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耽美女频>食色佳人> 食色佳人 第6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食色佳人 第61节(1 / 1)

洁若白雪的竹筒豆花,炸制金灿灿的竹荪蛋,红润艳红让人食指大动的竹笆拌牛肉,拇指般大小,若翡翠雕琢般精致的笋盖芙蓉虾……与想象中一片翠色的席面不同,呈上来的菜肴色彩鲜明,看起来跟寻常宴席并无不同。若不是听了主持人介绍,他们根本想不到这一盘盘色香味俱佳的精致菜肴竟全是竹子做成的。大众评审们的筷子伸向盘中菜时,表情都带着好奇和探究,而在尝完菜后皆变成了惊讶和享受。像全竹宴、全素宴、全羊宴之类围绕某种单一食材为主题的宴席,最明显的缺点就是口感单调,很容易让食客们吃腻,产生厌烦的情绪。然而这席全竹宴,每一道菜的口感居然都是不一样的。雪藏在细竹筒里的豆花,口感绵糯,带着丝丝的甜意还有竹筒的清香;竹荪蛋外酥里嫩,咬破金脆的外壳,里面满是滑嫩的菌肉汁水;竹笆牛肉煸炒得很香,辣得恰到好处,让人回味无穷。要做好新式宴席,靠得不仅是经验技术,还有天赋和创意。怪不得李少川仅凭这一道全竹宴就在川蜀之地打响了名头,这样一道荤素搭配,有前菜有主菜有甜品有汤羹的体系完整的宴席,哪怕是经验丰富的老厨师未必能做到。十二道菜品品尝完毕被撤下流水席,一片汪洋的翠绿竹海褪去,紧接着被鲜艳夺目的红色所代替,把整个赛场都衬得暖意洋洋。清新淡雅的全竹宴后,登场的是热辣辣的三湘宴。阮湘琴得顾老爷子传承,学得了一手孔府菜,但在如此重要的决赛上,她自然要拿出家乡菜,才不坠她湘菜传承人的名头。黄焖黑山羊,曲米鱼,土司豆腐,烟熏鸭拐,猪血丸子腊肉双味,洞庭蝴蝶飘海……如果说全竹宴,给人的是清雅、赏心悦目的视觉体验,而三湘宴的摆盘则让人食指大动,胃口全开。光是从菜品的出场顺序上,就充满了设计感,以“高椅洋姜”作为开胃菜,腌制过的洋姜酸甜微辣,瞬间便能把食客的味蕾打开,带进湘菜的独特氛围之中,荤菜素菜交替呈上,最后以清淡的米汤萝卜菜羹作为结束,一扫辛辣又暖胃。在这十二道菜中格外吸睛的镇席之菜,乃是位于第六道的“黄焖黑山羊”。菜里所用到的黑山羊肉,跟之前的湘西酸肉一样,是阮湘琴自己提前腌制空运而来的。这种黑山羊可是比鲍鱼、龙虾还要珍贵的食材,生长在浏阳气候温润的山谷中,只吃草不挤奶,膻味淡而肉质滑嫩,被誉为“大补羊”。浏阳离京都路途遥远,在这里能吃到正宗的浏阳黑山羊,实在是意外之喜,而大众评审们的餍足表情也足以说明,这道黄焖黑山羊究竟有多鲜美。第三个呈上席面的,是顾明礼所做的孔府宴。早先就在阮湘琴那里见识过,孔府宴中最具代表性的“烤花揽桂鱼”和“诗礼银杏”,加上孔府宴和她擅长的宫廷宴一脉相承,鱼莜此刻见到并不算惊喜。雪里闷炭、八仙过海闹罗汉、阳光三叠、虎卧尼山、乌云托月……菜名都很富有诗意,若是在餐厅里拿到这样一份菜单,点菜的人恐怕会无从下手,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你点上来的到底是一盘凉菜还是一道饭后甜品。许是并不想看过往期节目的观众产生审美疲劳,顾明礼这次的宴席上没有再做揽桂鱼和诗礼银杏,并且从拼盘装饰及器皿的选择上更为考究。碗碟盘的造型各不相同,长型方型椭圆形荷叶形,有的呈翡翠色泽,有的采用嵌丝工艺,金银纹路下绘着泼墨山水画,富贵中透着文人的高雅。