,这样的事情以后别做了,就算要做也离百货大楼远一些,不然被发现会很麻烦。”后面一句话,刘环刻意压低了声音,很明显的提醒。

作为省食品厂的宫人,刘环当然知道食品厂内部规定,那就是只向百货大楼和供销社放货,除非有过硬的关系,否则私人别想拿到货。

刘环是不知道眼前这位同志有没有过硬关系,或者他手中的糕点是通过另外渠道得来的,例如自制或者是从他人手中收购,但不管是哪种方法,他现在的做法都侵犯了食品厂的利益。

私底下小打小闹,在集市上进行小范围贩卖宣传倒没什么,省食品厂也没有那么大的能量,但是抢活抢到百货大楼门前到底不妥。作为省食品厂的工人,这方面刘环还是保持自己的职业道德。

沈卫民眨眼,他没想到眼前的女同志会好意提醒他。不过现在顾不上这些,察觉到对方想转身就走,沈卫民往前踏出一步,挡住了对方离开的道路。

“这位同志话既然都说到这了,不妨还是尝一尝吧,就看合不合口味。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这大过年的,谁不想家中长辈亲戚能吃点可口点心。根据如今局势,您在百货大楼和供销社买到的糕点都是一个味道,要是去别处买还不如刚刚不离开,何必为了争一口气让自己受累?”

省食品厂的产品放到百货大楼和供销社,都是有定价的。这个定价因地区而异,同在省城,他们定价起伏不大。两位女同志赌气从百货大楼出来,却又得到其他供销社,先不说价钱问题,胸口这口闷气定然很难平和吧?

刘环和朋友对视一眼,可不是吗?她们选择转身离开百货大楼是受不了气。说实话能进大厂当工人的,日常谁见了都是客客气气的,在亲戚朋友跟前也是顶有面子的存在。刚刚灰溜溜的从百货大楼走出来,现在还要像那名售货员所说的偷偷跑到供销社购买同样产品,不用说也知道接下来几天肯定要心气不顺。

刘环深吸一口气,不得不说她和朋友的心思被眼前这个年轻同志看穿了。和旁边朋友对视一眼,刘环抬头看向沈卫民,自从对方站在她们跟前,嘴角就一直带着笑,看上去很和善。

沈卫民长大好,今天为了谈合作,还精心打扮过。虽然穿着棉衣,外面确实崭新的军绿褂和干练黑裤,丝毫不显臃肿。身姿挺拔、面容英俊、精神面貌也好,这样的人很容易获得别人好感。虽然不至于决定别人对己的态度却能起积极的影响作用,就像现在刘环几乎下意识认为沈卫民是无害和充满好意的。

“那我们就尝尝?”

刘环的话音刚落,沈卫民托盘递过来了,“这里一共是三类型糕点,同志你二位好好尝尝,全部手工制作,味道正宗。”

口说无凭,实践出真知。

刘环和朋友抱着尝试的态度尝了尝,接着眼前一亮。同样的糖果子,不一样的风味。她们现在尝到的确实比近来品尝到的味正醇香,香甜绵密,一如记忆中的那样。

“小同志,你这糕点是哪里买的?可以告诉我地方吗?”刘环直接问道,她家公公好这一口,之前的都不满意,如果是这个味道,肯定没话可说。

她旁边的朋友也抬起头来看向沈卫民。

沈卫民费了这么大劲,就是为了招揽顾客,对方既然诚心相问,他当然不会有所隐瞒。“那边集市上大牌坊西边,有一辆小货车正前面的摊位就是。要是两位喜欢,可以过去看看。”沈卫民热情说道。

刘环和朋友对视一眼,“谢谢小同志给我们指路。”

沈卫民摇摇头,“不过是各取所需。另外如果两位能多带几个顾客过去,我做主可以算你们便宜些!”

最后一句话,沈卫民声音低沉,仅他们三个能听得见。这年头大家伙儿的物质生活都不能得到最大满足,就算是城里双职工家庭,大部分时候也过的紧巴巴的。人民的精神面貌是很好,但是现实永远是最现实的。

沈卫民说完这句话之后,刘环和她朋友的眼睛都亮了,不过,“同志,这事你做的了主吗?”

