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昏君社死免费阅读> 第148章 扬州十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8章 扬州十日(1 / 2)

李自成的去世掀开了明末新的篇章。

众人目光无比凝重。

&34;满清……可还有人能制?&34;

&34;江山社稷,尽付胡尘?&34;

【崇祯十七年,随着朱由检吊死煤山,满清叩开山海关,天下局势风云变幻。】

【北方,李自成所率领的大顺军还在与清军顽强抗争;西南,张献忠所率领的大西军就要攻入四川;至于东南膏腴之地,一群大明旧臣已拥立新君,史称“南明”。】

【后世史学家往往将北宋南宋视为一体,西晋东晋合为晋朝,南明却不一样。对大多数人而言,大明灭亡在崇祯皇帝死去的那一日,所谓南明不过狗尾续貂而已,它甚至不曾被算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

【由于崇祯皇帝朱由俭殉国之前并未将太子派往南京,是以南明在建立之初就陷入了福藩与潞藩的争立。当初硬生生逼得万历皇帝送爱子福王就藩的东林党自然不愿意看到昔日的福王之子成为天子,于是“江南北诸绅群起拥潞王”。谁知福藩另辟蹊径取得了总兵高杰、黄得功与刘良佐这三位实权军阀的支持。他们的上司凤阳总督马世英只好改变口风支持福王。而山东总兵刘泽清也见风使舵,改弦更张。】

【就这样,福王继统成为定局。】

【这一年四月二十九日,撤回北京的李自成匆忙举行了登基大典。半个月后,初立的南明小朝廷

也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位天子——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登基称帝,改明年为弘光元年。史称弘光朝廷。】

朱由崧的上位过程看得历代天子眉头紧皱——不得文臣支持只能依靠武将上位的天子,哪里能够运转起南明的国家机器?

更何况,这些获得拥立之功的军阀真的能忠心效命,而不是变成唐末藩镇之流吗?无论怎么看,弘光朝廷都是前途未卜。

&34;唉!&34;

心情沉闷的大明天子们不想说话。——光复大明,难如登天啊!——除非……这弘光皇帝朱由崧是汉光武帝刘秀一般的人物!

遗憾的是,他连宋高宗赵构都不如——

【弘光朝廷虽是新立,却无半点新生的气象,反而继承了明朝三百年的腐朽。】

【首辅马士英大肆排除异己、争权夺利

,卖官鬻爵、败坏朝纲;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四镇军阀凭定策之功封侯拜伯、跋扈自雄,连圣旨都不放在眼里,首辅都要拉拢他们。而弘光皇帝却不理国事,大兴土木,沉迷酒色,醉生梦死!】

【这样的南明小朝廷,居然还成天勾心斗角,党争不断,文恬武嬉,岂不可笑?】

【当清军入关占领北京,大顺兵锋受挫的消息传来,弘光朝廷一片狂喜。君臣一致以为,可以借助清军的力量消灭大顺军,哪怕暂时予以大义名分,也不无不可!】

说到此处,镜中人话音一顿。

紧接着,一张泛黄的古卷缓缓摊开。

[目前最急者无逾于办寇矣……]

[近闻辽镇吴三桂,杀贼十余万,追至晋界而还。或云假之以破贼,或云借之以成功,音耗杏然,未审孰是。然以理筹度,宁前既撤,则势必随以入关,此时畿辅间必不为我所有。但既能杀贼,即为我复仇。予以义名,因其顺势,先国仇之大,而特释前嫌,借兵力之强,而尽歼丑类,亦今日不得不然之着数也……]

【史可法所上《款虏疏》便将弘光朝廷的态度说得明明白白——攻入北京,逼死崇祯皇帝的李自成是他们最大的仇人,而帮助大明复国仇的满清完全可以交好。至于促成这一切的吴三桂,亦不失为功臣。】

【——此所谓……借虏平寇!】

【相较于肖有心西进、以联虏为权宜之计的史可法,弘光皇帝从始至终就不曾想过收复山河,只想蜗居南方偏安一隅而已,偏偏在当时与他一拍即合者不在少数。】

【于是,弘光朝廷特意派遣使者携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缎绢一万匹以酬谢清廷出兵,又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并通过许诺割地、岁币、互市等条件,企图与满清通好修睦,实现“借虏平寇”的目标。】

&34;?