主持人在介绍孔府宴时,语气也多了分庄重:“孔府宴,礼节周全,程式严谨,堪称是中国古代宴席的典范,尤其是这道‘万寿无疆’,采用印章的形式,完美地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进了菜里……”孔府宴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就是每道菜都能说出个典故由来和条条道道,让人深感吃得不是菜,而是文化。尽管顾老爷子偷盗菜谱的事迹很让人不齿,但是他半路出家,仅靠菜谱就能把孔府宴复原的如此完善,这份毅力和钻研,鱼莜还是挺佩服的。最后的最后才轮到鱼莜的宴席上场,眼看着礼仪小姐把她的菜品放上了传送带,鱼莜的心情依旧谈不上紧张。这是她参加的第一次全国性质的烹饪大赛,场上有很多比她资历更老的选手都被淘汰了,虽然师父之前说了要她赢下这比赛,但她已然竭尽全力,拿出了看家的本领,就算技不如人输掉了,师父想必也不会责怪她。师父也常说,年轻人就该多走点弯路,多经历些挫折,才会知道生活不易。至于会不会影响鱼家的声誉,师父更不会在意,鱼家酒楼在二十年前就已关闭,只有老一辈的烹饪者才记得它的容光,大部分人都是人云亦云罢了。她不担心别人抢了先机,先给评审们留下印象,她这个最后上菜的会吃亏,她只是有点担心,评审们的胃撑不撑得下。每场宴席十二道菜,哪怕每道菜只吃一口,三十六口菜下去,现在只怕也快饱腹了。看向评委席上,果然,评审们各个仰躺在座椅上,捧着肚子打着饱嗝。当听到主持人介绍还有一席时,顿时发出不耐烦的低语:“怎么还有一席啊……”“唔,好撑,我已经吃不下了,我从来没同时吃那么多道菜过……”“算了快打起精神,随便吃点,搞定这席我们也可以投票交差了……”黑色的幕布缓缓拉开,未见菜色,香气先至。浓郁的肉香和菜香交织,混有沁人的茶香,酸爽凌冽的梅子香,方才还喊饱了的评审们,纷纷被这股香味所吸引,不知不觉直起腰板。而当席面一开,评审和观众们只觉得一股珠光宝气袭来,在舞台充足的灯光照耀下,刚出炉的菜肴仿佛被渡了一层光辉,雕银的餐盘闪闪发光。第80章 最终决赛(下)全国冠军的最后得主。……鱼莜的宴席华丽丽地一出场, 仿佛自带聚光灯效果,把在场所有观众的视线都聚焦了起来,就连自视甚高的阮湘琴, 也被它牢牢吸引住了目光。只见传送带上的宴席菜品依次排开, 裹撒着酱汁的菜肴艳若桃花,堆砌着一颗颗浑圆饱满、洁若白玉的珍珠丸子;一块块状如豆腐的粉糕, 四四方方,晶莹剔透, 宛若上好的冰晶雕刻而成;檀木龙凤描金攒盒中五色俱全, 分别是五种不同口味的干果点心, 胭脂凉糕(紫粉), 糖蒸酥酪(白),豌豆黄(黄), 核桃酪(棕)、翠玉豆糕(绿)……每一只盛菜的器皿都是由老匠人倾心打造,造型完美地复原了清代宫廷款式,宴席中央高约半米由南瓜制成的凤凰食雕夺人眼球, 展翅的羽翼栩栩如生——这是□□和陈燊二人合力花了一个小时才雕刻完成,哪怕用来装饰盘边的黄瓜片都切得极薄, 通透莹润仿若上好的翡翠。矜贵奢华, 典雅古韵, 都不足以形容这宴席给食客带来的第一眼震撼。这一盘盘、一碟碟, 简直叫人看花了眼, 大众评审们看着这些精美如画的菜肴, 别说叫出名字, 连用的菜肴原料是什么都甄别不出来。还好每道菜都有小牌子写着菜名和简短的介绍,评委们不至于双眼摸瞎,连吃下肚的菜叫啥都不知道。第一道前菜名叫酱乳瓜, 用拇指大小刚顶花的小黄瓜腌制而成,清冽酸甜,鱼莜在腌制的酱料中多添了一份自己酿制的青梅酒,盘子周围装缀着新鲜得仿佛刚从树上摘下来的青梅,翠绿欲滴,看着就让人口舌生津。