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章 34(1 / 2)

后来衣服褪光,城门失守。林若冰力不敌他,到底被他摁着做了一次。

熊燃处理好安全套,不着急睡觉,侧过身为她盖好毛毯,看着她:“你要是真想知道些什么,不用费那么一大圈,直接问就是。”

他的声音温柔,有种事后的懒散。

林若冰看着他,低语道:“绕这么大圈套,你都不说,直接问你更不说了。”

熊燃既不反驳,又笑着,问她:“你有什么想说的,刚净想着做你了,都没怎么听你说。”

熊燃这声一出,林若冰轻轻叹了口气。

狗男人。

不过她确实想说,又不知是熊燃对她过去不感兴趣,还是怎么。永远问不到她想说的点。

至此林若冰算是明白了,要让熊燃能问到她的点上,基本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两人性格差异如此之大,想法略略错开,并不稀奇。

他们能意识到这种这种差异,战战兢兢地试探,相互尊重着,也不免沉沦。

她问他:“你都不好奇,我为什么和你结婚吗?”

熊燃的手指头蹭着她的脸,笑说:“你说我就听。”

“那我要是不说?”

“不说也就罢了。”

林若冰抬起头来看他,他连那盏灯都关了,黑灯瞎火的,她却能清晰地感知到他面孔的轮廓。

谁让他长成这样,越看越有味道。

她和陆星临在一起五年,这段感情对她毫无影响是不可能的,知晓陆星临来到事务所的那天,她工作出了点小差错,幸好苏百川叫她进办公室及时纠正了她。

一整天恍惚。

林若冰枕在柔软的枕头上,瞳孔在黑暗中渐渐放大,看着那个正在聆听的男人,声音越来越颤,心跳加速。

熊燃的表情在黑暗中变了又变,转过脸来,视线与她,在空气中交错。

“你和你前男友,五年?”

她吸了一口气,嗯了声。

所以,林若冰偶尔也想,杨炳南先前调查过她,大概是调查得不清楚,亦或者在与熊燃交流中并未诉说全部。

那种怀疑,有理有据。

林若冰不是毫无目的的嫁给熊燃的。

她希望能有一个人,这个人很好,能拉她一把。

“为什么分手?”他似乎也在她看不见的地方皱紧了眉头,声色更沉,渐渐的,和她拉开了些距离。

“因为——因为他母亲……”林若冰觉得心口处有点儿堵。

话没说透,显然熊燃还不清楚里面缘由。但是被男友母亲所阻挠的感情,万变不离其宗,他多少能猜到,又觉得不可思议。

“说。”

“我的家庭。”林若冰似是用气音出声,“其实也能理解她的想法,但她这人不够善良,说得话不好听,所以我也惩罚了她。”

林若冰嫉恶如仇,施懋莲那种人,就算是她们没什么联系,也不会是她喜欢的人。

原先她觉得,陆星临温和大方,家境小康,他的父母自然也该是通情达理的。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她和施懋莲最后闹到了去医院的地步。

因为施懋莲出口中伤林大余,所以她在开车过程中不慎撞到绿化带,致使施懋莲鼻梁骨折,满脸是血。

林若冰平时话不多,外人面前几乎一言不发。这会儿说得多了,惴惴不安,声色里带着股不明所以的颤。他抬手,开了灯,将她面前的毛毯拂开,黑色发丝儿掖到耳后,这才发现手下的女人早已泪流满面。

她抬手捂着眼睛,泪水从她指缝间流下。

熊燃懵了好大一会儿,扶着人肩膀把脸凑过去:“别哭啊。”

林若冰吸了吸鼻子,这才发现鼻腔塞住,于是重重吐了口气,拿开了手。

灯光变了颜色,白色的光略微刺眼,她安静地望着他,话已说完,没什么好再说的了。

“别哭。”他又说,语气很轻,也没什么太大的情绪,知道她这会儿正敏感着,所以一切都可着她。

熊燃这个人,倒真不会像她那样儿,对过去的事念念不忘。还有一个差别,他的往事过于久远了,这几年一个人过惯了自在生活,林若冰出车祸这事儿,却还不到一年。

出车祸后,陆星临又纠缠了她两个月,这才彻底分开。

所以,当初得知陆星临来事务所,她的第一反应就是震惊。

夜色正浓,一盏明灯照耀,林若冰的眼眸微红且亮。熊燃理了理思绪,欲言又止。

他知道林若冰此刻正期待着他说出一些话来安慰她,又不太确定那些话是否有用。主要是他的性格过于直白,担心那些话过于虚伪。

他问她:“你……还对他有感情么?”

这话不太符合他的形象,也不在林若冰意料之中。

她对陆星临毫无情感,在他母亲出口中伤林大余之前,她便知道两人走不到最后。

林若冰平声道:“反感算么?”

“也算。”他问,“你着急结婚,是因为他。”

“嗯。”

“那他纠缠你了么?”

林若冰稍稍一愣,因为答案或许会惹得熊燃不高兴,但是她不想撒谎。

“不算是……”

“什么意思?”熊燃说,“他确实找过你。”

林若冰只道:“找过,但我没搭理他,我们之间没什么好说的。”

熊燃说:“那你跟我有好说。”

“有。”林若冰情绪稳定了,这坦白局,本就是她要告诉熊燃的,如果熊燃介意或是心生芥蒂,她也没办法。

说到底,至今为止,她也没有过于相信熊燃。

她好像从不相信任何人。

熊燃问:“那男人叫什么?”

“你要做什么?”

熊燃慢条斯理地为她整理鬓角碎发,舔了舔唇,低声道:“我得知道。”

他得知道是什么样的家庭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