不怪她们对怀疑沈卫民,他看上去太年轻了。钱和票不是小事,对方冒着风险在集市上摆摊,肯定是有几分胆识的,不过她们却无法断定这件事和眼前这个年轻同志有没有直接关联。要是她们拉了顾客过去,年轻同志说话却不算,这不是耽误事吗?

虽然是这样问,刘环心里其实没底,年纪小意味着撑不起大个摊子。现在他在百货大楼晃悠,摊子那边肯定还有人看着,到底谁说了算话。

“当然。”沈卫民的回答充满自信,“两位既然来百货大楼闲逛,家肯定就住在附近。我却是外地人,如若反悔,我肯定更吃亏,所以两位不用担心我不兑现承诺。”

刘环和朋友差不多已经相信了沈卫民话,正如他说的一样,她们确实就住在附近。其实说句实话,如果沈卫民毁约,别管对方是当地人还是外地人,她们都有法子回击。这样想,试一试也没什么。

“行,我这就去给你划拉人去。”刘环爽快表示,不费多大功夫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买卖她得干!

她的朋友亦是这么想的,两人站在旁边商量了会,然后一人走进百货大楼,一人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

沈卫民笑了笑,虽然不知道这个方法会起多大成效,不过他尽力在拉个人了。现在他就找到两个替他宣传的人,如此要支付工资也是理所当然,只希望她们给力些,别让他脸面上太难看,哪怕介绍来一个也算。

积少成多,卖一份少一份。

沈卫民接着又找了几个人,让他们做和刘环一样的事情,之后走回摊子。

他们在集市上的生意不好不坏,和百货大楼以及周边的供销社根本比不了,但勉强也算渐渐开张了。虽然现在还是龟速前进,但是乐观点看起码没有倒退。

唉——

沈卫民回来的时候,沈东林正在和一个老太太讨价还价。对方大概只想出钱不想出票,正在和沈东林扯皮。做生意的人,尤其摆摊的人来说,这是经常遇到的行为。像今天,他们就遇到一波又一波有这样要求的顾客。

他们既要钱又要票,在这条街上算是独一份。

“老人家,这个我不能答应。刚刚你已经尝过糕点了。我再次给您解释一边,我们的糕点都是真材实料,好吃健康,它值这个价。您这一砍价,我就赔钱了。按您的价格,我们恐怕都凑不齐回去的路费。不能这样,不能这样。”沈东林笑着说道。

“再便宜点,再便宜我就再称五斤。”老太太继续还价,这显然是一个高手,沈东林说了这么多,她根本不为所动。

“就算老人家把我这车货都拉走,也不能再便宜了。”沈东林不为所动。

两人的对话还在继续。

沈卫民就在不远处站着,看着听着这一切的发生。在他心里沈东林是个有定力、有能力、有心胸的人。面对沈家沟父老乡亲,他不卑不亢。就算大家一致认为他窝在沈家沟食品加工厂,这个刚刚兴建没有任何前途的工厂里是不务正业,甚至有不少人当着他的面说出或者表达出这个意思,他依然能笑着应对,不解释,不辩解。

这是沈东林的素养。

现在,沈卫民又看到了沈东林的另一面。他是真把沈家沟食品加工厂当成自己的事业在经营的。和沈卫民不同,沈东林一直接触的是工厂办厂和管理,这是他首次接触销售。

在之前沈东林的参军生涯中,势必不会有这样的经历,所以现在是他真真正正的第一次。或许各方面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对方态度非常认真,而且原则性很强。

沈卫民以为沈东林做的很好。

在价格这方面,他们的观点基本一致。虽然这一车货很可能砸在手里,当然沈卫民会想尽方法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不排除有这个万一。但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能为了把货全部卖出去,就一昧的降低价格。

在降低价格的同时也降低着顾客对产品的认知以及信心,这无论如何都不是沈卫民想看到的。

关于为民铺子,沈卫民有远大长远打算。不管是在包装或是在糕点本身,沈卫民都尽可能留下“为民铺子”四个字,他希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见到或者品尝到他们产品的每一个顾客,对“为民铺子”这个品牌有一定认知。

沈卫民也知道此行道阻且长,不过每个人都该有远大的理想。作为长远目标,他从来没有想过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那边,沈东林终于和老太太达成了共识。最后当然是沈东林妥协,价格不变,他赠老太太一块糖果子。