梅子酒的香气层层叠叠地涌来,弥散到每一处的空气中,这酸甜的酒香仿佛有魔力,饱腹感瞬间被驱走了三分。在评委们打量菜肴时,主持人终于道出了这道宴席的大名,乃是古代宫廷名宴——满汉全席。其实不用主持人介绍,也有不少评委猜到了,如果用四字词来形容场上的宴席,全竹宴是清淡文雅,湘西宴是热烈火辣,孔府宴是严谨庄重,而这道宴席通体写着四个大字,贵气逼人。“原来这就是满汉全席啊……”“哈哈今天我们居然做了回清朝皇帝,也能吃上这宫廷御宴了……”评审们都很激动,这种只存在于传记和宫廷剧里的宴席,居然真的摆上了餐桌。也有人不以为然地吐槽,“名气再大也只是道菜嘛,光看着好看有什么用,好吃才是王道。”方才他们都从大屏幕里清楚地看到,鱼莜所用的都是很常见的食材,却做成了让人吃不起的样子。不可否认,她雕工和摆盘的功力很不错,看着很上档次,但味道嘛,就未必出彩了。在评委们一边窃窃私语,一边品尝菜肴时,主持人尽职尽责地向观众普及满汉全席的来历。“清朝乾隆皇帝最讲究宴席的排场,施恩笼络朝臣时设“廷臣宴”,招待各部落进贡的使臣时有“九白宴”,帝王寿诞时设“万寿宴”,招待联姻的蒙古亲族时设“亲藩宴”,每逢固定的年节时令,有特定的“节令宴”。这六大宴,合称为我们熟知的满汉全席……”标准的满汉全席共有108道,鱼莜从中挑选了最具特色的十三道,算是精简版。这十三道菜都是取自六大宴席里最经典的菜式,如万寿宴里的明珠豆腐,亲潘宴的红梅珠香,廷臣宴里的八宝兔丁。和前面三道宴席不同,鱼莜的最后一道菜不是汤羹,而是一壶茶。在正规的宫廷宴里,开宴前和宴席结束后都有饮茶的环节,分别叫“丽人献茗”和“告别香茗”。鱼莜自然也得遵循这个老规矩,只因菜品数量有限,只能上一道告别香茗,用的是千叟宴和节令宴上常用的杨河春绿。杨河春绿,是产于四川省峨边县杨河茶场狮子山峰脚下的绿茶,生长于高山云雾之中,味道清爽甘冽,因为产量低,属于有钱都买不到的茶。绿茶的口感清新淡雅,很适合饱餐后解腻之用,吃完一桌子美味佳肴,再品上这么一杯沁人心脾的好茶,没有比这更享受的事了。不光是大众评审喜欢,专业评委们也对鱼莜用茶取代汤羹的想法夸赞有加。直到品菜环节正式结束,桌椅和传送带都被撤下了舞台,萦绕在舞台上的茶香还久久不散。品尝完所有的菜品,质疑这道满汉全席中看不中吃的评审们都闭上了嘴巴,这道宴席里的每一样菜都让人印象深刻。不论是孔府、三湘还是全竹宴,都有统一的风格,三湘宴麻辣,全竹宴清淡,而满汉全席里的每道菜都不尽相同,各成一派,明珠豆腐滑嫩清淡带着海鲜的鲜香,红梅珠香酸甜可口胜似甜点,八宝兔丁口感层次丰富,酸辣甜咸皆有。在下筷之前,你永远想象不出下一道菜是什么味道。吃到最后,评审们好似方才吃下的三十多道菜肴都成了梦幻泡沫,他们又变成了开赛前腹中空空、饥肠辘辘的老饕,若不是规定每道菜只能尝一筷子,他们恨不得多夹几口。然而,四位选手的烹饪水平都是业内顶级,所以无论是品尝哪道宴席,都是味蕾的极致享受,单从评委们的表情很难判断出什么。冠军究竟花落谁家,将要通过投票产生。主持人将鱼莜等四位选手及其助手请上了舞台,每人面前都摆有小方桌,而每位大众评委的手里都握有一把主办方特制的银汤匙,专业评委持有金汤匙,评审觉得哪道宴席最出众,便将汤匙放在相对应选手的桌上。银汤匙记一分,金汤匙记三分,最后以分数最高者为大赛冠军。等待投票时,大众评审们正私下悄悄讨论着手中票权的归属。“小赵,你打算把票投给谁啊?”“我向来嗜辣如命,三湘宴的辣度最合我口味,你呢?”“我是曲阜人,肯定支持我们老乡啦,孔府宴那可是古代名宴!”