?

强烈的即视感让一众大宋天子目光凝固。

醉酒舞剑的辛弃疾睁开一双醉眼朦胧的眼睛,看见南明君臣满怀兴奋与期待的脸。他忍不住轻轻“呵”了一声。

&34;借虏平寇?岂不闻唇亡齿寒?&34;

——简直比当初联金灭辽的北宋还要天真!连大顺都打不过的南明,凭什么奢求满清消灭大顺之后不顺手消灭掉他们?

【起初,清廷还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口号,将自身塑造成仁义之师,与弘光朝廷之间假惺惺地友好来往。随着入关日久,了解到中原的殷富与弘光朝廷的羸弱,清廷便撕去假面,露出了豺狼的真面目。】

【弘光朝廷还做着与清廷南北两朝、划界而治的美梦,便被狠狠一耳光抽在脸上——后者根本不承认弘光朝廷的合法地位,只想将这块大肥肉一口吞入肚中。】

【出使失败本该让弘光朝廷看清楚满清的狼子野心,既有大顺军队在正面战场吸引清军主力,他们本该趁清军入关未久、根基不稳时主动出击、收复中原,然而弘光朝廷却什么也没有做,像是一个事不关己的看客,坐视清军的铁骑纵横北地,先收拾了大顺军队,又腾出手来收拾南明。】

【江北四镇土崩瓦解,刘良佐与刘泽清直接叛变降清,将屠刀对准了汉民百姓。】

【清军长驱直入,直逼扬州城下。】

【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降临!】

水镜高悬,熟悉的扬州城出现在镜中,昔日烟花三月的扬州,已化作人间炼狱。

他们看见清军的铁骑叩开重门,主将多铎下达了惨无人道的屠城令。一时杀声遍至,哀嚎满城,“城中积尸如乱麻”。

他们听见婴儿的啼哭声夏然而止,一具具小小的尸体填满了道旁的沟壑,残碎的肢体逐渐发青发黑,引得苍蝇盘旋不去。

他们看见夫妻离散、父子永隔,人性最深的恶意在这座城池中肆无忌惮横冲直撞。

【扬州十日,伏尸数万,遗骨如山,腐臭熏天!幸存者斑斑血泪化作寥寥数千言,却道尽了人间惨剧,写遍了生民之痛!】

【同为人类,竟然能残忍到如此地步!】

当那一幕幕堪称人间地狱的画面展现在所有人面前,激起了无数平行时空的怒海狂澜。上至天子下至小民,无不目眦欲裂。

历来改朝换代都会在大地上兴起一场兵戈,历朝历代天子更是口含天宪,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命令就会影响无数人的生死。然而发生在扬州的惨剧绝非简单一句“乱世历来如此,这就是战争”所能够遮掩过去的。因为被屠杀的是手无寸铁的平民,这甚至比坑杀降军还要恶劣千百倍!

&34;好!好!好得很啊!&34;永乐大帝朱棣怒不可遏, &34;兵部尚书何在?调查后金女真之事,还没

有结果吗?朕要御驾亲征端了他们的老巢,连他们的祖坟都给扬了!&34;

他咧开嘴,露出一口阴森森的白牙。一时间,恐怖无比的死亡压力瞬间降临。

有没有可能陛下您才吩咐没多久收集情报根本没那么快呢?兵部尚书腿都要软了,却只敢在心里嘀咕两句,嘴上连连应诺。

事实上,大明朝臣与朱棣一样恼火。

二百多年后的大明百姓也是大明百姓,竟然惨遭蛮夷屠戮,此仇岂可不报?打不了那帮后世的屠夫,那就灭了他们的祖宗!

何止大明群情激愤?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只因扬州的浩劫突破了众人的底线,上一回令他们如此愤怒的事,还是五胡乱华。

南宋北方的百姓与明末的百姓尤其共情。

只因彼此处境相似,都承受着或者即将承受家破人亡、蛮夷肆虐的苦楚,而这份暴行的施予者,更是千百年前来自一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