老太太喜不自禁,连连夸奖沈东林是个好小伙子。看那模样,不像是多得了一块糕点,到像是中了彩票似的。不过就现在来说,前者的喜悦程度和后者应该有得一拼。

“我被人为难,厂长就静静的站在那里看着,是不是有些过分了?”沈东林笑着看向沈卫民。

沈卫民刚才过来的时候,沈东林就注意到了,本想让对方过来处理刚刚的情况。在这些方面,卫民远比他有经验,不过对方却停在了不远处,根本没有上前。沈东林不确定沈卫民这趟出去有没有取得进展,有外人也不好问,只能先解决老太太那边,不过注意力却一直没离开沈卫民。

对方就一直静静的站在那里,到老太太离开都没有动一动。

沈东林觉得有些不对,这才出声。

“七叔谦虚了,您刚刚做的不错。这项工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得由我们亲力亲为,七叔提前锻炼锻炼准没错。”沈卫民走近,一屁股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

“情况怎么样?”沈东林随口问道。

“勉强还不错?”沈卫民不确定的回答道。

“嗯?”沈东林没有听懂这句话的含义,什么叫勉强还不错,连自己都不能确定吗?

“我找了几个帮手,让她们帮着宣传宣传。结果没出来之前,一切都不能确定。”沈卫民解释道。

沈东林眼中闪过疑惑,正想再问。正巧这时候有顾客上门,他忙着上前招呼客人,倒没再继续问下去。

沈卫民看他完全能够应付,就窝到车厢里去了。这么多货仅靠零散客人肯定不成,最主要是他们没有时间。眼看就要过年了,他们也势必不能在省城久待,就算什么都不干也得回去过年。而且他答应了赵姑娘要尽快赶回去的,不能食言。

所以还有个什么办法呢?

因为成衣厂发生的事情,昨天晚上沈卫民并没有睡好。说实话,手里砸了这么多货,他心里不踏实。当然现在事情也没有解决,不过沈卫民已经渐渐镇定下来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疲惫,不一会儿就窝在驾驶座上睡过去了。

招呼了几个顾客,沈东林回头就看到沈卫民已经睡过去了。可以看出他挺注意的,还知道给自己盖个厚褥。想也知道,在家的时候没少被二哥二嫂叮嘱,沈东林笑,稍稍放心。

出事之后,沈卫民一直很焦虑。作为长辈不能给予安慰,他一直挺自责,现在沈卫民能自己调节过来是再好不过了。

半下午之后,集市开始渐渐冷清。集市虽然全天开集,主要是临近过年,底下县镇村里的百姓们有各种需求,为满足大家就有了集市的存在。半下午之后大家都忙着回家,人自然渐渐变少。

沈东林微不可见的叹了一口气,正如他所料,货其实没有出去多少。正想着,突然有一群妇女走过来,边走边议论着。

“就是这儿吧?刘环所说的摊位。”“就是这儿,牌坊西侧可不就是这。”

沈东林看她们站在摊位前,东瞧瞧,西瞧瞧,不明所以。

“请问你们是卖糕点吗?”她们问道。

沈东林点了点头,此时此刻,在他心里顾客是第一位的,好好服务,让他们买自家产品才是正经。所以虽然旁边的纸箱子上明确写着他们是干什么的,沈东林还是语气温和的重复了一遍。

“那个,听说你们家做的糕点味道很好,能尝尝吗?”

沈东林从旁边的细布下面拿出托盘,“这些都是样品,大家可以试吃一下,有喜欢的可以告诉我。”

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小摊的生意开始好起来了,送走了一拨顾客又来一拨。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为什么,却也知道大概和沈卫民有些关系。

这应该就是他之前所说的不确定。

最后又来了几个妇女,她们在称重之后没有立刻掏钱,而是有些犹豫的站在摊位前不肯离开。

沈东林看她们几次欲言又止,就知道其中必有隐情。借着假意去搬货的机会,叫醒了沈卫民。

沈卫民醒来的时候迷迷糊糊的,有些分不清现在是早上还是其他什么时候。等他真正回过神,就看到沈东林正在冲他眨眼。

沈卫民不明所以,怎么七叔眼睛抽筋儿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