“孔府宴只是宫廷宴的一个分支,哪有正宗的满汉全席上得台面。”“我也觉得满汉全席好吃……”“全竹宴也不错啊,我还是第一次吃到全部用竹子相关的食材做的宴席呢……”不仅大众评审在低声讨论,专业评委也在交头接耳地笑着点评。“我上次受邀在川蜀美食节上吃到过全竹宴,很明显这一次,李少川的技法比之前精进了许多,宴席的搭配也更完善了。”“李少川是个可栽培的好苗子,最让我意外的是阮湘琴,之前觉得她是四人中实力最弱,就算跟着顾家学了孔府菜,现在看来,她对家乡菜研究的还是很透彻的。”“顾明礼的孔府宴也很让我惊艳,孔府菜后继有人了啊。”“说到后继有人,鱼家才是真正的后继有人了,没想到鱼老销声匿迹这么多年,却培养出一个这么好的孙女。宫廷菜的传承只此一脉,也只有鱼家后人所做出满汉全席,才是真正的满汉全席啊。”“真叫是少年出英才,没想到这次比赛有经验的老选手竟全都被淘汰了,剩下的竟是一帮二十多岁的孩子……”评委席间几个在烹饪界屹立不倒几十年的老家伙们感慨万分,每人的倾向不一,要把票投给谁,每人心中已各有定数。选手们齐聚舞台,俊男靓女中,鱼莜并不是最打眼的,好在她的宴席远比她本人要光彩夺目,才使她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场人的谈话中。直到大众评审们上台投票,鱼莜的脸上依旧看不出紧张的神色,淡然从容的背后,只有她自己知道为这场宴席她付出了多少。从五岁跟着师父下乡,她就跟着师父研习祖传菜谱,只要有一道工序做错了,就会被用竹板打手心。师父主张棍棒教育,打起竹板来绝不手软,有一段时间她的手心伤痕累累,连菜刀都握不住,满汉全席里的108道菜名,她背得比相声选手还要熟练。满汉全席里的很多菜色都已失传,流传下来的一部分也基本是靠老一辈的口口相传,或存在师父的手抄本中。也是她基础打得牢,把菜谱都默背了下来,即使没有随身携带家传的手抄本,也照样完完全全地复原了那些菜。比如其中一道八宝兔丁,做法很是繁复,要经过焯、腌、炸、炒等六道工序,冬笋、香菇等八宝也有各自不同的处理方法,无论哪一道工序做的不够火候,都会影响菜品最终的口味。这道菜她当初整整练习了一个月,才做到炉火纯青,附近山头的野兔都快叫他们爷孙俩吃绝迹了。即便是看起来最省力的茶水,也是采用的古法煮茶法,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历经三沸才成型,不然茶叶的香味出不来,白白糟蹋了那么好的茶叶。做完了十三道菜,鱼莜才发现厨师服的后背已被汗水浸湿了,手腕还有着隐隐的酸痛,到现在还没有缓过劲儿来。这一回,她可是把爷爷从小教给她的浑身解数的劲儿全使出来了,若还赢不了,她也只能认命了。三十位大众评审很快投完了票。味蕾得到极大满足的食客们很感谢选手们的付出,递给他们银汤匙的同时,除了礼节性的握手拥抱,还不忘加上一句“多谢款待”。鱼莜送走了最后一位给自己投票的评审,看了看其他选手的桌面,李少川和阮湘琴获得的银汤匙略少,而她和顾明礼获得的汤匙数量乍一看不相上下。大众评审们排队下场,七位专业评审继续上台投票。比起银汤匙,金汤匙的意义更为重要,七位评审中最年轻一位的年龄都比在场最年长的选手要大,小小的一只金汤匙代表着业内最高最专业的认可。等专业评审们全投完票走下台,摄像机拉近镜头,拍到四位选手桌前的清晰画面。鱼莜一个人独占了四只金汤匙,三位选手都各有一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